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分的奖励,求各国的教育政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3:0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21:16
一、欧盟教育质量指标制定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各成员国都意识到必须优先考虑进行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合作,发展优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以增强欧盟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制定共同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是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布拉格欧盟教育*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由各国教育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目的是制定欧盟教育质量的指标,以便对欧盟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估。
1999年6月,工作小组向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欧盟教育*会议提交了关于“欧洲教育质量指标”的报告。2000年5月,欧盟在里斯本召开了教育特别会议。会议认为:发展优质教育是欧盟实现知识经济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会议肯定了工作小组的报告,提出了“关于教育质量评估的欧洲合作”计划。
欧盟教育委员会根据“欧洲教育质量指标”报告。对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价,供各国*在制定本国教育*时参考。二、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
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涉及教育体系的4个方面16顶要素。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这16项指标构成反映了教育质量的整体信息,能够对欧盟各国的教育质量作出基本的评价。
1.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关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7项指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数学在教学大纲中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大学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天的知识社会中、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能力,是今后参加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各国都将数学列为普通教育的重点。
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探讨和运用数学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阅读和书写培养阅读和书写能力是学校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今后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的基础。
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信息,如广告;电视、多媒体网络等,学校要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科学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认识自然和探索自然的工具,提高他们对世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有关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的意识。
科学教育也是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急速的科技发展。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都是极其迫切的任务。
通讯信息技术目前通讯信息技术正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以光的速度自由流动,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而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受到教师能力的制约,对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外语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个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掌握几门外语是必要的条件。同时,语言是欧洲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关键工具。为推动外语的学习,欧盟将2001年命名为欧洲外语年。
学会学习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学校教育必须和终身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教育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今后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持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在大学、就业以及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会学习的内容涉及学习的愿望、自身的思考推理能力、对自身学习方式的观察、战胜困难的毅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涉及所有学科,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相关联。
所有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面对新的领域能够通过查询和分析有关信息,得出新的结论。
公民教育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公民。公民教育是为学生以后参加社会活动作准备。学校教育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
2.毕业和升学
这部分内容涉及3个有关*性指标。
初中教育的失败率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年人将在各方面遇到极大的障碍、他们有可能被社会边缘化或被社会排斥。减少初中教育的失败率是各国必须正视的问题。
高中教育的毕业率完成高中教育是青年人成功进入职业生活和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建立平衡、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意识,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青年人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取得成功,取得大学学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目前,尽管从总体上说,欧盟的高等教育人学率达到了大众化的程度,但欧盟各国之间差别很大。欧盟提出,应该注重高等教育的男女学生就学机会平等,提高女生学习理工专业的比例,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的评估和家长参与
在对学校的评估内容方面有两个指标,即学校教育评估和家长参与程度。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是改善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的评估进行教育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家、地方和学校等不同层面上,都要进行教育评估。教育评佑旨在对教育人员、如教育管理人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提出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标。评估可以对不同学校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教育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为教育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改进教育提供参考。
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家长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家长参与对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支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4.资源结构
教育的资源结构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里有以下4项指标: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今天,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变得多样化和综合化。许多教师难以适应今天的教育要求。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学前教育的入学率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社会融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实质上是在为孩子今后的学校生活作准备,预防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遭受挫折。现在的家长很少有时间在家中照顾孩子,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教育孩子。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同需要。
学校每台电脑的学生使用人数信息社会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和社会活动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娱乐方式。学校应当让所有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上互联网浏览信息,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学校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电脑设备的管理、拥有高质量的软件和教师能力的提高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重要的条件。
每位学生的教育经费加强教育投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将对教育的投入置于优先的地位。三、与教育质量指标相关
的5个关键问题
欧盟教育委员会指出,在运用这16项教育指标时,必须认清5个关键问题。
1.对知识重新认识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知识社会要求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就业、社会生活和终身学习。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求全面重建知识的概念,教育要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变。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改变知识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教育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和动力等因素,需要重新划分和组合课程和教学内容。
语文、数学和科学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能力,公民知识、外语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能力在将来显得更加重要。学会学习是教育的永恒重点。
改革要求人们重新思考、认识和评价教育内容以及所有日常的教育行为。改革还要求人们重新构建组织结构,重新塑造学校文化。这些改革涉及教育内容的划分、各课程相互关系的确定、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这些改革会引起许多教师和家长的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近20年,欧洲许多国家的教育*都在加强学校的自主权,以加强学校的责任心。
这种情况同时产生了其他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平等性,如何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等。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是有效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国家负有向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学校自主权扩大后,教育制度应该减少对教育过程的控制,而对教育结果应进行更严厉的控制。要根据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力争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得到相似的结果。
3、资源问题
教育改革需要增加教育投入。人们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参加高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持续增加,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教育投入逐渐向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扩张,这种趋势增加了资源提供的压力。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学校计算机数量的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标准,关键是要合理和高效益地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另外、个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终身学习也是解决资源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关教育资源的指标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资源的实质问题,使教育投入能有效合理地使用。
4、融入社会的问题
让青年人融入社会是教育的目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能够成功地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都存在学生辍学和没有毕业文凭的现象。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这些人极有可能被社会排斥。传统的教育结构在将来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在教育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帮助这些青少年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减少挫折。
欧洲有些国家正在试行一个计划,开办“第二次机会的学校”,接受那些学习失败、没有学历文凭、没有工作能力的青年人。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对他们进行个别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5.数据的比较性问题
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欧洲国家面对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目标,这为进行教育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教育经验提供了机会和可能。由于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不同,各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欧洲内部深厚而丰富的对话基础,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确定教育质量指标的可比较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开放和积极的对话氛围,以便*决策者和教育人员从中了解提高教育质量的要素和方式,发挥比较数据的效益。为此,专家工作小组在选择教育质量指标时,注重数据的*内涵和对未来之路的开拓作用。各个国家的教育数据都有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数据的比较性的意义在于数据的参考价值,而不在于最终的判断。《中小学管理》
回答者:瘦弱流浪狗 - 助理 二级 4-9 17:39
--------------------------------------------------------------------------------
市政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市政学”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市政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城市行政管理的决策*和运行机制,掌握城市行政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预备学科与课程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开设,预备学科为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学、经济学、行*学、社会学等。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1]夏书章《市政学》高教1991版
[2]王雅莉《市政管理学》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叶南客、 李芸《战略与目标—城市管理系统与操作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四、教学方法及改革
除教师教授外,本课程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结合某一城市行政区划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案例教学和讨论。
2.结合某项城市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的实施,组织调查研究,进行*评估讨论。
3.对于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和改造涉及行政管理领域的问题,组织多学科、多角度的学术辩论。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市政管理学是研究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公共部门如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科学。学习本章要了解城市和市政的起源、发展、性质、功能和现形式,市政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理念,并了解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第一节 城市
(一)什么是城市
(二)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三)城市的级别与功能性质
第二节 市政
(一) 什么是市政
(二) 市政的产生与发展
(三) 现代城市体系
第三节 市政管理
(一)什么是市政管理
(二)市政管理概念
(三)现代化市政管理的新趋势
第四节 市政管理学
(一)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市政管理的基本要素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市政经济管理的四大要素,市政管理的目标的概念、体系和选择要求,市*的行为特征和*形象结构,市政管理的运行对象及具特征、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市政管理的功能性活动。
第一节 市政管理目标
(一)市政管理目标的概念与内涵
(二)市政管理的目标体系
(三)市政管理目标的要求与选择
第二节 市政管理主体
(一)市政管理主体及其行为特征
(二)*形象结构
(三)市民市政管理主体结构
(四)市政管理行为机制及其绩效
第三节 市政管理客体
(一)城市经行济行政管理 和城市社会行政管理
(二)城市总量*与城市公共规制
第四节 市政管理的功能性活动
(一)决策与计划
(二)平衡与*
(三)组织与协调
(四)监督与服务
第三章 市政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市政管理*的内涵,我国市政管理*的特点,改革过程中展现的新特点以及改革的方向。了解市政管理职能的概念,分类和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任务及其市政管理过程特别是市民参政过程。
第一节 市政管理*概述
(一)市政管理*的内涵
(二)我国市政管理*变迁
第二节 发达国家市政管理*简介
(一)美国联邦制下地方分权的市政*
(二)英国单一制下地方分权的市政*
(三)法国**监控下的市政*
第三节 中国市政管理*
(一)中国市政管理*的特征
(二)中国市政管理*的改革
(三)中国市政管理*改革的方向
第四节 市政管理职能
(一)市政管理职能的概念和意义
(二)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
(三)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及其任务
第四章 城市发展略与规划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选择、城市性质定位方法及其城市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及其管理,市政管理本身的管理战略与管理规划。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城市性质定位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三)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决定
(四)城市发展计划的编制
(五)城市发展战略计划的实施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
(一)城市规划概述
(二)城市规划的编制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
(四)城市规划的管理
第三节 市政管理战略与规划
(一)市政管理战略
(二)城市治理规划
(三)经营城市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功能、规模、结构。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及存量经营。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分类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功能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
(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与结构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立项管理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管理
(三)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和验收管理
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
(一)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的概念与意义
(二)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管理体系的改革
(三)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原则
(四)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方式
(五)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效益评价
第六章 城市土地与住宅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城市土地的内涵,特性类型和管理原则,了解土地作用,拆迁管理和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出租管理。着重把握城市*对城市住宅的管理职责和对城市公共住宅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城市土地管理概述
(一)城市土地的内涵与特性
(二)城市土地的类型
(三)城市土地使用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 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
(一)土地征用和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管理
(二)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管理
(三)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管理
(四)城市国有土地租、税、费管理
第三节 城市住宅管理
(一)城市住宅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住宅管理职责
(三)城市公共住宅经营管理
第七章 城市公用事业经营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城市公用事业的概念、特点的经营原则,了解对城市主要类型公用事来管理的主要过程、市政企业经济性规制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概述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概念、范围与特点
(二)城市公用事业的经营原则
第二节 城市主要类型的公用事业管理
(一)城市自来水管理
(二)城市煤气管理
(三)城市供电管理
(四)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五)城市邮电通讯管理
第三节 市政企业经济性规制
(一)市政经济性公共规制的概念
(二)市政经济性规制的目标
(三)市政经济性规制的内容
第八章 市政财务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市政财务管理的内涵、性质、特点和体系,市政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市政财政管理、市政经济管理和市政企业财务管理)。了解从城市财政的角度,其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建设维护费、预算外等方面,了解市政经济财务管理的*。
第一节 市政财务管理概述
(一)市政财务管理的内涵
(二)市政财务管理的性质与功能
(三)市政财务管理的内容
(四)市政财务管理的现行*
(五)市政财务管理的特征
第二节 市政财务收支管理
(一)市政财务收入管理
(二)市政财务支出管理
(三)市政财务收支的平衡
第三节 市政经济财务*
(一)市政经济财务的*的内涵和分类
(二)市政经济财务的增长*
(三)市政经济财务的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
(四)市政经济财务的平衡*
(五)市政经济财务的收入调节*
第九章 城市人口与民政福利事业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把握人口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人口管理的机制;城市民政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管理等内容。
第一节 城市人口管理概述
(一)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二)城市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
(三)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政革
第二节 城市人口管理机制
(一)我国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
(二)城市身份证管理
(三)城市计划生育管理
(四)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第三节 城市民政管理
(一)城市民政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民政管理的内容及其改革
第四节 城市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管理
(一)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二)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第十章 城市公共事来经营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了解城市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点,经营目标与经营原则;了解城市公共教育、公人科技、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公共体育事业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城市公共管理概述
(一)城市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点
(二)城市公共事业的职能和经营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一)城市公共教育事业的经营管理
(二)城市公共科技事业的经营管理
(三)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营管理
(四)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营管理
(五)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经营管理
第十一章 城市环境与社区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城市社会的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性质,管理内容等。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一)城市环境及其管理的概念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城市环境保护的损益分析方法
(四)城市环境管理*
(五)城市市容和绿化管理
第二节 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及其内容
(二)我国城市社区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前景
第十二章 城市安全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把握城市防灾、社会治安以及市民安全等城市安全管理的内容,了解城市安全管理的原则及措施,城市安全的社会性规制。
第一节 城市防灾管理
(一)城市灾害的内容与成因
(二)城市防灾管理的原则
(三)城市防灾管理系统
第二节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一)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组织机构
(三)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节 市民安全管理
(一)市民安全管理的意义
(二)市民安全管理的内容
(三)国家和城市信息安全体系
第四节 城市安全的社会性规制
(一)城市安全的社会性规制概述
(二)产品质量规制
(三)工作条件规制
(四)广告规制
第十三章 城市发展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城市智力开发、市场开发、市场开发等城市发展条件的管理,了解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和评价指标,掌握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内涵,实质和新世纪市政管理现代化的突出标志—人本管理。
第一节 城市智力开发管理
(一)城市智力开发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智力开发管理机构与原则
(三)城市*人力资本投资计划
(四)城市科技开发和人才*
(五)城市人才市场建设管理
(六)城市智力开发设施的建设管理
第二节 城市市场开发管理
(一)城市市场开发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市场开发管理的内容
(三)城市行情
第三节 城市竞争力管理
(一)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竞争力的内涵、要素与评价指标
(三)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第四节 城市现代化管理
(一)城市现代化及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内涵
(三)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矛盾
(四)城市协调发展管理
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
一、欧盟教育质量指标制定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各成员国都意识到必须优先考虑进行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合作,发展优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以增强欧盟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制定共同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是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布拉格欧盟教育*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由各国教育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目的是制定欧盟教育质量的指标,以便对欧盟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估。
1999年6月,工作小组向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欧盟教育*会议提交了关于“欧洲教育质量指标”的报告。2000年5月,欧盟在里斯本召开了教育特别会议。会议认为:发展优质教育是欧盟实现知识经济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会议肯定了工作小组的报告,提出了“关于教育质量评估的欧洲合作”计划。
欧盟教育委员会根据“欧洲教育质量指标”报告。对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价,供各国*在制定本国教育*时参考。二、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
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涉及教育体系的4个方面16顶要素。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这16项指标构成反映了教育质量的整体信息,能够对欧盟各国的教育质量作出基本的评价。
1.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关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7项指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数学在教学大纲中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大学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天的知识社会中、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能力,是今后参加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各国都将数学列为普通教育的重点。
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探讨和运用数学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阅读和书写培养阅读和书写能力是学校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今后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的基础。
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信息,如广告;电视、多媒体网络等,学校要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科学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认识自然和探索自然的工具,提高他们对世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有关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的意识。
科学教育也是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急速的科技发展。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都是极其迫切的任务。
通讯信息技术目前通讯信息技术正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以光的速度自由流动,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而不具备这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21:16
一、欧盟教育质量指标制定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各成员国都意识到必须优先考虑进行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合作,发展优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以增强欧盟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制定共同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是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布拉格欧盟教育*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由各国教育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目的是制定欧盟教育质量的指标,以便对欧盟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估。
1999年6月,工作小组向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欧盟教育*会议提交了关于“欧洲教育质量指标”的报告。2000年5月,欧盟在里斯本召开了教育特别会议。会议认为:发展优质教育是欧盟实现知识经济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会议肯定了工作小组的报告,提出了“关于教育质量评估的欧洲合作”计划。
欧盟教育委员会根据“欧洲教育质量指标”报告。对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价,供各国*在制定本国教育*时参考。二、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
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涉及教育体系的4个方面16顶要素。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这16项指标构成反映了教育质量的整体信息,能够对欧盟各国的教育质量作出基本的评价。
1.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关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7项指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数学在教学大纲中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大学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天的知识社会中、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能力,是今后参加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各国都将数学列为普通教育的重点。
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探讨和运用数学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阅读和书写培养阅读和书写能力是学校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今后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的基础。
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信息,如广告;电视、多媒体网络等,学校要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科学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认识自然和探索自然的工具,提高他们对世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有关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的意识。
科学教育也是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急速的科技发展。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都是极其迫切的任务。
通讯信息技术目前通讯信息技术正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以光的速度自由流动,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而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受到教师能力的制约,对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外语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个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掌握几门外语是必要的条件。同时,语言是欧洲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关键工具。为推动外语的学习,欧盟将2001年命名为欧洲外语年。
学会学习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学校教育必须和终身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教育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今后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持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在大学、就业以及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会学习的内容涉及学习的愿望、自身的思考推理能力、对自身学习方式的观察、战胜困难的毅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涉及所有学科,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相关联。
所有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面对新的领域能够通过查询和分析有关信息,得出新的结论。
公民教育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公民。公民教育是为学生以后参加社会活动作准备。学校教育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
2.毕业和升学
这部分内容涉及3个有关*性指标。
初中教育的失败率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年人将在各方面遇到极大的障碍、他们有可能被社会边缘化或被社会排斥。减少初中教育的失败率是各国必须正视的问题。
高中教育的毕业率完成高中教育是青年人成功进入职业生活和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建立平衡、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意识,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青年人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取得成功,取得大学学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目前,尽管从总体上说,欧盟的高等教育人学率达到了大众化的程度,但欧盟各国之间差别很大。欧盟提出,应该注重高等教育的男女学生就学机会平等,提高女生学习理工专业的比例,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的评估和家长参与
在对学校的评估内容方面有两个指标,即学校教育评估和家长参与程度。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是改善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的评估进行教育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家、地方和学校等不同层面上,都要进行教育评估。教育评佑旨在对教育人员、如教育管理人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提出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标。评估可以对不同学校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教育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为教育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改进教育提供参考。
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家长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家长参与对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支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4.资源结构
教育的资源结构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里有以下4项指标: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今天,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变得多样化和综合化。许多教师难以适应今天的教育要求。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学前教育的入学率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社会融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实质上是在为孩子今后的学校生活作准备,预防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遭受挫折。现在的家长很少有时间在家中照顾孩子,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教育孩子。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同需要。
学校每台电脑的学生使用人数信息社会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和社会活动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娱乐方式。学校应当让所有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上互联网浏览信息,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学校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电脑设备的管理、拥有高质量的软件和教师能力的提高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重要的条件。
每位学生的教育经费加强教育投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将对教育的投入置于优先的地位。三、与教育质量指标相关
的5个关键问题
欧盟教育委员会指出,在运用这16项教育指标时,必须认清5个关键问题。
1.对知识重新认识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知识社会要求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就业、社会生活和终身学习。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求全面重建知识的概念,教育要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变。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改变知识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教育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和动力等因素,需要重新划分和组合课程和教学内容。
语文、数学和科学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能力,公民知识、外语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能力在将来显得更加重要。学会学习是教育的永恒重点。
改革要求人们重新思考、认识和评价教育内容以及所有日常的教育行为。改革还要求人们重新构建组织结构,重新塑造学校文化。这些改革涉及教育内容的划分、各课程相互关系的确定、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这些改革会引起许多教师和家长的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近20年,欧洲许多国家的教育*都在加强学校的自主权,以加强学校的责任心。
这种情况同时产生了其他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平等性,如何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等。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是有效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国家负有向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学校自主权扩大后,教育制度应该减少对教育过程的控制,而对教育结果应进行更严厉的控制。要根据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力争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得到相似的结果。
3、资源问题
教育改革需要增加教育投入。人们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参加高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持续增加,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教育投入逐渐向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扩张,这种趋势增加了资源提供的压力。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学校计算机数量的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标准,关键是要合理和高效益地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另外、个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终身学习也是解决资源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关教育资源的指标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资源的实质问题,使教育投入能有效合理地使用。
4、融入社会的问题
让青年人融入社会是教育的目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能够成功地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都存在学生辍学和没有毕业文凭的现象。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这些人极有可能被社会排斥。传统的教育结构在将来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在教育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帮助这些青少年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减少挫折。
欧洲有些国家正在试行一个计划,开办“第二次机会的学校”,接受那些学习失败、没有学历文凭、没有工作能力的青年人。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对他们进行个别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5.数据的比较性问题
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欧洲国家面对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目标,这为进行教育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教育经验提供了机会和可能。由于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不同,各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欧洲内部深厚而丰富的对话基础,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确定教育质量指标的可比较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开放和积极的对话氛围,以便*决策者和教育人员从中了解提高教育质量的要素和方式,发挥比较数据的效益。为此,专家工作小组在选择教育质量指标时,注重数据的*内涵和对未来之路的开拓作用。各个国家的教育数据都有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数据的比较性的意义在于数据的参考价值,而不在于最终的判断。1.系统论的思想
一项新制度的实施,决不能只注意这项制度的本身。教师聘任制作为一种用人机制,既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校各种组成要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学校有机体的外部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它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如果仅仅建立一种劳动契约关系,而不建立相应的校内与校外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那么聘任制将不会发挥其固有的功能与效力。尽管聘任制实施的外部环境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但从聘任制的制定与实施上,却应与内外部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例如,聘任的思想就是形成最佳的人才结构。一个学校,只有在人才流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最佳的人才结构。按事设岗,因事聘人,就体现了在流动中寻求最佳人才结构。但是人才的流动决不可能是简单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就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来整体的审视中小教师聘任制,注重聘任制与社会改革的融合,注重聘任的改革要素能否得到具体有效的实施。因此我们在此所提出的教师聘任制,是从大小环境的整体出发而提出的——既注重校内环境的逐渐成熟,关注校方与教师权益与义务的平衡;又注重整个社会改革对教育*改革的支持,教师聘任制的实施不是孤立的,要有相应的外部保障。
2.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的公务员性质,起源于现代国家把普及义务教育视为国家的事业。在我们国家,建国后长时期内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一直是由*教育部门直接管理,中小学教育事业公益的性质,使得中小学教师职业不可避免的具有公务员的特点[1];在计划经济*下,教师的公务员性质体现的更为明显。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铁饭碗”逐步消失,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关键就在于使教师职业不在具有终身制的“铁饭碗”性质,打通教师职业进出的“通道”,使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职业的公务员性质将会荡然无存。
在我国的教育法制文件中,教师被定位于“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确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而努力。1966年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育工作是一项专门的职业,教师必须要有专门的知识、技能、高度的责任感。《建议》进一步指出,教师的地位必须要和教育的地位和及其重要性相符合。但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还并未被社会所广泛认可,教师的职业地位、待遇同医生、律师等主业人员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即使在国外,大部分国家的教师地位、待遇同其他专业人员的相比,仍是较低的。这就要求教师实行聘任制,进行专业人员的管理,并不能排除教师职业的公务员特性。
公务员的特性,主要在于公务员职级制度、社会公费医疗、保险福利待遇以及职业的稳定性。建国后我国教师职业的公务员性质,正是体现了上述特点。正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保证了教师职业的一定吸引力。
在我国实施教师聘任制后,教师的待遇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在此情况下,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具有公务员特性的其他一些特点,仍将是教师职业的保障。所以,教师职业,既与国家公务员有所不同,同时又与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员有区别。构件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模式,必须要考虑到上述特点。
3.中小学教师劳动特点
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劳动的性质与特点,是我们制定正确的教师聘任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说明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劳动的性质与特点。我们再从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劳动的对比中来进行认识。
第一,从教育的对象来看,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劳动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全面负责。而大学生自我意识加强,大都受过系统的普通教育,在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方面要远比中小学生丰富得多,高校教师的劳动一般还是比较灵活的。
第二,从教育的性质任务来看,基础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教育。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个方面的职能与任务使教师的劳动更具有知识性、智能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第三,从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的劳动报酬、劳动的最终产品等方面来看,中小学教师劳动报酬来源单一,比较稳定。而高校教师的劳动报酬来源则是多渠道的。中小学教师的劳动产品一般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带来经济效益,高校教师的劳动产品则是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他们能够直接进入市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此而言,高校教师的劳动是更具有明显的成就感和吸引力的。
总之,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国家在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和*方面必须要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与做法,实行稳定的教育*与策略,确保教师来源的稳定与连续性;确保教师享有的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等,解除教师工作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平、安宁的环境里安心地从教。
在世界各个国家在大力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权益、改善待遇的情况下,我国教师的公务员特性更是成为我国教师的待遇有所保障的保障。世界各国如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芬兰、葡萄牙等国家均把中小学教师列为国家公务员的职系,日本、南朝鲜则单设教育公务员的职系并采取终身雇用的方法。美国虽然实行聘任制,但若服务成绩优良则以“续任聘约制”或“永久聘约制”的办法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确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不可避免的要实行专业人员的制度管理,并借此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师,事实上具有终身职业的性质,若没有与公务员职业性质相悖的行为(如反*、严重违反*行为),是不得解聘的。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也是相同的制度,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及待遇的改善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实行聘任制管理,若能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公务员性质结合在一起,依据我国现有社会环境,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使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得到最大的保障,将是我国实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最佳模式。
二、中小学教师双轨式聘任制模式
根据上述理论基础,笔者借鉴国外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经验、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试点经验与教训,我们提出应构建双轨式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模式,通过这个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大力提高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有效保障中小学教师的权益,从而创建培养适应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师任用管理机制。
1. 双轨式管理模式内涵
双轨式聘任管理模式,是专业人员聘任管理模式与公务员管理模式的结合,其基本思想是:一轨是结合我国的整体社会改革,对中小学教师实行专业人员的聘任管理,竞争上岗,并采取专业人员的管理、考核、聘任模式,解聘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并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形成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一轨是指依据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地位的特殊性,对中小学在聘教师(允许有1-3年的缓聘)实施国家或地方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其住房、保险等与国家公务员等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定年限后,若考核优良,在自愿的基础上便应被校方续聘,校方不得无故解聘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同时,优秀教师可以与学校签订不定期聘任合同,只要考核合格、学校岗位需要,便可以在学校工作直至退休。
综合说来,双轨式聘任管理模式,即它是介于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与公务员聘任管理之间的一种类型。
2. 双轨式聘任管理模式的两个结合
(1)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而言,强调的是竞争、效率,强调优化组合与自由流动,强调劳动与报酬的统一和结合,强调时效性,它体现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特点。中小学教师尽管是专业人员,但它的专业技术特点不是那么明显,同时由于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地位比较低下,待遇较低,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不具备与其他行业竞争的优势。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没有一定的特殊保障,就无法体现现有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及其劳动特点。
(2)我国长期以来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实行的是公务员的管理模式,教师职业具有稳定性。派任的特点使得学校与教师都缺乏活力。我们之所以实行聘任制,就在于要打破这种“死水一谭”的局面,还教师以活力和动力,同时广开从教之门,提高教师政体素质。
但是教师的现实地位与待遇使得我们又不得不去对中小学教师加以保障,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的主要来源,无非有两个:一个是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使教师没有太多的危机感。否则,若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都要那么激烈的竞争的话,优秀人才干吗非要从事教育事业呢?因为我们无法从待遇上给的比公司企业更高。因此,我们要保留一点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是不要竞争。相反,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升高了,竞争会变的激烈起来。我们要的是内部竞争,单项对于外部来讲,还是较稳定的。内部竞争,外部保障,这实际上也是双轨聘任模式的重要特点。
另一个来源,主要是教师的福利待遇要比一般的劳动者高。教师的工资在我国不可能很高,因为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就有接近一千万人。那么,靠什么来使教师待遇具有吸引力呢?只有靠国家*的支持。例如,国家住房的补贴,别的职业没有,但是可以将教师与公务员平等对待,给教师购买住房的优惠权。还有,社会保险,教师的保险应该让学校或者*来负责。这样一来,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就有了。
双轨制的结合,即可以优化、提高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流动的基础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在聘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有所保障,体现中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地位的特殊性,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教育质量,为“科教兴国”打下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21:17
现在老师们一听到课程改革,就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其实每当社会有大的变迁时,教育及教育的心脏课程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不管这个变化是来得早还是来得迟。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整个二十世纪课程发展的概况,来看一下在社会变迁的时候教育和课程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课程改革
二十世纪比较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次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是知识总量急剧增加,教育家们认为需要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重心,这个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给学生金子呢,还是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给学生鱼呢,还是打渔的方法。直接的导火线则是五七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这件事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我到英美法访问时经常听到他们提到加加林的名字,可想而知加加林对他们的刺激有多大。五七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科学界的反应是“一不小心让苏联人赶过去了”。教育家不这么看。他们派了一个考察团前往苏联考察,回来后说了这样的话:依凡知道的东西约翰不知道(依凡和约翰是俄罗斯和美国小男孩经常用的名字),第二句话是苏联人在课堂里向我们发起了全面进攻。这话说得相当到位。尽管现在的俄罗斯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经济不景气,但我一直觉得俄罗斯的教育很棒。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两个国家的投入是不一样的,前苏联是一个集权制的国家,国家可以对基础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投入大量的经费。但在西方国家,实用性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现在他们也开始重视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了。但在那个时候,俄罗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超过美国的。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一下俄罗斯和美国在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上的区别。西方非常推崇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皮亚杰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概括出儿童思维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是:孩子在0到2岁期间主要靠感觉运动来把握世界;2到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孩子在此阶段思维具有不可逆性;7到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是可逆的,但是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11到15岁是形式运算阶段或符号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儿童思维模式对西方课程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方国家根据这一模式来衡量学校里所教的东西,即是否符合上述思维模式特点。
但是俄罗斯的教育家不这样认为,俄罗斯教育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有很大的分歧,他们认为不同的教育教学*下,学生可以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型,皮亚杰的思维模型是在当时教育*下形成的,在不同的教育*下儿童的思维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在对儿童的看法的问题上面,他们认为,他们的发现不亚于人类发现原子裂变,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高。这样一来,两个国家的课程和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在俄罗斯,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代数,他们认为在改变了的教学*下,7岁的孩子可以学习代数,(西方国家认为7岁的孩子是不能学习代数的)。他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孩子从六七岁起可以学习代数。总之,俄罗斯的教育观念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瑞士召开的纪念皮亚杰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人们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思想放在一起研讨。
美国在58年的时候,在伍茨霍尔开了一个教育会议。大会执行*是布鲁纳。大会的总结报告叫《教育过程》。在这个报告中,布鲁纳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发表了重要的观点。在教什么的观点上他提出了著名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的思想。什么是结构主义呢?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有大量事实性的知识以及大量概念、原理、法则层面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如此多的知识教给孩子,所以应该有所选择。选择什么样的知识,他认为应该选择一门学科中最重要的带有结构性的概念、原理、定义、法则教给孩子,这些比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更有迁移的价值,更有广泛的运用价值。在怎样教的问题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发现法。他曾经自己上了一堂地理课。传统的地理教学是这样:一般老师是在黑板上挂一张地图,用“告诉”的方式来讲解山川河流、矿产资源的分布等情况。布鲁纳的那堂课没有采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他让学生不要看地图册,也不要看书,而只给学生一份暗射地图,在这份暗射地图上有山川河流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他让学生自己研究大城市应该建在哪里?到课近结束的时候,再让学生打开地图册和自己的设计相对比。学生非常兴奋,有的学生说我指出的大城市的位置与地图册上一样,有的学生说可以向联邦*建议在某地方建造一座大城市。
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习得了有关的知识,还习得了探究的方法和探究的态度。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帮助。结构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对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面发生了变化。譬如过去长期以来用定论的方式编写教材,如物理教材有关光速的叙述:下雨的时候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这段话非常简洁,但这段话也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我们的历史教材更是这样,初中的历史教材现在用方框框标出来“想一想”、“说一说”,好像是给学生想和说的机会。方框中的问题,如“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几乎在同一页教材上就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所以学生不要思考,只要把这些结论弄懂了、记下来,考试的时候能够背下来就行了。这样一来,历史的魅力就没了,历史的魅力正在于洞察!
我们再来看一个我在俄罗斯学习的故事。但在一次课上,老师事前布置了一个问题给学生,皇村中学(位于圣彼得堡)为什么能培养出像普希金这样一批人?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掖下都夹了一摞书,每本书都夹了纸条。学生来上课前,首先要去查普希金同时代有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然后他们又去了解皇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制度是怎样的,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才的品质跟皇村的教育教学制度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洞察历史的机会是给学生的,而不是把皇村中学为什么能培养出像普希金这样一批人的结论写到教材中去,所以忙的是学生,与讲解的方式相比,收获是不一样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就一直用定论的方式把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教给孩子。这样一来学生掌握的是知识,而思维没有多大的发展。国际范围对方法的重视的课程设计思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二十多年后才开始影响我国。
我想介绍一下我在武汉某小学观摩的一堂音乐课,这不完全是一堂音乐课。老师在课上放了一段没有音乐的录像,是一头驴子在跳舞,动作开始很缓慢,后来就快起来。一只小狗在旁边弹钢琴。老师让学生看着这段录像配节奏,再让他们去想旋律。老师把学生的旋律用电子琴演奏出来。我没想到孩子们的节奏和旋律感会这样强,配得很像模像样。
孩子经历了这样一个自己思考的过程之后,对再演奏的音乐会有更深的理解。
国际上有很多优秀的重视方法的教材,它们不再用定论的方式来编写。拿匈牙利的一套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它采取类似于刚才艺术课上采用的方法,不是把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结果写进教材,而是用方法作为教材的逻辑主体。翻开匈牙利高中物理教材的第一页。该页画了一个侦探在拿着一个放大镜直接看地上的脚印。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人类观察大自然的奥秘需要像侦探一样地仔细观察。教材把仔细观察放在重要的位置。再接下来就给孩子一个观察的机会。观察一杯冷水和一杯温水中的方糖,学生发现在温水中方糖会溶解得快些。这个现象是偶然的呢?还是具有普遍性呢?这时就需要做实验:水不变,而把方糖换成其它物质,如盐、高锰酸钾。再接下来书上一段话讲了什么叫做实验,实验的重要性。再接下来,教材让学生用盐或高锰酸钾代替方糖试试。当然这些物质在温水中也是溶解得更快些。接着让学生想象高锰酸钾和方糖的碎片在水中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已经建好的粒子模型进行还原,让孩子们自己去建立模型。)如果孩子们想不出来,它就再提供一个实验来启发。用两个细高的瓶子,里面一个放上黄豆,一个放上米,分别量出它们的高度以后,把它们混合在一起,使劲地摇,再量一次它们的高度,会发现这个高度并不等于原来黄豆和米的高度的相加。这就启发学生想象高锰酸钾和方糖的碎片在溶液中是什么样子。接下来书上又有另外一段话说什么是模型方法,“用来解释物质行为和性质的‘心灵中的图画’,就叫模型。”这不是很严谨的定义,但孩子能够理解。再如第二章用了漫画,漫画画的是一个怪里怪气的外星人,这个外星人驾了飞碟来到地球。地球上的人怕它们带来病菌,不让他离开飞行舱。但是外星人很想看看地球人长得什么样子。于是,有个裁缝递了个人体模特给外星人,告诉他人就是这个样子;还有一个药学家递给外星人一只老鼠,告诉他地球上人的生理结构跟老鼠一样。书上的另一幅是,一个外星人一手拿着人体模型,一手拿着老鼠,心里在想地球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幅漫画揭示了人类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不同的学科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认识、揭发这个世界。
这种编写教材的方式与过去传统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总之,课程、教材的设计自六十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重视知识得来的方法。
(二)七十年代的课程改革
七十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又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人类所积累的知识、技术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人类,人们开始反思教育仅仅强调知识和方法究竟够不够。人们很形象地把仅仅重视知识和方法的教育称为“颈部以上的教育”,也就是仅注意到人的头脑的教育而忽略了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一个跛足的人,不完全的人。于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是对完整的人的关注。
在日本称全人教育,也叫做完满人格的教育。它更加关注除了知识方法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教育人将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俄罗斯在这个方面做得特别好。俄罗斯的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转型期俄罗斯国民的生活处境比较困难,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富有。这种富有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无法相比的。他们虽然物质上非常匮乏,但是舍得花钱听音乐会,看芭蕾舞。他们觉得精神享受不可或缺。俄罗斯是一个审美的民族。俄罗斯的教育课程也和其它民族不一样,它不是那么实用。我把他们从一年级到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东西全都买回来,就是研究一下,什么原因培养出了国民的这种素质。我有一次看马蒂斯画展,那天下着大雪。有很多人打着伞排队看画展。这在我们这里是很少见的。我看到一幅画,觉得很熟悉但不知道是谁画的。向旁边的人打听,那人先来一句,在我们这里八岁的孩子都知道。
中国的艺术教育把艺术当作知识技能来教,没有把它当作生命中不可缺的东西来教。作为人是与物不同的,当把艺术看成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人才真正有价值。我经常和别人说:我尽管没有钱但我也很富有。富有在哪里?我喜欢音乐。在俄罗斯我每逢星期天都去逛唱片店,淘了几百张唱片。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人的精神富有对艺术教育真是非常重要。我很欣赏我在俄罗斯电台听到的一句话:只要有艺术存在,就存在净化人类灵魂的力量。但艺术教育,仅仅盯着知识点来教,是达不到净化灵魂的效果的。对课程的设计,不能只盯着知识点和有限的技能技巧方面,非常重要的是怎样通过这些知识、技能的传递,能使一个人的精神更加丰富,使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增长。这一认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从70年代中期以后,课程的价值取向发生的变化是不仅仅强调知识,方法,开始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仍然是方兴未艾。它在各个学科中表现的不一样,在科学教育中是用科学素养来表达全人教育思想的。科学素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它与以前仅仅强调科学知识、方法不一样。
3、90年代的课程改革
进入90年代以后,社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用“知识经济”、“智力经济”、“学习时代”、“信息时代”来解释这个变化的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重新聚焦本国的教育和课程。创新能力、环境意识、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的能力等成为新课程目标的首选词汇。
我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20世纪课程发展的轨迹。五十年代末以前的课程借用培根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从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老师们信奉的教育格言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到70年代中期以后,老师们信奉的教育格言:还教育的另一半。当世界各国都在重新聚焦自己本国的教育的时候,决心赶上世界前进步伐的中国人总不能坐着不动吧?有的老师会说,92年新的课程方案才出来,一轮还没试完呢,为什么又要重新开始?答案是社会在变化。世界范围内的课程都在进行改革,这是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我们在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间,搜集了很多国家的课标,有美国的,英国的,俄罗斯的,新西兰的,澳大利亚的,日本的,台湾地区的,香港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重新修订自己的课程标准。在美国,以前从来没有国家课程标准,教什么,学什么完全由地方决定。现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标准。美国人觉得再没有标准,城里八年级的孩子将不如郊区五年级的孩子的水平(因为有钱人都搬到郊区去了)。英国也是如此。世界各国都在思考自己的课程问题,我们应有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是基于我们国家的现状。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是学生们的学业负担过重。这个问题成了一个过街老鼠。大家都在喊教育不改不行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过重?这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所以96年的时候,基础教育司就组织队伍做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96年我们把调查工具设计出来的以后,就开始在全国9省市做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有校长,老师,学生。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举例来说,我们在安徽一个学校调查的时候,被调查的学生很谨慎,尽管是无记名。学生还不放心,写一行捂一行。可能学生感到问卷不解渴,于是将问卷反过来,在问卷的反面写上:调查组的老师,你们12点半的时候到我们学校来看看,一定要来哦。然后打了24个惊叹号。这就是孩子的心声。24个惊叹号反映了学生怎样的心情。可能老师们会说中华民族历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不觉得12点半来学校上课有什么苦。我们苏北有个学校,早上6点半进校,晚上9点半离校。晚饭都不回家吃。我就看见有的家长捧着饭盒给孩子送饭。这还是条件好的;如果家长来不及准备,那孩子只有到9点半才能吃到晚饭。这是摧残呀!以前日本人比中国人矮,现在平均比我们高2厘米。问题在于这样的负担值得不值得?
南京市一位著名中学的教化学的校长跟我讲:他的学生高考化学考试平均分可以达到96分。一年以后他再把这些学生叫过来再做这张考卷,均分只有16分。这就是死记硬背下来的结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课程究竟应该怎么办?美国人一直以为中国人特别适合学数学。因为我们的孩子到美国去都可以高2个年龄段。他们说只要看见黑黑的、瘦瘦的、戴着眼镜的学生,就知道学校来了数学天才。中国的孩子不管在国内学的怎样,出去以后都是数学天才。有位哈佛大学的教授让他的中国学生博士论文选题为“中国人的智商”。他有一种假设,世界上中国人的智商第一,白人第二,黑人第三。这位中国研究生明白,差异不在智商,而在价值观。回国以后他到处找反映价值观的俚语,成语,谚语共600个。发现原来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不一样,自古以来的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些观点已经渗入中国人的骨髓。我们孩子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是国外同龄人的整整4倍,所以中国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单面人。我的侄女考大学前就是这个样子,考前拼命看书,好不容易考完了带她到黄山去玩,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所有美的东西她都看不见。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97年9省市的报告做出来以后,就开始酝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考虑这次课程改革怎么定位,应该改什么,它的灵魂是什么,旗帜是什么。多次研讨后,99年我们开始着手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个纲要历时两年多,多次反复征求意见,反复做支撑研究,包括了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的动向以及我国的现状。纲要就是在这些基础上起草出来的。
glacier 2004-04-22 10:06
目前国家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
在起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时候,我们认为它应该对课程和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在纲要撰写的同时,2000年初基教司在广州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有8所高等师范院校参加: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西北师大,西南师大,华南师大,北京师大,华中师大和南师大,再加上*教科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共10个单位。会议的目的在于动员大家来申报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所做的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一些省市教研室也参加了。各个单位非常积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么多高校参与进来还真是第一次。后来又有更多高校参与进来,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由原来的8所发展为12所。申报以后,经过了3轮筛选淘汰,最后是强强联合。这么多高层次院所卷入国家课程改革,这件事本身非常有意义。它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课程改革只是少数人、有限的研究力量投入的局面,使一大批从事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的教师卷入进来,将理论研究真正与中国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不仅释放了这部分人的能量,也开始形成我国的课程问题研究队伍。各标准组从2000年暑假开始着手,到春节前大半年的时间,就做出了义务教育期阶段除了个别学科所有课程的讨论稿。春节前在全国10个地区征求意见,然后又有一次修改。到2001年暑假,所有的课程标准(除了小学社会)以实验稿的方式出台了。不仅课程标准的讨论稿出来了,而且起始年级的教材也出来了。从2001年的秋天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的起始年级都开始使用新的教材。这个教材是为验证标准服务的。标准将在实验区实验情况的基础上于2003年再次修改。在经过一年的实验以后,38个实验区将扩展为500个,以后还将扩大,进展很快。现在,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问题即教师问题,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教学方式陈旧。
有一天,我去听一节小学的科学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先激活孩子的兴趣和已有经验。我问题是“如何使一杯水尽快凉下来?”我觉得孩子上课的时候应该很活跃。结果那天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想了很多的办法:用扇子扇,把它放到冷水里,倒来倒去,用筷子搅等。那个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先写好小纸条,学生讲一条,他就把它找出来贴在黑板上。有个小孩子说我可以把它放到空调机下面去,那个老师想到小纸条没有写好就楞住了。学生看出不对劲,就问:“老师,我可以说你没有写的吗?”这是一起老师用传统的观念来处理教材使新教材变味的典型事件。 从这里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是老师。所以请在座的各位到这里来,在座的各位肩上的胆子非常重。你们在这接受国家级培训,我们为每个省培训4个,你们回去以后就要做省级的培训。老师的观念能不能转变,老师重视不重视,老师的教学方法能不能改变,很大程度上要靠在座的各位。何况你们是全新的学科。很多东西没有现成的参考,靠你们去创造。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解读
下面我就对纲要作一个解读。主要讲一下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举措。重点讲为什么要提这些目标。刚才讲了社会的变迁会在教育上有所反映,更会在教育的心脏“课程”上有所反映。老师们可以对照看一下第一页关于培养目标这一段。如果你们做培训,就可以把现行的培养目标和新的培养目标作一比较,看看哪些是新提出来的。比如说,“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这个培养目标就和以前的不一样。“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也是适应学习化时代所提出的新的目标。在作培训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提。例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能老师一看就过去了。但是我们在提的时候真是有切肤之痛。大家知道科索沃战争中我国使馆被炸事件。我们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刷标语:“落后就要挨打”,“民强才能国富”。这是大学生由衷的话语。大家知道印度的软件出口情况吗?我们国家的软件出口和它相比就是一个零头。美国的硅谷有很多中国人,但是硅谷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很多却是印度人。德国的绿卡非常难拿,但是对印度人开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个人,不会创造就永远落在另一种意义上的挨打地位。世界各国都对创新能力给予高度的关注,如新加坡的课程改革文件10条中有8条与创新精神有关系。美国89年执政党和在野党联合召开峰会。峰会以后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公开信的正标题是“国家正处于危机中”,副标题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很快引起反映,公开信以后,很多科学团体,教师联合体搞了一个2061计划。这个计划非常有名。什么叫2061计划?1985年哈雷慧星接近地球,2061年会再次接近地球。在这个时期美国出生和成长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的未来。2061计划对整个未来的教育和课程作了一个全方位规划。根据2061计划又做了各个课程的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所做的教材也已经出台。创造,创新是他们标准中非常核心的观念。
我再讲一个例子,我在美国访问的时候,他们请我们吃螃蟹,螃蟹都是公的。我当时很奇怪:美国人不喜欢吃母螃蟹吗?他们说不是的,在这里抓到母的螃蟹和小的螃蟹都要放回大海。这种保护意识令我非常感动。我立即想到苏北沿海地区,很小的鱼、虾都会抓来吃。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没有环境意识怎么了得?培养目标中还增加了人文精神等新的内容,这的确非常重要。艺术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次韩美玲在美国开过画展。有个人看完画展后对他说:“我有一杆猎*,看了你的画展之后我决定再也不打猎了。”这就是艺术。斯大林在二战的时候把美术作品放在前沿阵地上。俄罗斯的艺术教育能够使列宁格勒在围困百天的时候,老百姓饿着肚子把东宫夏宫的雕塑埋到地下,害怕战争把它破坏。我们今天看到的精美的雕塑都是他们保存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特别欠缺。创造精神,实践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社会的变迁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我们把他们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课程的功能
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这是基于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提出来的。这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不能唯一,不能绝对化。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应该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态度。传授知识的过程可以成为具有这样的功能,问题是你怎样来处理。如果你眼睛只是盯着知识点的话,那么课程的其他功能就不可能发挥出来。拿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80年代以后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育就变成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其实语文教育中情感陶冶也很重要。我觉得语文教育出了一点问题。俄罗斯的语文教育是分为2门学科来上的:语言和文学。他们认为文学是人学。当你把文学当作人学来教的话,恐怕仅仅通过理性的分析就难以奏效。我在列宁格勒学习的时候住在一位教授的家里。他家有个小男孩,十岁左右。每天晚上都要坐在桌子前写写画画。我以为他在写暑假作业。一打听,不是。他在干什么呢?他在画历史上的名人头像。然后到处查这个人的功过是非,生卒年月。当我要走的时候,我要他给我画一幅画,再抄一首他自己写的最得意的一首诗。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签名,他的签名大大的拖了一笔。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签名。他说普希金就是这样签名的。
有的老师可能说你说的是一个特例,普希金只是在知识分子家庭中是这样的地位。其实普希金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不管是在什么层次的老百姓中间都非常高。这一点可以在普希金诞辰或忌辰的时候,在他的故居和他的纪念广场上总是堆满了鲜花看出来。一枝鲜花相当于人民币二三十块钱,广场上的鲜花都是老百姓自觉自愿一枝一枝堆上去的。我曾在普希金忌辰的时候去广场看了一下。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画了一幅普希金的画像,在给过路的人欣赏。一个小姑娘在朗诵普希金的诗歌。大家自动聚集在那个地方举行一些纪念活动。这些引起了我的反思。我想是不是他们的教育于我们有所不一样。再去看他们的课堂你会发现当他们把文学当*学的时候,那种教育是不一样。它不是仅仅充满理性的对字词句篇章结构的分析,它要打动你、要感染你。否则,就不是文学教育。其教育结果是,俄罗斯人对于文学的热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无法比拟的。我还拍过这样的照片,晚上11点钟了,地铁上不论老人孩子人人在看书。这些书不是什么紧急充电的东西,都是文学作品。这个民族对于艺术的热爱、对于文学作品的热爱真是让我吃惊。你可以在教育上找到根源。如果他们要把这些东西仅当成知识来教的话,我想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再来看一下我们的语文课。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像所有的中学生一样,每次语文书发下来,都会从头到尾翻一遍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比较
吴昊 编译
教育对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21:17
市政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市政学”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市政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城市行政管理的决策*和运行机制,掌握城市行政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预备学科与课程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开设,预备学科为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学、经济学、行*学、社会学等。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1]夏书章《市政学》高教1991版
[2]王雅莉《市政管理学》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叶南客、 李芸《战略与目标—城市管理系统与操作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四、教学方法及改革
除教师教授外,本课程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结合某一城市行政区划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案例教学和讨论。
2.结合某项城市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的实施,组织调查研究,进行*评估讨论。
3.对于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和改造涉及行政管理领域的问题,组织多学科、多角度的学术辩论。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市政管理学是研究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公共部门如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科学。学习本章要了解城市和市政的起源、发展、性质、功能和现形式,市政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理念,并了解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第一节 城市
(一)什么是城市
(二)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三)城市的级别与功能性质
第二节 市政
(一) 什么是市政
(二) 市政的产生与发展
(三) 现代城市体系
第三节 市政管理
(一)什么是市政管理
(二)市政管理概念
(三)现代化市政管理的新趋势
第四节 市政管理学
(一)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市政管理的基本要素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市政经济管理的四大要素,市政管理的目标的概念、体系和选择要求,市*的行为特征和*形象结构,市政管理的运行对象及具特征、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市政管理的功能性活动。
第一节 市政管理目标
(一)市政管理目标的概念与内涵
(二)市政管理的目标体系
(三)市政管理目标的要求与选择
第二节 市政管理主体
(一)市政管理主体及其行为特征
(二)*形象结构
(三)市民市政管理主体结构
(四)市政管理行为机制及其绩效
第三节 市政管理客体
(一)城市经行济行政管理 和城市社会行政管理
(二)城市总量*与城市公共规制
第四节 市政管理的功能性活动
(一)决策与计划
(二)平衡与*
(三)组织与协调
(四)监督与服务
第三章 市政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市政管理*的内涵,我国市政管理*的特点,改革过程中展现的新特点以及改革的方向。了解市政管理职能的概念,分类和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任务及其市政管理过程特别是市民参政过程。
第一节 市政管理*概述
(一)市政管理*的内涵
(二)我国市政管理*变迁
第二节 发达国家市政管理*简介
(一)美国联邦制下地方分权的市政*
(二)英国单一制下地方分权的市政*
(三)法国**监控下的市政*
第三节 中国市政管理*
(一)中国市政管理*的特征
(二)中国市政管理*的改革
(三)中国市政管理*改革的方向
第四节 市政管理职能
(一)市政管理职能的概念和意义
(二)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
(三)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及其任务
第四章 城市发展略与规划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选择、城市性质定位方法及其城市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及其管理,市政管理本身的管理战略与管理规划。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城市性质定位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三)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决定
(四)城市发展计划的编制
(五)城市发展战略计划的实施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
(一)城市规划概述
(二)城市规划的编制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
(四)城市规划的管理
第三节 市政管理战略与规划
(一)市政管理战略
(二)城市治理规划
(三)经营城市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功能、规模、结构。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及存量经营。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分类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功能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
(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与结构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立项管理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管理
(三)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和验收管理
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
(一)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的概念与意义
(二)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管理体系的改革
(三)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原则
(四)城市基础设施存量经营方式
(五)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效益评价
第六章 城市土地与住宅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城市土地的内涵,特性类型和管理原则,了解土地作用,拆迁管理和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出租管理。着重把握城市*对城市住宅的管理职责和对城市公共住宅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城市土地管理概述
(一)城市土地的内涵与特性
(二)城市土地的类型
(三)城市土地使用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 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
(一)土地征用和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管理
(二)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管理
(三)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管理
(四)城市国有土地租、税、费管理
第三节 城市住宅管理
(一)城市住宅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住宅管理职责
(三)城市公共住宅经营管理
第七章 城市公用事业经营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城市公用事业的概念、特点的经营原则,了解对城市主要类型公用事来管理的主要过程、市政企业经济性规制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概述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概念、范围与特点
(二)城市公用事业的经营原则
第二节 城市主要类型的公用事业管理
(一)城市自来水管理
(二)城市煤气管理
(三)城市供电管理
(四)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五)城市邮电通讯管理
第三节 市政企业经济性规制
(一)市政经济性公共规制的概念
(二)市政经济性规制的目标
(三)市政经济性规制的内容
第八章 市政财务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市政财务管理的内涵、性质、特点和体系,市政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市政财政管理、市政经济管理和市政企业财务管理)。了解从城市财政的角度,其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建设维护费、预算外等方面,了解市政经济财务管理的*。
第一节 市政财务管理概述
(一)市政财务管理的内涵
(二)市政财务管理的性质与功能
(三)市政财务管理的内容
(四)市政财务管理的现行*
(五)市政财务管理的特征
第二节 市政财务收支管理
(一)市政财务收入管理
(二)市政财务支出管理
(三)市政财务收支的平衡
第三节 市政经济财务*
(一)市政经济财务的*的内涵和分类
(二)市政经济财务的增长*
(三)市政经济财务的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
(四)市政经济财务的平衡*
(五)市政经济财务的收入调节*
第九章 城市人口与民政福利事业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把握人口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人口管理的机制;城市民政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管理等内容。
第一节 城市人口管理概述
(一)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二)城市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
(三)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政革
第二节 城市人口管理机制
(一)我国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
(二)城市身份证管理
(三)城市计划生育管理
(四)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第三节 城市民政管理
(一)城市民政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民政管理的内容及其改革
第四节 城市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管理
(一)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
(二)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第十章 城市公共事来经营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着重了解城市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点,经营目标与经营原则;了解城市公共教育、公人科技、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公共体育事业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城市公共管理概述
(一)城市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点
(二)城市公共事业的职能和经营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一)城市公共教育事业的经营管理
(二)城市公共科技事业的经营管理
(三)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营管理
(四)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营管理
(五)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经营管理
第十一章 城市环境与社区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城市社会的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性质,管理内容等。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一)城市环境及其管理的概念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城市环境保护的损益分析方法
(四)城市环境管理*
(五)城市市容和绿化管理
第二节 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及其内容
(二)我国城市社区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前景
第十二章 城市安全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把握城市防灾、社会治安以及市民安全等城市安全管理的内容,了解城市安全管理的原则及措施,城市安全的社会性规制。
第一节 城市防灾管理
(一)城市灾害的内容与成因
(二)城市防灾管理的原则
(三)城市防灾管理系统
第二节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一)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组织机构
(三)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节 市民安全管理
(一)市民安全管理的意义
(二)市民安全管理的内容
(三)国家和城市信息安全体系
第四节 城市安全的社会性规制
(一)城市安全的社会性规制概述
(二)产品质量规制
(三)工作条件规制
(四)广告规制
第十三章 城市发展管理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城市智力开发、市场开发、市场开发等城市发展条件的管理,了解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和评价指标,掌握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内涵,实质和新世纪市政管理现代化的突出标志—人本管理。
第一节 城市智力开发管理
(一)城市智力开发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智力开发管理机构与原则
(三)城市*人力资本投资计划
(四)城市科技开发和人才*
(五)城市人才市场建设管理
(六)城市智力开发设施的建设管理
第二节 城市市场开发管理
(一)城市市场开发管理的意义
(二)城市市场开发管理的内容
(三)城市行情
第三节 城市竞争力管理
(一)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竞争力的内涵、要素与评价指标
(三)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第四节 城市现代化管理
(一)城市现代化及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内涵
(三)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矛盾
(四)城市协调发展管理
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
一、欧盟教育质量指标制定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各成员国都意识到必须优先考虑进行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合作,发展优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以增强欧盟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制定共同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是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布拉格欧盟教育*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由各国教育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目的是制定欧盟教育质量的指标,以便对欧盟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估。
1999年6月,工作小组向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欧盟教育*会议提交了关于“欧洲教育质量指标”的报告。2000年5月,欧盟在里斯本召开了教育特别会议。会议认为:发展优质教育是欧盟实现知识经济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会议肯定了工作小组的报告,提出了“关于教育质量评估的欧洲合作”计划。
欧盟教育委员会根据“欧洲教育质量指标”报告。对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价,供各国*在制定本国教育*时参考。二、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
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涉及教育体系的4个方面16顶要素。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这16项指标构成反映了教育质量的整体信息,能够对欧盟各国的教育质量作出基本的评价。
1.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关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7项指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数学在教学大纲中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大学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天的知识社会中、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能力,是今后参加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各国都将数学列为普通教育的重点。
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探讨和运用数学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阅读和书写培养阅读和书写能力是学校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今后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的基础。
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信息,如广告;电视、多媒体网络等,学校要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科学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认识自然和探索自然的工具,提高他们对世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有关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的意识。
科学教育也是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急速的科技发展。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都是极其迫切的任务。
通讯信息技术目前通讯信息技术正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以光的速度自由流动,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而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受到教师能力的制约,对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外语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个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掌握几门外语是必要的条件。同时,语言是欧洲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关键工具。为推动外语的学习,欧盟将2001年命名为欧洲外语年。
学会学习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学校教育必须和终身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教育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今后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持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在大学、就业以及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会学习的内容涉及学习的愿望、自身的思考推理能力、对自身学习方式的观察、战胜困难的毅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涉及所有学科,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相关联。
所有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面对新的领域能够通过查询和分析有关信息,得出新的结论。
公民教育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公民。公民教育是为学生以后参加社会活动作准备。学校教育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
2.毕业和升学
这部分内容涉及3个有关*性指标。
初中教育的失败率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年人将在各方面遇到极大的障碍、他们有可能被社会边缘化或被社会排斥。减少初中教育的失败率是各国必须正视的问题。
高中教育的毕业率完成高中教育是青年人成功进入职业生活和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建立平衡、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意识,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青年人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取得成功,取得大学学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目前,尽管从总体上说,欧盟的高等教育人学率达到了大众化的程度,但欧盟各国之间差别很大。欧盟提出,应该注重高等教育的男女学生就学机会平等,提高女生学习理工专业的比例,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的评估和家长参与
在对学校的评估内容方面有两个指标,即学校教育评估和家长参与程度。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是改善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的评估进行教育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家、地方和学校等不同层面上,都要进行教育评估。教育评佑旨在对教育人员、如教育管理人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提出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标。评估可以对不同学校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教育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为教育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改进教育提供参考。
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家长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家长参与对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支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4.资源结构
教育的资源结构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里有以下4项指标: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今天,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变得多样化和综合化。许多教师难以适应今天的教育要求。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学前教育的入学率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社会融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实质上是在为孩子今后的学校生活作准备,预防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遭受挫折。现在的家长很少有时间在家中照顾孩子,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教育孩子。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同需要。
学校每台电脑的学生使用人数信息社会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和社会活动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娱乐方式。学校应当让所有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上互联网浏览信息,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学校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电脑设备的管理、拥有高质量的软件和教师能力的提高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重要的条件。
每位学生的教育经费加强教育投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将对教育的投入置于优先的地位。三、与教育质量指标相关
的5个关键问题
欧盟教育委员会指出,在运用这16项教育指标时,必须认清5个关键问题。
1.对知识重新认识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知识社会要求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就业、社会生活和终身学习。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求全面重建知识的概念,教育要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变。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改变知识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教育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和动力等因素,需要重新划分和组合课程和教学内容。
语文、数学和科学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能力,公民知识、外语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能力在将来显得更加重要。学会学习是教育的永恒重点。
改革要求人们重新思考、认识和评价教育内容以及所有日常的教育行为。改革还要求人们重新构建组织结构,重新塑造学校文化。这些改革涉及教育内容的划分、各课程相互关系的确定、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这些改革会引起许多教师和家长的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近20年,欧洲许多国家的教育*都在加强学校的自主权,以加强学校的责任心。
这种情况同时产生了其他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平等性,如何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等。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是有效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国家负有向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学校自主权扩大后,教育制度应该减少对教育过程的控制,而对教育结果应进行更严厉的控制。要根据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力争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得到相似的结果。
3、资源问题
教育改革需要增加教育投入。人们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参加高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持续增加,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教育投入逐渐向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扩张,这种趋势增加了资源提供的压力。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学校计算机数量的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标准,关键是要合理和高效益地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另外、个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终身学习也是解决资源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关教育资源的指标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资源的实质问题,使教育投入能有效合理地使用。
4、融入社会的问题
让青年人融入社会是教育的目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能够成功地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都存在学生辍学和没有毕业文凭的现象。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这些人极有可能被社会排斥。传统的教育结构在将来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在教育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帮助这些青少年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减少挫折。
欧洲有些国家正在试行一个计划,开办“第二次机会的学校”,接受那些学习失败、没有学历文凭、没有工作能力的青年人。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对他们进行个别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5.数据的比较性问题
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欧洲国家面对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目标,这为进行教育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教育经验提供了机会和可能。由于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不同,各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欧洲内部深厚而丰富的对话基础,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确定教育质量指标的可比较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开放和积极的对话氛围,以便*决策者和教育人员从中了解提高教育质量的要素和方式,发挥比较数据的效益。为此,专家工作小组在选择教育质量指标时,注重数据的*内涵和对未来之路的开拓作用。各个国家的教育数据都有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数据的比较性的意义在于数据的参考价值,而不在于最终的判断。《中小学管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21:18
一、欧盟教育质量指标制定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各成员国都意识到必须优先考虑进行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合作,发展优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以增强欧盟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制定共同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是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布拉格欧盟教育*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由各国教育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目的是制定欧盟教育质量的指标,以便对欧盟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估。
1999年6月,工作小组向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欧盟教育*会议提交了关于“欧洲教育质量指标”的报告。2000年5月,欧盟在里斯本召开了教育特别会议。会议认为:发展优质教育是欧盟实现知识经济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会议肯定了工作小组的报告,提出了“关于教育质量评估的欧洲合作”计划。
欧盟教育委员会根据“欧洲教育质量指标”报告。对各国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价,供各国*在制定本国教育*时参考。二、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
欧盟的教育质量指标涉及教育体系的4个方面16顶要素。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这16项指标构成反映了教育质量的整体信息,能够对欧盟各国的教育质量作出基本的评价。
1.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关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7项指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数学在教学大纲中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大学课程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天的知识社会中、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能力,是今后参加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各国都将数学列为普通教育的重点。
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探讨和运用数学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阅读和书写培养阅读和书写能力是学校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今后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的基础。
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信息,如广告;电视、多媒体网络等,学校要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科学科学教育向学生提供认识自然和探索自然的工具,提高他们对世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有关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的意识。
科学教育也是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急速的科技发展。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都是极其迫切的任务。
通讯信息技术目前通讯信息技术正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以光的速度自由流动,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而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受到教师能力的制约,对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外语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个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掌握几门外语是必要的条件。同时,语言是欧洲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关键工具。为推动外语的学习,欧盟将2001年命名为欧洲外语年。
学会学习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学校教育必须和终身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教育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今后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持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在大学、就业以及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会学习的内容涉及学习的愿望、自身的思考推理能力、对自身学习方式的观察、战胜困难的毅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涉及所有学科,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相关联。
所有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面对新的领域能够通过查询和分析有关信息,得出新的结论。
公民教育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公民。公民教育是为学生以后参加社会活动作准备。学校教育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
2.毕业和升学
这部分内容涉及3个有关*性指标。
初中教育的失败率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年人将在各方面遇到极大的障碍、他们有可能被社会边缘化或被社会排斥。减少初中教育的失败率是各国必须正视的问题。
高中教育的毕业率完成高中教育是青年人成功进入职业生活和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建立平衡、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意识,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青年人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取得成功,取得大学学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目前,尽管从总体上说,欧盟的高等教育人学率达到了大众化的程度,但欧盟各国之间差别很大。欧盟提出,应该注重高等教育的男女学生就学机会平等,提高女生学习理工专业的比例,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的评估和家长参与
在对学校的评估内容方面有两个指标,即学校教育评估和家长参与程度。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是改善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的评估进行教育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家、地方和学校等不同层面上,都要进行教育评估。教育评佑旨在对教育人员、如教育管理人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提出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标。评估可以对不同学校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教育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为教育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改进教育提供参考。
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家长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家长参与对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支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4.资源结构
教育的资源结构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里有以下4项指标: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今天,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变得多样化和综合化。许多教师难以适应今天的教育要求。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学前教育的入学率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社会融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实质上是在为孩子今后的学校生活作准备,预防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遭受挫折。现在的家长很少有时间在家中照顾孩子,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教育孩子。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同需要。
学校每台电脑的学生使用人数信息社会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和社会活动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娱乐方式。学校应当让所有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上互联网浏览信息,学会使用常用软件。
学校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电脑设备的管理、拥有高质量的软件和教师能力的提高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重要的条件。
每位学生的教育经费加强教育投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将对教育的投入置于优先的地位。三、与教育质量指标相关
的5个关键问题
欧盟教育委员会指出,在运用这16项教育指标时,必须认清5个关键问题。
1.对知识重新认识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知识社会要求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就业、社会生活和终身学习。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求全面重建知识的概念,教育要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变。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改变知识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教育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和动力等因素,需要重新划分和组合课程和教学内容。
语文、数学和科学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能力,公民知识、外语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能力在将来显得更加重要。学会学习是教育的永恒重点。
改革要求人们重新思考、认识和评价教育内容以及所有日常的教育行为。改革还要求人们重新构建组织结构,重新塑造学校文化。这些改革涉及教育内容的划分、各课程相互关系的确定、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这些改革会引起许多教师和家长的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近20年,欧洲许多国家的教育*都在加强学校的自主权,以加强学校的责任心。
这种情况同时产生了其他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平等性,如何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等。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是有效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国家负有向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学校自主权扩大后,教育制度应该减少对教育过程的控制,而对教育结果应进行更严厉的控制。要根据评估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力争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得到相似的结果。
3、资源问题
教育改革需要增加教育投入。人们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参加高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持续增加,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教育投入逐渐向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扩张,这种趋势增加了资源提供的压力。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学校计算机数量的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标准,关键是要合理和高效益地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另外、个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终身学习也是解决资源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关教育资源的指标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资源的实质问题,使教育投入能有效合理地使用。
4、融入社会的问题
让青年人融入社会是教育的目标。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能够成功地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都存在学生辍学和没有毕业文凭的现象。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这些人极有可能被社会排斥。传统的教育结构在将来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在教育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帮助这些青少年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减少挫折。
欧洲有些国家正在试行一个计划,开办“第二次机会的学校”,接受那些学习失败、没有学历文凭、没有工作能力的青年人。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对他们进行个别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5.数据的比较性问题
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欧洲国家面对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目标,这为进行教育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教育经验提供了机会和可能。由于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不同,各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欧洲内部深厚而丰富的对话基础,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欧盟教育委员会认为,确定教育质量指标的可比较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开放和积极的对话氛围,以便*决策者和教育人员从中了解提高教育质量的要素和方式,发挥比较数据的效益。为此,专家工作小组在选择教育质量指标时,注重数据的*内涵和对未来之路的开拓作用。各个国家的教育数据都有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数据的比较性的意义在于数据的参考价值,而不在于最终的判断。《中小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