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21:33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5:44
求的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我们总是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却忽视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每提起读书,我们总觉得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但有人又会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也就是说,人读书,苦矣!但人又不得不做。为什么呢?
从世俗角度来讲,读书能变现,能让人实现财富增长;读书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也能够提升人的幸福。
从精神层次来讲,读书能使人充实,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
用诗人米尔·卡马尔·乌丁·马斯特的话来说:“坐在那里就可以驰骋于精神世界中,书籍给了我这个好处。一杯美酒就使人陶醉;我痛饮秘传教义的美酒时就感受到了这种乐趣。”
尽管如此,读书还是有别于其他娱乐活动。读书是一项不好玩的项目,故世人皆不爱读书。一来,我们不知道读书的好处,也不会享受读书乐趣;二来,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
不过,庆幸的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遇到的90%的问题,这个世界上都有人曾经成功解决过它,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学习与实践。从何学习?——从书里。也就是说,我们不爱读书、不会读书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答案。
但问题是读书法有千万种。我们想要从各种干货书籍中,淘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实在难矣!为什么呢?
读书是一项私人活动。我们盲从跟从他人选书、读书是不对的。人该选什么书,怎么读书,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处境,做调整。读书最重要的是为我所用、取悦自己。所以,我认为读书是最好方法是无方法。或者说,适合自己的读书节奏,都能称之为好方法。
如此一说,读书就没有方法可寻吗?读书就得摸着石头过河吗?其实也不然。我们所接触的林林总总的读书方法,都有其使用边界,想使用之,又特为困难。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特意总结出一条通用公式,那就是读书最好的方法=找到模仿对象(大师) 自己不断尝试、实践 总结出自己的读书法。
然而,在这条公式中,最难的部分是找到找到模仿对象。所以,我特意总结古今中外7位名人和自己读书法,与诸位分享。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法。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7位名人读书法和1条万能公式教你学会读书
01
曾国藩读书有1个心法和4字诀
曾国藩读书的心法是“读书不二”。他说:“一书未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询外为人。”也就是说,一本书没有读完,断不读其他书,东翻西阅,都是为其他人生活。这个心法,我们可以解读为好书要读完、读深、读精。具体怎么操作呢?曾国藩读书的四字诀:看、读、写、作。
看:博览群书、泛舟书海;
读:对于诗文词赋,则宜读。
写:古代常手写练字,但现代人打字多学子,故我把写理解为做读书笔记。如何写笔记呢?曾国藩在家书讲到记录的两大方法,一是在阅读中,若遇有心领神会,便记下自己此刻的阅读心得。二是遇有疑问时,记下来(或提问)。“尔有所知者,常常与之讲论,则彼此并进矣”。简言之,多与他人谈论,更有所得。
作:即为写作。读再多,笔记写再多,最终全是他人的知识。故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写作。
【小结】曾国藩读书法的底层逻辑:
看自己需求,找到一本好书
专注于阅读,提炼出有用、有所悟的信息
将信息加工处理为知识,
知识再创造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7位名人读书法和1条万能公式教你学会读书
02
鲁迅读书有十法
一是翻书。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博采众长。
二是硬看。这个方法跟曾国藩的“读书不二”很相似。即使有些书,晦涩难懂,也要硬着头皮读下去,多读,多钻研。
三是专精。在专业领域和喜欢的科目,下笨功夫。读书不在于数,而在于质。
四是活读。鲁迅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也就是活学活用。
五是参读。读书不只是读书本内容,还需要读作者和读时代背景。
六是带着问题读书。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思考作者是如何写的,想表达什么观点。
七是跳过疑难。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八是读书三到。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之后。他边读书。边用书签盖住已读过的文字,默读,顺便也把书背下来了。
九是剪报。要利用“剪报”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鲁迅认为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十是重读。读过的书,多温故知新。
【总结】鲁迅先生的读书法
我个人认为这套读书法很实用。
读书方式:翻书快读、专精慢读
读书态度:一读到底,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秘招:带着问题读书本内容、读作者,遇见疑难时,一定要先跳过,不钻牛角尖,把精力花在解决重要问题之上。
读完书后:要整理资料,并时常温故知新。
03
顾颉刚的读书法:批评性阅读
现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说:“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所以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
查理芒格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顾颉刚读书法,本质上来说就是逆向思维阅读法。也就是说,当作者这样说,我却那样想。或者说,当作者是这样的对的,但我却举例论证作者是错的。
顾颉刚说:“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换句话说,我们读书应该不做书籍的奴隶,不为书所囿,不为书所驭。
批评性阅读虽然很有用,但是我个人认为操作难度相当大。这种方法对个人知识储备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过,批评性阅读却极其锻炼人的逆向思维。
因为“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只要有了批判力,我们就知道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哪些能够为我所用,哪些直接弃之就行了。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7位名人读书法和1条万能公式教你学会读书
04
冯友兰哲学读书法:精、解、知、明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说:“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解、知、明。”
精其选;我们要选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然后精读,一字不漏地读。这跟曾国藩的“读书不二”和鲁迅的“硬看”极为相似。
解其言;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简单来说,读书不能只理解字面意思,还需要去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
知其意;“意”,我把它理解为意境的意思,也就是说要理解作者在什么处境下,讲了的这些内容。
明其理。“理”,我把它理解为明理。也就是不带个人情绪和观点看问题,实事求是。读明作者所讲的内容、道理在什么情况下,能解决什么问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死书活读。
【小结】
冯友兰的读书方法言简意赅地指出该如何精读一本好书。非常好!
05
钱钟书的读书法:记笔记
知识渊博的钟书先生,古文功底深厚,时常引经据典。众人皆以为钟*忆力超强,其实不然。
据杨绛先生说,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杨绛还回忆到:“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怎么做读书笔记呢?
我总结了一条思考型的笔记公式,即为记笔记=思考 记录 整理 践行。具体操作方法:
1.思考
找到感触点?我为什么会感触?这让我联系到什么?(生活、工作等方面)
2.记录想法
有三种方法:摘抄式、体会式、批注式、摘抄 想法式
记录好词好句好段好例子等
体会式:书写收获心得体会感想等
批注式:在书本上点圈画写写感悟等
3.整理
一般来说,笔记都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我们每看完一本书或者上完一节课,必须整理笔记,可以用提纲式思维导图,也可以用辅助工具(印象笔记、石墨文档等)分类整理。整理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就好。整理笔记的目的是方便运用。在这里,你还可以训练自己,如何在10秒钟内,找到自己需要的笔记。
4.实践
“在信息爆炸时代,普通人在搬运信息,聪明人在重组、创造信息”。所以,别再当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识践行者吧!把各大平台收藏的文章,践行起来,然后把它们给删了。
06
巴金的奇葩读书法:回忆法
巴金曾经在《读书》杂志上撰文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这种回忆式读书法,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的温故知识,查漏补缺。
第二,这是一种主动学习。在自己的脑海中,把自己读过的书演练一次,这好比是知识传授给其他人。这样做,知识的保存率能高能达到90%。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7位名人读书法和1条万能公式教你学会读书
07
梭罗的读书法:“抽离法”阅读
梭罗说:“许多人学会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他们微不足道的便利,正如他们学算术的目的是为了记账,做起生意来不至于受骗;可是,将阅读作为一种崇高的智力锻炼,他们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也就是说,为了让丰盈精神,而读书的人少之又少。即使那些爱读书的人,也只是世俗层面的读书,这也是当下鸡汤书、干货书特别畅销的主要原因。
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读书本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是你也别忘了,人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当你世俗层面得以满足后,当你拥有一定的财富之后,内心也会空空如也。这时,在好奇激荡之下,你也会迫切想要靠近更多优秀人才,想要接触更其他知识与天才的领域。这可怎么办呢?
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让自己后代替你读书,另一种做法在无论现在处于人生哪个阶段,都重拾书籍,好好读书。
但是梭罗认为只有我们较为高尚的官能处于休眠状态的阅读;是我们必需踮起脚尖,将我们最机敏最清醒的时光贡献给它们的,才是阅读。
也就是说,真正的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漫满足人精神的需求,而不是一直处于初级的阅读阶段。这样阅读方式,对于现代人,极少人用之。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7位名人读书法和1条万能公式教你学会读书
08
我的读书法:超实用的阅读法
第一,挑书。
读书前,先想想自己在这个阶段需要什么书籍来给自己充电,按照书籍分类这条通道走进去挑。这时我们可以参考别人推荐书单,豆瓣的评分,选出几本感兴趣的,然后翻看书籍的目录,最后选定1-2本书籍来阅读。记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第二,读目录,写出读这本书3个理由。
阅读目的有两种,一种是功利性阅读,另一种是消遣阅读。如果是功利性阅读,你就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就完事了;如果你想消遣阅读,那么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己开心就好。
第三,2种读书方法:冷读和热读
阳志平在《人生模式》中说:“我将图书分为坏书、可用的书、力作、杰作与神作。多数图书难以超过“杰作”这条金线。 所以你无须将有限的生命浪费在反复阅读“力作”之下的著作上。可用之书与多数力作热读即可,那些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的杰作与神作,则需要冷读。”
何为冷读和热读?
钱锺书说:“热读是法国人吃热牛肉, 大块朵颐,痛快淋漓;冷读则是英国人冷吃热牛肉,绅士风度,细嚼慢咽。”
用一句话来说,遇到好书用冷读法,遇到坏事直接弃书,遇到可用之书,用热读法提炼出有用方法即可。如何进行热读呢?
【思路】这本书讲了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传达什么道理?有何用?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书,我会用不同阅读方法。
我把书归了三大类:文学(小说)类、干货书和其他书(历史、哲学、科普等)
文学(小说)类作品,“四问法“来回忆书本内容并把它讲述出来。
这本书的内容讲了什么?
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我有什么感受?
这本书真实吗?
这本书与我何关!(自己有什么看法、这本书对你有什么激励)
干货书“五问法”助记忆
这本书作者讲了什么?
目的是什么?
提供什么方*?
可以实操吗?
如果可以,你该如何去行动?
其他书来批评阅读“五问法”助记忆
弄清楚明白作者说在讲什么?
自己完全理清楚作者讲的某个新名词的定义了吗?
作者说这些话,有何用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这些话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什么时候适用?又在什么情况下,并不适用?讲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用冷读法,要利用记笔记带动思考。按照上面所讲到笔记公式。笔记=思考 记录 整理 践行。具体操作方法:
第五,以何方式进行阅读?
读书方式:读纸质书,看电子书,听书。
纸质书适合热读;电子书适合泛读;
纸质书阅读起来比较舒服,电子书使用比较方便;
纸质书要静心看,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看。有时,我也可以选择听书,听听大师们对这本书的解读,从而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自己也好好读读。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7位名人读书法和1条万能公式教你学会读书
【总结】
问题一:读书无用吗?
光读书是真的无用,但是不是书没用,是你无去运用。在我看来,书籍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记载着世人留下来的财富;而文字也只是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最珍贵的纪念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读书这件事。它都是一件人类非做不可的活动。
但如果你一直认为读书无用,原因有四:
1. 读书前,你没有明确目标。我的建议你读书前,多问问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 )
2. 读书时,没有边读书边联系(经验、案例等)或者做读书笔记(提炼观点、提炼方法)。
3. 读书后,没有应用知识,没有在行动中检验知识。
4. 没有建立知识体系,没有输出,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问题二:读书有什么好用方法?
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在本文中,我分享了古今中外7位名人对读书法和我的读书法,分别为
曾国藩读书心法和4字诀
鲁迅读书有十法
顾颉刚的读书法:批评性阅读
冯友兰哲学读书法:精、解、知、明
钱钟书的读书法:记笔记
巴金的奇葩读书法:回忆法
梭罗的读书法:“抽离法”阅读
我的读书法:超实用的阅读法
透过这些方法,我想对你说,别再盲目找、收藏甚至是买所谓阅读方法的“干货”书籍或是文章了。因为不同人对读书持有不同的态度,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所需要的书籍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找到模仿对象(大师)后,自己不断尝试、实践,直到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读书法。
最后,我分享南宋诗人· 朱熹的一首诗:
《观书有感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7:02
好的婚姻能给人带来什么?没错,能给人带来幸福。那如果有一个不好的婚姻呢?
苏格拉底说,这能让你成为一个哲学家。
据说,苏格拉底为人和善,有很多朋友,但他的妻子却非常暴躁,很难相处。
由于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暴躁,苏格拉底没法待在家里,所以就到广场上和人们讨论哲学问题。
有一次,苏格拉底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时,他的妻子气冲冲的过来,把他大骂了一顿,还把一大桶冷水泼在苏格拉底的身上。
在场的人都以为苏格拉底会和妻子吵上一架,不过苏格拉底却说:"我知道,雷过之后一定会下雨。"
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会娶这样的女人,他说:"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还有什么马不能驾驭呢?我能忍受她这样的人,还有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如果有个苏格拉底那样的妻子,那你就有成为哲学家的潜质了。
虽然这不过是个玩笑话。但当我读到苏格拉底的时候,总会感叹灵魂和现实的冲撞。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是一个雕刻匠和产婆的儿子,他生的很丑,据说他的嘴唇很大,眼球突出,鼻子又扁又大。但苏格拉底对这些并不在意,他说实用的才是美的,我的眼睛虽然突出,却能比别人看的范围更广。
苏格拉底(BC469-399)
虽然苏格拉底生的很丑,但是他死的很美。苏格拉底为了真理坦然接受审判,他被人们当做为真理现身的典范,这使他在西方的地位就好比中国的孔子一样。
苏格拉底之死是历史上的一大公案,这件事被很多*书特书,在这里我们绕过这个有争议的话题,看看苏格拉底有哪些思想对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在苏格拉底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丑陋的相貌下也可以拥有高尚的灵魂。
不一样的智者
在苏格拉底之前,哲学家们主要探讨世界的起源和构成,他们关心自然界是怎么来的,对世界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希腊社会和哲学正在经历一场危机,此时希腊社会的兴盛已经成为过去,正在走向衰败。
在哲学上,智术师的学说让哲学沦为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事物上。智术师的学说导致了道德和社会危机,进而导致了哲学的危机。
当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在自然哲学中陷入困境之后,就迫使哲学家重新思考,在哲学上,苏格拉底延续了智者的方式,即苏格拉底同样采用了辩论的方式,不过是个提问者,而非阐释者。
亚里士多德说,苏格拉底的提问和智术师在形式上差别不大,其中的区别在于内容的实质和论证的目的。智术师是希望通过诡辩制造困惑,苏格拉底的目的是通过提出困惑,达到更真实的目的。
苏格拉底也否认自己是智术师,他不收费而教授学生。他的发问是为了打破人们对事物具体和固执的认识,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性。
苏格拉底在两种意义上深刻影响了后来希腊哲学的走向。第一,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希腊哲学开始从反思自然哲学出发,来解决道德混乱的问题。第二,苏格拉底开创了后来的两个哲学分支,一支是行动和实践的法则,另一支则涉及思想或自然的法则。
事物本身"是什么"
苏格拉底在他的对话中所要做的是寻找事物的本身"是什么",比如他追问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德性、什么是美等等。
而且他要问的不是什么是勇敢、美、正义和德性的事物,而是勇敢、美、正义、德性的自身是什么。
从这一点上来说,苏格拉底希望认识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定,即他所理解的是事物最一般、普遍的认识,唯有这些才是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确定性的知识。
苏格拉底在追问的是事物的普遍定义和一般共相,这是人类抽象思维最初的萌芽。
人类经过长时间的思维和劳作,才逐渐从感性经验中达到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当苏格拉底不断问事物的本身是什么时,其意义就在于他把哲学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在普遍之上,也就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普遍概念来。
表面看来,苏格拉底的哲学主要集中在澄清与道德相关的某些概念,实际上他有本体论、认识论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是什么的问题,为西方哲学确定了理性的基本方向。
从本体论上说,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是不断生灭的,只有其中普遍性的东西才是永恒不变的,正是它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并且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从认识论上说,知识和意见之间有区别。知识是确定的、普遍的,而意见是相对的、个别的、不确定的。对于始终处在变动之中的感性事物而言,我们只能有意见,而无法形成知识。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是什么",即确定的、普遍的本质,我们才能形成知识。
从方*上看,苏格拉底所提出的"是什么"的问题,为西方哲学确定了基本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说:"苏格拉底寻求事物的本质,即事物是什么是很自然的,因为他正在寻求推理,而本质是推理的出发点。"
可以把两件事的功劳归于苏格拉底,那就是归纳论证和普遍定义。这两者都是科学知识的出发点。
后来,苏格拉底对概念的探索也促进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产生。
从苏格拉底探寻知识的方法来看,他一直在向别人追问事物的本身"是什么",这种方法也就是"辩证法"。
德性即知识
自然万物中都蕴含着内在的目的,苏格拉底称之为善。所谓德性,就是指事物的特性,如马的特性是奔跑、鸟的特性是飞翔,放到人的身上就是善。
对苏格拉底而言,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即认识德性。因此,他把德性和知识等同起来,得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的结论。
苏格拉底说人的德性不是现实的拥有,而是潜在的拥有,需要人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实现德性。成为现实的善。
在苏格拉底看来,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愿意追求恶,是行善还是为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所以,苏格拉底才说没有经过理性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原因。
如何认识德性
如果对德性没有知识,那就不是有德性的人。现在问,我们怎么才能认识德性?苏格拉底的主张是用"助产术"帮助人认识德性的知识。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被他称为"辩证法",辩证法的本义就是对话。黑格尔把苏格拉底和赫拉克利特、芝诺看做是辩证法的创始人。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是从智者时期的辩论术来的。如普罗泰格拉所说,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智者的工作就是为了针对对方的观点提出相反的立论。这种诡辩的方法可能就是辩证法最初的含义。苏格拉底想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寻求事物"是什么"的含义,辩证的方法相同,但目的却是积极的。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采用的是问答法,通过发问和回答,使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普遍到特殊,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
这种方法,一般有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定义。
反讥是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和漏洞。它通过对对方片面的意见的否定,一步步导向普遍、真实的知识。
苏格拉底反讥的精髓在于,他不把观点强加于人,而是让对方自己去领会。
定义是助产术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对德性的共同性质做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知识。
苏格拉底和别人讨论过勇敢、节制、友谊、正义等德性问题。但是从没有下过一个绝对的定义。
苏格拉底的这种辩论方法后来被柏拉图继承和发展,对西方后世哲学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这时的苏格拉底还没有把普遍、定义从具体事物中分离出来,是柏拉图把普遍和定义分离出来,称之为理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8:36
.男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不要懦弱,但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尤其是善良的女孩,因为这个世界善良的女孩不多了,即使不想拥有,但也请让她保持她美丽的心. 科学 1.男女第一次渴望着对方的时候,性荷尔蒙分泌出睾酮和雌激素,这种渴望持续下去,到了陷入爱情阶段,就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血清胺是在爱情中最重要的物质,能让人一时处于近疯狂的状态,到了下一阶段,男女会持续双方的关系,并希望等的更精密的结合,就会发展到Sex或者是结婚,这时就会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催产素不仅是男女之间,母亲给小孩喂奶时也会分泌,这也证明对女性来说,母性和爱情是相同的,更有意思的是血清胺这种东西,血清胺会让你无法意识到对方的缺点,会挡住你的视线。
当产生好感的时候就会分泌多巴胺,陷入爱情的时候则分泌苯乙胺醇,想拥抱他、想和他睡觉就会分泌缩宫素荷尔蒙,当终于分泌脑啡的时候才会懂得互相珍惜对方的一切啊。但是,过了两年因习惯而产生淡漠,甚至变得枯燥而抗拒。那么,多巴胺没有了,脑啡又没有开始分泌,就只剩下互相感到厌倦的男人和女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0:28
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通过对亲朋好友经验的学习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2:36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观点是产婆术,也就是问答法,他认为求得知识需要启发学生,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01:00
求这个知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特别认真的去学习,这个的话就是最好的办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03:42
斯格拉底,让我求的计时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他们认为愁的计时的最好办法就是好好读书,嗯,好好的学习就是他们认为最好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06:40
不能同意再多~~~~因为知识无所不包,必须有前提条件,1+1=2,前提是数学.1+1>2这可能前提是管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09:54
大抵是苏烈树是希腊的一个哲学家,他他的哲学是在世界上都出名的,他这个人也是在世界上。大家公认的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13:26
那你这种方式非常特殊的,所以说一般人现在是很难用这种方式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17:14
因为学校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努力的客户的学习就可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3 21:18
苏格拉底认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学习、实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1:40
苏格拉底认为球的姿势的最好办法是出去实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6:18
苏格拉底认为,求得知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的去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1:12
只是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先去了解一下吗看看发球的的只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