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下“勃郎宁9mm工艺手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1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03:20
勃朗宁M1903 9mm手*在世界上应用非常广泛。该*的自动方式是*管短后坐式,击发后,*管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后坐一定距离后,*管和套筒解脱,*管再向后运动少许便受到*,而套筒继续后坐。其*膛闭锁是通过*管在垂直面内的起落来实现的;击发机构采用外露击锤式;发射机构有一推杆,它仅在弹匣被插入时才起作用,只能进行半自动射击。该*设有防偶发和防早发保险机构。该手*的一大特点就是弹匣结构,*弹双排交错排列,其容弹量高达13发之多。瞄准装置由准星和表尺组成,表尺为弧形活动表尺,共10个分划,每一分划为50m准星呈燕尾形。该手*的握把处有一沟槽,以连接*托,进行抵肩射击,这样可以提高射击精度并增加射程。该*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弹,*长196毫米,口径9毫米,重0.94千克,采用*管短后坐,弹匣容弹13发,子弹初速每秒354米,战斗射速每分钟40发,有效射程45米,最大射程180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03:20
世界著名*械设计大师约翰·摩西·勃朗宁在其一生中,成功地设计了许多手*、步*、机*等*械。他设计的轻武器,有些直至20世纪80年代还为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所装备。
勃朗宁研制手*始于19世纪末,其产品主要由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顿武器公司制造。本文主要介绍比利时制造的勃朗宁手*。
比利时FN国营兵工厂制造的勃朗宁手*种类较多,其中有**、警用手*和袖珍手*,口径有6.35mm、7.65 mm和9mm,手*的自动方式有自由*机式和*管短后坐式。
1899年,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了一支口径为7.65 mm(下图)
比利时勃朗宁M1900 7.65mm手*),自动方式为自由*机式的手*,并获得专利,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自由*机式自动方式的手*。1900年,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获得生产特许权并开始制造,该手*被比利时军队列为制式手*,*的全称为:勃朗宁M1900 7.65mm手*。这种手*在解放前流人中国较多,在我国被称为“*牌手*”。
勃朗宁M1900手*由*管、套筒、握把和弹匣组成,发射7.65mm半突缘式勃朗宁手*弹。*管有6条膛线,导程约230mm。套筒前端设有准星,后端有“V”形缺口照门。套筒前部有平行的上下两孔,上孔容纳复进簧,下孔容纳*管,击针等部件在套筒后部。
M1900的自动过程是: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同时也推套筒向后,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并压缩复进簧。套筒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张,套筒复进,将次发弹推人弹膛,击针尾端则被击发阻铁所阻停止前进,手*呈待击状态。
1903年,比利时FN国营兵工厂生产了勃朗宁设计的一支口径为9mm的手*,定型号为M1903,同年出现在欧洲市场。M1903自动方式为自由*机式,发射机构带有控制联杆,用于防止早发,弹匣容弹量为7发。该手*发射勃朗宁设计的9mm勃朗宁手*长弹。
图2比利时勃朗宁M1903 9mm手*
勃朗宁大威力手*在世界上应用非常广泛。该*的自动方式是*管短后坐式,击发后,*管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后坐一定距离后,*管和套筒解脱,*管再向后运动少许便受到*,而套筒继续后坐。其*膛闭锁是通过*管在垂直面内的起落来实现的;击发机构采用外露击锤式;发射机构有一推杆,它仅在弹匣被插入时才起作用,只能进行半自动射击。该*设有防偶发和防早发保险机构。
勃朗宁大威力手*的一大特点就是弹匣结构,*弹双排交错排列,其容弹量高达13发之多。瞄准装置由准星和表尺组成,表尺为弧形活动表尺,共10个分划,每一分划为50m准星呈燕尾形。该手*的握把处有一沟槽,以连接*托,进行抵肩射击,这样可以提高射击精度并增加射程。该*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弹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521184.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03:21
勃郎宁9mm的大威力手*,是1922年,67岁高龄的约翰·勃郎宁设计出来的。该*采用*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和*管偏移闭锁方式,这是勃郎宁最著名的结构设计,是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后一种手*。
不过,由于FN公司当时经济状况不佳,未能及时生产这种手*。1926年11月26日,勃郎宁在比利时监制生产*械时,突发心脏病,死在生产线上,所以,勃郎宁未能看到一生中设计得最为满意的手*问世。
勃郎宁去世后,他的学生塞维担任FN公司的总设计师,对9 毫米手*又作了改进,于1935年开始大量生产,比利时军队决定装备此*,命名为M1935 式,又称为GP35式。GP的含意为“大威力”,这种手*后来被欧洲、亚洲许多国家使用,至今,仍有72个国家的军队和*装备使用,在世界*坛上享有盛誉。
M1935手*又称为GP35(法语the Modele 1935 pistolet autamatique Grand Puissance的缩写),在法国有时也简称为勃朗宁自动手*(BAP),在英语国家则称之为勃朗宁大威力自动手*(Browning High Power或Browning Hi-Power),简称BHP。之所以称为“大威力”主要是区别于以前以FN名义设计的各种勃朗宁手*,如M1900、M1906、M1910等,它们多是发射低威力的7.65mm/6.35mm口径手*弹。而M1935手*发射乔治·卢格设计的9×19mm巴拉贝鲁姆*弹,对当时欧洲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威力最大的手*弹,其*口动能达到490焦耳,在50m上的落点动能达到365焦耳,如此大的能量对杀伤相应距离内的无防护有生目标绰绰有余。其次,M1935的弹匣容弹量达到了13发,与当时流行的自动手*仅7~10发的弹匣容弹量相比,也是空前的。这使得该*的使用者拥有更强的单兵火力,对近距离作战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显现了“大威力”的风格。该*完全由钢件制成,结实耐用,尺寸较传统的勃朗宁手*明显大,线条简练,给人以粗犷、墩实的感觉
该*长200 毫米,空*重0 .88公斤,弹匣容弹量13发,弹丸初速354 米/ 秒,战斗射速 40 发/分,有效射程 50 米。
M1935是一支纯粹的常规单动型军用自动手*,采用*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管偏移式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击发方式,带有空仓挂机和手动保险机构。全*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由于该*生产时间较长,其间几经改进,加上生产厂家较多,细节上有诸多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比利时生产的标准固定表尺型M1935手*的结构主要部件包括套筒、*管、复进簧组件、套筒座、弹匣和空仓挂机。
套筒组件由套筒本体、准星、表尺、阻铁杠杆、阻铁杠杆轴、抽壳钩、击针、击针簧和击针*板组成。M1935采用与M1911相同的轴式抽壳钩,它与击针一起被击针*板*并固定在套筒上。阻铁杠杆轴的形状比较复杂,由带有一粗一细两个突轴的腰形板组成,细轴用于与阻铁杠杆配合,使后者能够可靠地旋转;粗轴上带有一个缺口,刚好卡在抽壳钩上并被抽壳钩*住,使得阻铁杠杆轴不会从套筒上脱落。该*套筒右侧的防滑纹里嵌有一个腰形机件,即是该零件外露的部分。
M1935的*管长118mm,内有6条右旋膛线。*管外表面在位于弹膛上前方处设有两道半环状闭锁突起,在弹膛下方的突起部分则加工有开闭锁导槽,弹膛后下方还加工有导弹斜面。M1935采用*管偏移式闭锁原理,这种原理是天才的勃朗宁于1895年首创的,适合发射大威力手*弹,并获得了专利。不过在具体结构上,M1935的*管下部采用凸耳式,与此前勃朗宁设计的M1911并不完全相同。M1911的*管采用的是回转铰链式,零件数量多、机构相对复杂,而凸耳式结构则更加简单,工艺性也更好。
复进簧组件由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导杆帽、复进簧导杆簧和限位*组成。其中复进簧导杆簧和限位*安装在复进簧导杆中,并被复进簧导杆帽*住。复进簧用于给套筒复位提供动力,完成复位动作。M1935的空仓挂机杆尺寸比一般手*的要大,因此操作性较好。在空仓挂机杆转轴的部位加工有一个缺口,复进簧导杆内的限位*和复进簧导杆簧与其相互作用,当该*处于空仓挂机状态时,向后拉套筒,可使空仓挂机杆复位,解除对套筒的*,使套筒复进。
套筒座作为全*最复杂的一个部件,其上安装有诸多零件,主要包括握把护板、扳机、扳机轴、扳机连杆、扳机簧、弹匣扣、阻铁、抛壳挺、手动保险杆、击锤、击锤连杆、击锤簧等。套筒座上加工有套筒导槽和与*管配合的开闭锁突起。该突起是一个单独的零件,加工好后以过盈配合方式压入套筒座上的孔内。
该*使用的双排单进13发弹匣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簧底板和弹匣底板组成。这种结构的弹匣非常适合在手*上使用,为后来的各种大容弹量手*弹匣设计奠定了基调。采用这样大容量的弹匣必须将握把做得很厚才行,但勃朗宁的设计使得M1935的握把仍然能够保持较薄的厚度。该*将握把背部上端设计成向内凹陷,正好与使用者握持时虎口部位向前凸出的部分相吻合。凹陷处与握把下半部的过渡段长20mm左右,与*管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16°,而握把下半部分的倾角则设计成103°,这样握把倾斜角不至于过大,减小了全*长度,并使握把背部上端形成“颈部”,使得握把上小下大,不易滑脱,而且即使是亚洲人的手型,握持时也不会感到太大太厚。因此,M1935的人机工程性能非常出色,特别是操作性和指向性好,获得用户的一致肯定。
M1935手*的基本动作过程:将装有*弹的弹匣插到位后,拉套筒向后到位并释放,使击锤处于待击状态,套筒复进过程中将弹匣中最上面一发*弹推上膛。此时扣动扳机,扳机旋转并带动扳机连杆运动,扳机连杆顶起阻铁杠杆前端,阻铁杠杆后端向下压阻铁前部,阻铁旋转使其后部逐渐脱离击锤上的待击卡槽,击锤在击锤簧的作用下加速向前运动,打击击针,击发*弹。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加速向前运动,同时作用在弹壳底部的压力使处于闭锁状态的*管和套筒共同向后运动,当走完4.7mm长的自由行程后(此时弹头已飞出*管,并且弹膛内的压力也下降至安全开锁的范围内),*管下方的突起与套筒座内的开锁斜面相互作用使*管尾部逐渐下降,直至*管上的闭锁突起脱离套筒内的闭锁槽,随后*管受到套筒座内开闭锁突起的*停止运动,套筒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后退,压缩复进簧、压倒击锤、抽出弹壳并与抛壳挺撞击抛出弹壳,直至碰到套筒座上的止动斜肩后停止后坐(套筒后坐时,装在套筒上的阻铁杠杆也随之一起向后运动,阻铁杠杆前端与扳机连杆头部解脱)。随后套筒在复进簧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再次推弹入膛,继而推*管向前运动,而*管弹膛下方的闭锁斜面与套筒座内的闭锁斜面相互作用,使*管尾部逐渐抬起,并使*管上的闭锁突起进入套筒上的闭锁槽内完成闭锁。随后*管和套筒共同走完自由行程,套筒座上的闭锁突起抵在*管下方突起的闭锁支撑面上,完成闭锁过程。如果此时仍旧扣住扳机不放,虽然扳机连杆被抬起,但套筒复进到位时,阻铁杠杆头部会向前推开扳机连杆,使扳机连杆与阻铁杠杆不能相互作用,即不能解脱阻铁释放击锤完成击发。只有在松开扳机时,扳机连杆才能在扳机簧的作用下重新落在阻铁杠杆头部下方,此时再次扣动扳机就可以重复上面的击发过程。
当套筒复进不到位时,阻铁杠杆一直停留在后方,既不能与扳机连杆作用,也不能可靠地压下阻铁。即使扣动扳机,由于扳机连杆顶不到阻铁杠杆,也就不能解脱阻铁,故形成可靠的不到位保险。另外此*在套筒左侧后上方设有手动保险杆,用持*的右手拇指就能操作,扳向上方即为保险状态,此时既锁住套筒又防止阻铁解脱击锤。另外大多数型号的M1935都设计有空弹匣保险,当弹匣取出后,空弹匣保险会在保险簧的作用下推动扳机连杆向前,使扳机连杆顶部与阻铁杠杆头部错开,这样即使膛内有弹也不能击发,可以防止因为弹匣取下后由于疏忽而发生意外。
该*的性能数据:
口径:9mm
弹药:9×19mm巴拉贝鲁姆*弹
全*质量 0.99kg(含空弹匣)
全*长 197mm
*管长 118mm
瞄准基线长 159mm
膛线 6条、右旋
初速 335m/s
有效射程 50m
弹匣容弹量:13发
瞄准装置: 片状准星 缺口式照门
瞄准基线: 159mm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A%DA%D1%A9%B3%E0%D4%C2/blog/item/13b4562a4b51903a5343c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