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五花八门”最初来源于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7:06
成语“五花八门”出自于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个喻事类的中性词,现在多被用来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
五花八门
wǔhuābāmén
[释义]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语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那小戏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近义]形形色色五光十色
[反义]一成不变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来比喻繁杂、门类多。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辨析]~和“五光十色”都含有花样繁多的意思。但~多形容繁杂的事;偏重于门类的繁多;“五光十色”多形容艳丽的事物;多偏重于色泽的繁多。
[例句]延安的人朴实、敦厚;说一句;算一句;容易相处。不比这里的人。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扩展
在《南游记》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国与国打仗都是讲排兵布阵的,不像有些电视剧里演的乱冲,士兵拿着盾与卯不断的变换阵型,以求形成压迫之势,同时坚不可摧,而“五花”和“八门”就是“五行阵”和“八门阵”演化而来的。
“五行阵”很好理解,它的理论来源就是阴阳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五行既可以代表颜色又可以代表形状,给人一种眼花缭乱之感;而“八门阵”翻译一下就是八卦阵,它的理论来源也是已经学说,八卦即八种卦,再两两组合可得六十四种变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阵式,那些不懂八卦的军队是很难破解其中奥妙的。
其实“五花八门”除了被解释为阵式,还被解释为古代职业:五花分别代表金菊、木棉、水仙、火棘、土牛花,金菊花就是那种拿着一个装满花的花篮上街叫卖的卖花女;木棉花则指江湖郎中,他们一般都没有店面,俗称游医;水仙指酒楼上卖艺不卖身的天涯歌女;火棘花长得像红豆,是那些街边的杂耍艺人;土牛花指一些拿着扁担帮人挑东西的挑夫。
“八门”和“五花”差不多,都是讲的没有固定店面,在大街上叫卖的流动小生意人,分别有一门巾、二门皮、三门彩、四门挂、五门评、六门团、八门调、七门聊,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巾指半仙,给人算命的人;皮指卖一些干草药或新鲜草药的人,和药房里的药还是有一定差距;彩指魔术师;挂指杂耍演员们;评指讲评书的人;团指街头卖唱的人,现在偶尔也能看到;调指做丧礼纸花的人;聊指戏班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