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4: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4:27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采纳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三年后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的建造正式拉开序幕。如今的南京城即明初的都城所在,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明南京城东连石头,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历代都城于其中,不仅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垣,也为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宫,此为第一期工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第二期工程自1369年至1373年,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江边;第三期工程继续进行至1386年12月“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太祖朱元璋耗费二十多年时间,调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二十余万工匠修筑城墙,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时的建康城和南唐时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宽2.6米,最宽处19.75米,下宽14.5米左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带着他股肱大臣和皇子登紫金山观察城的形势,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同时,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于是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号称180里,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