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6:39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19 08:14
学会爬不上宝宝成长的毕竟阶段,但是如果宝宝只喜欢躺着,懒得爬动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让宝宝愿意动起来呢? 1.利用玩具等工具,吸引孩子爬行。如果孩子不愿意怕,那么父母可以选择拿宝宝喜欢的东西吸引他,把宝宝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边,让孩子从另一边爬过去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父母陪同练习,增加互动性。在平时带孩子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在床上或者宽敞的房间一起玩耍,带领孩子学习爬的动作。孩子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看到父母的动作,孩子自然能激发出好奇心和好动性。
3.可以把宝宝带到合适玩的游乐场,让孩子与其他的宝宝接触。当看到其他的宝宝都会爬的时候,自己的懒宝宝为了和别人玩耍,自然也就愿意动起来了。
注意事项
爬,不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但是不会爬的孩子,身体协调性等各方面会相较于其他孩子弱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4:07
很多新手妈妈在带娃初期,总是会表现得手忙脚乱,最初觉得带娃只不过是吃饱穿暖的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仅如此了,一旦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在行动表现力上慢一点,家长就会觉得十分不安,生怕孩子身体出现问题或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小宝宝行动表现力大都体现在抬头、爬行、坐立、站立等方面,而这些表现都属于孩子的“大运动”范畴,这些大运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促使这些“大运动”形成的一个基础就是“趴”。
孩子经常趴着到底好在哪里呢?
1、有利于孩子大运动的发育
通常宝宝运动的发展是按照从上到下顺序进行的,也就是从头到手臂及背部,再到下肢,直到行走,而趴可以有效锻炼到头部和颈部肌肉,使宝宝逐渐地懂得控制自己的头部,可以左右摆动、点头、摇头等动作,同时在趴着并且做一系列动作的时候,宝宝全身的肌肉都会得到锻炼,从而帮助大运动的发育,也为宝宝翻身、爬、坐立等动作打好基础。
2、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
平时宝宝总是呈仰卧姿势,宝宝的视线里只有天花板或是婴儿床旁挂着的玩具,视野的局限性也*了宝宝的认知能力,因此宝宝的认知能力需要感知外界的事物,经常趴着的宝宝在通过头部左右摆动的过程,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角去感知这个世界,对于天生就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他们想要的状态。
3、有利于孩子头部的塑形
我们偶尔会遇到小宝宝有偏头或扁头的情况,这是由于宝宝的头骨本身比较软,而经常仰卧很容易影响头部骨骼的塑形,最终导致宝宝的头不规正,而经常趴着可以帮助宝宝有效规避这个问题,促进宝宝头部的圆正。
4、避免孩子胀气的发生
刚出生的宝宝其胃肠功能发育还不是很健全,再加上喝奶时很容易吸入一部分空气,从而可能导致宝宝胀气的发生,宝宝会因为不舒服而做出哭闹的行为,经常趴着的宝宝转头、扭动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排出体内多余气体的过程,因此趴着可以有效避免宝宝受胀气的困扰。
经常趴着虽然好处多多,但也需要家长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宝宝情绪的变化和时间长短
想让宝宝趴着要选择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若发现宝宝有困顿或饥饿的状态就要先解决宝宝的需求,否则宝宝可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也达不到让宝宝锻炼的效果。
虽然说正常情况下,刚出生10天左右的宝宝就可以练习趴着,但宝宝趴着的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根据宝宝实际情况来定,刚开始可以趴10几秒就结束,接下来再根据宝宝的状态一点点增加。
2、虽然趴着开阔了宝宝的视野,妈妈的陪伴也很重要
虽然趴着可以开阔宝宝的视野,但也不能一直把宝宝一个人扔在那里,妈妈的陪伴也很重要,妈妈可以在宝宝一旁也保持趴着的姿势,起到给宝宝的示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给宝宝唱唱儿歌、玩玩玩具、看看布书等,增加一些亲子互动,让宝宝觉得趴着很有趣,进而喜欢上这个动作。
3、准备合适趴的环境
宝宝趴着的时候,要选择稍微宽敞的空间,趴着的地方要硬一些,地板或硬板床是不错的选择,尽量避免宝宝在较软的床垫上趴着,这样不仅会使宝宝肘部陷进床垫里,增加了趴着的难度,还会让宝宝感到很累,使宝宝产生抗拒情绪。
孩子适当地多趴着对孩子大运动的养成有一定好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最初趴着的时间长短及宝宝的情绪变化、妈妈的陪伴和选择合适的环境,及时了解宝宝的需求,更加合理的育儿,才能让宝宝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4:08
孩子不喜欢趴着可能是因为趴着不舒服,不要强求他,家长可以引导他,可以在他旁边做引导。不要孩子长时间的趴着,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大人一定要在身边看护好,以免出现情况。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4:08
孩子不喜欢趴着要正确引导,有必要家长做示范,家长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这种意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4:09
那就让他怎么舒服怎么来,平时要注意不要趴到窒息了,否则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