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的女战士真实战斗力怎么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21:5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0:41
这是近代女权主义宣传过度而导致的认知误区之一。实际上,古代的战场是没有女人的位置的。
提起女战士,冷兵器时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花木兰。花木兰是由民间艺术创作而诞生的,历史上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呵呵……高兴就好。
近代女权主义兴起,其宣传理论中便有“女人也能顶半边天”,这说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在艺术作品中女性的地位骤然上升。直观表现之一便是戏剧《花木兰》中的唱腔“李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变成了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李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这种论调日渐高涨的情况下,很多以往纯粹的男性领域也出现了女人的身影,例如女兵。
男性和女性的身体甚至思维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人类社会分工不同而决定的;在经历了千万年的进化后这二者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举个例子:女子举重冠军和男子举重冠军的举重重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一样。普通女性需要锻炼才可以拥有的力量、肌肉对于很多男性而言只需要正常生长便可以拥有,这有时甚至会包括敏捷。
所以说,战场让女人走开。实际作战中相差不大的双方一点点的差距便可能导致溃败,更何况是身体属性的全面超越——这已经是秒杀的条件了。所以在以冷兵器作战为主的时代里是没有成建制的女子军队的(或许有,但恐怕所有人都宁愿没有)。女性相比男性在正面作战能力的差距注定了女性并不适用于正面战场,或许历史上的军队中确实有过女子的位置,但那从不包括正面作战。
如果非要形容一下她们平均的战斗力的话,用游戏的话说,是单独战五渣,群战负五。
当然,以上言论非出于性别地位角度,只是对于社会分工的描述,请勿当作性别歧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0:41
个别女子甚强,如商代女将军妇好。代兵打仗超过男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0:42
战斗力的游戏,误游+传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0:42
中国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妇好,她带兵东征西讨,鼎助夫君将商朝版图扩大了数倍。妇好不仅善战,还掌管著祭祀与占卜的权力,连武丁都怕她三分。
史料记载,古代中国既有女兵,也有女兵部队。战国初期,《墨子》载:「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诸男、女有守於城上者,什六弩、四兵。」可见,烽烟四起的战国,女兵的比例可不小。
顾颉刚在《女子当兵和服徭役》中说:「一部《左传》中记事不少,而绝未有壮女当兵之痕迹。」但他认为:「殆战国时屡发大规模之战争,丁男不足则以丁女继之……必至全国动员而後已。」非常时期,女兵必出现在战场上。
汉朝初期,也有女兵,《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於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城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古代匈奴的妇女都是女战士。《资治通鉴》中记载,公元前36年汉朝军队讨伐西域的郅支单于,把匈奴军困於郅支城内,匈奴军誓死抗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战情危机之时,匈奴女人也上战场。
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组建一支部队,为创建大唐江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支部队军纪严明,作战英勇,得到了广泛拥护。今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就是因平阳公主的驻军而命名的。
宋朝,有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财物北归,梁红玉指挥宋军,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轻易越过长江南侵。她的名气,毫不逊於她的丈夫韩世忠。
明朝,赫赫有名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是列入国家编制的「正牌」女将军。她自幼随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後,继任其职,曾派出族人救援渖阳抗击後金,也曾亲率三千「白杆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兵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战功卓著,累功至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据说,崇祯皇帝还写诗夸赞她:「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太平军中的女兵部队有10万之众。湘军情报汇编《贼情汇纂》中称「贼素有女军」,并详细罗列了太平军女军的编制。定都天京後,太平军女兵编为40个军,一个军约有2500人。仅在天王府里服役的女兵,就有三千,不仅在危急时刻保护过天王的性命,最後也陪太平天国同归於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