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2: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6:05
曹操一面招贤纳士,一面清洗汉室忠臣,不仅没有受到太多的诟病,反而深受世人推崇。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推崇曹操的都是中小士大夫阶层,他们能够从曹操打击高级士大夫中得到利益。
汉末士大夫们的选择
东汉自“党锢之祸”后,士大夫阶层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紧接着出现的“十常侍之乱”、“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再次给士大夫阶层以沉重打击。大汉朝在失去了士族们有力的 支持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因此,此时的汉朝急需出现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
曹操迎取汉献帝之后,声望一时达到了顶峰。汉朝那些经过战乱硕果仅存的大士族们纷纷来投靠,如荀彧叔侄、孔融等。但是这些人他们投靠的不是曹操,而是汉献帝。他们这些人根本没有认清现实,还停留在往日的荣光中,期待着曹操会对他们倚重,依靠他们来实施行政,管理国家,中兴汉朝!
相比曹操,更适合的人选是袁绍。无论从出身背景,在士族中的地位,还是军事实力,袁绍都远超过曹操。可是,从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袁绍不仅没有曹操的战略眼光,而且还有篡汉的心思,这就自然使得本来对其寄予众望的士族们失望,进而离去。
曹操
反观曹操,在关东诸侯们对汉献帝弃如敝屣的时候,主动迎接汉献帝,表现出了高明的战略眼光,而且,用人不拘一格,无论是士人也好,还是平民也罢,只要是具有一技之长,都会被纳入麾下。这也就吸引了大批的士族来投奔。就连大士族的代表孔融也曾撰写诗歌来夸赞曹操。如《六言诗》中就可以看出:“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曹公辅政思贤并立。”
我们要正确理解以孔融为代表的这些士大夫们投靠曹操的行为。他们投靠的不是曹操,而是回到汉献帝为代表的汉朝身边,这也是传统士大夫们追求的“王道”。而曹操呢,也需要这些士大夫们用所谓的“王道”来吸引更过的士人来投奔。双方各取所需!
可是,时间一长,这些大士族们发现,他们所追求的“王道”并没有实现,反而成为了曹操利用他们的工具。面对曹操权势的不断膨胀,再不予以制止,汉朝将国将不国。因此,士族们开始反对曹操,并由此产生了*。
士族们*的类型
归附曹操的士族
归附曹操的士族中的代表是颍川荀氏,代表人物是荀彧和荀攸。他们的观点是:既然“王道”在短期内实现不了,还不如在曹操的领导下恢复汉室。待到汉室中兴之后,再重新回归王道。不过,这条道理经过实践证明走不通,荀彧最后也只得通过自杀来为汉朝殉葬。而荀攸则不同,他是真正认清了现实的士族,在内心深处已经彻底投靠了曹操。
陈群
其次,就是以陈群、程昱未代表的中小士族。在曹操招贤令的吸引下,大量的中小士族和平民阶层纷纷加入到曹操麾下。
曹操虽然也是出身官僚家庭,但是却是宦官之后,本身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招收人才的时候只看本事,不计较品德。这种做法为曹操快速集聚了大量的人才,但也为日后曹魏政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说句题外话,在创业之初,确实不应该过多计较人才的品德问题,可是在守业时,如果手下的员工品德有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从曹魏政权日后被司马氏攫取之时,曹魏那些*们基本上没有人站出来抵抗就可见一斑。
反对曹操的士族
反对曹操的士族中的代表人物是孔融。在经过了短暂的蜜月后,以孔融为代表的这些大士族们已经感觉到,他们奉行的所谓“王道”在曹操身边根本得不到发挥,自身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过去那种一呼百应,保持朝政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了。因此。他们选择了反抗。
祢衡
可是,这些*多数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手下有没有军队,不具备硬抗的实力,所以,他们普遍采取了“软抗”,对曹操的施政方针各种不配合。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如祢衡等,通过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动来表达对曹操的不满。这些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直接促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
机会主义的士族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司马家族。他们奉行的是机会主义,既不明着反对,也不暗着对抗,而是采取了部分在朝,部分在野的手段。如司马徽在野,其兄司马朗则在朝,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防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说,曹操杀的那些人,如孔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朝忠诚,而是一些 没有实现自己价值或者利益的高级士族们;而推崇曹操的,也不是在内心深处真的拥护曹操,而是曹操能够给他们带来在*上的地位和利益。因为这批人数量巨大,又在曹魏政权内担任*,所以就造成了曹操深受世人推崇的这么一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