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9: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5:06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教多年,我深感“以趣促学”能产生奇特的教学效应。学生只要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学习*就会被激发出来,这种学习的动力是任何说教和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达到的。面对升学竞争的压力,不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状况一筹莫展,那么家长应该呢?
一、让孩子知道学习英语是社会和个人成长的需求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一门语言。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和国际间的合作更加密切,英语逐步普及化和大众化,其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了。比如学好英语,我们能快捷在因特网上搜集国内外资料,以便更多地了解国内外动态,吸取先进的经验,达成中西文化的融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脚踏实地学习,明天一定会大有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把眼光放远一些,要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要扎扎实实学好英语,为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只有让孩子满怀信心,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动机,才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怕困难,表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学习毅力,才能真正做到“爱学”和“乐学”。二、家长应该力争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应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抽出时间平等地和他们谈心交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分享美好时光,要让孩子知道他对父母有多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多么地爱他,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滴进步都是父母最大的欣慰和自豪。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主动和父母接近,并将内心的欢乐和苦恼向父母倾诉。同时,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从孩子自身的爱好出发,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当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不好时,不要大发雷霆,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想方设法加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对英语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果急于求成,对孩子*得太紧,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把学习英语当成了沉重的负担和苦差事,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当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了哪怕一点点进步,家长也要好不吝啬地加以表扬和鼓励。同时家长还要注意,无论何时都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来比去,这种攀比会使孩子很伤自尊、很没面子,这种攀比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了自信心和进取心。对于英语学习,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尤为重要。父母要有意识地创设轻松有趣的氛围,主动向孩子请教英语,父母的参与会让孩子很高兴,会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工作之余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少打麻将多看书,少看电视多学习,少喝酒多买书。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英语阅读书籍时,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先以简单易懂的书为主,当孩子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阅读能力提高后,可适当选择一些较有深度的书籍。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和在网络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因为现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简直就是知识的海洋。家长可以陪孩子经常看一些英文电影或听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也可以向孩子推荐一些质量很高的英语视频学习内容,比如“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李阳疯狂英语”等等,所有这些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三、形成家校合力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家长可以挤时间参加学校举行的课堂开放日活动,或者通过家长会和电话交流等形式,更多地了解英语教学活动,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主动和英语老师配合,与学校共建沟通的平台,促使孩子的英语学习越来越好。好的开端至关重要,家长要关注孩子学英语的入门阶段。语音是英语学习入门的关键,语音和拼读的掌握程度如何往往影响到每个学生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而语音和拼读的关键又在于音标,音标学好了有助于记忆。要让孩子做到形、音、义结合来拼读和记忆单词,让孩子在语言学习中感知英语所蕴含的美。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来要求孩子,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变本加厉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听一些纯正的原声带,注意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气,要反复听几遍,然后进行跟读,也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制下来,进行对照矫正。家长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抓住每一次机会回答问题和参与情景表演,增加课堂训练的机会,要大胆开口,不怕出错,脸皮要“厚”,声音要洪亮,学习语言非常需要大胆、自信的良好个性。家长应积极与老师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支持孩子制作教具和学习用具,鼓励孩子和同学平时多用英语会话,鼓励孩子主动和外国人打招呼和交谈,鼓励孩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孩子随时随地将身边的人或事物用英语说出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英语娱乐活动并给孩子真诚和及时的夸赞。如“你的英语说得真好听”“你能记住那么多单词,真是棒极了”“你的英语歌唱得太好了”等等。父母只要让孩子感到可敬、可亲、可爱、可靠,孩子才能心甘情愿接受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