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和法律有什么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8:1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06:05
一,*的制定主体主要有三种:精英主体、共同体主体和公众主体。
二,发达国家的*制定模式,正在经历由共同体主体到公众主体的深刻转型,而我国由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以及*安排形式的特殊性,公共*制定模式正在缓慢地经历着由精英主体到共同体主体的转变。
三,精英制定主体和共同*定主体,是最容易发生*垄断现象的。而在*垄断的情境下出台的*,大多是低效率甚至失灵的*,而且存在严重的公平缺失现象,因为*制定的垄断为寻租留下了广大空间。
四,任何*在宏观上都体现着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意志,在微观层面上还体现着规范、引导以及资源分配的重任。因此,*制定的垄断,必然造成利益集团的寻租与投机。
五,在我国当下的公共*制定中,精英们依靠自己的声誉、名望以及影响力,直接影响*的选择,他们通过影响公众的偏好以及注意力,实现对*制定的选择。而共同*定主体,面临同样的困境,坦率地讲,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制定模式的转型,是一种渐进主义模式的变体,它把原先的精英整合到共同体中,导致影响*制定的因素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如所在机构的知名度、机构所在地的地理区域等。
六,尽管共同*定主体比精英主体进步了许多,但是这种制定模式,还是无法完全打破*垄断的怪圈。只要简单地看一下近年来我国各种科研基金评委的分布,以及最后各种基金的分配,就不难发现这些问题。
七,各国的经验已经充分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垄断氛围下出台的*运行效率都不高。
著名的郎顾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大讨论,就是典型的*垄断与反垄断之争。
因为任何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都事关数万亿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而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模式(精英与共同体的混合模式),明显是以效率为借口,扼杀公平,为利益集团处置国有资产提供合法性辩护。
八,如何打破长期困扰我们的*垄断现象?这是我国当前提高*制定水平与运行效率、保证公平以及降低改革成本与风险亟须解决的问题。
国家*是指*制定的*。各地方制定的*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村委会应当遵守和执行,不符合的则可以不执行甚至可以抵制。如乱收费、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村委会不仅不能执行,而且应当予以抵制。
国家法律法规是指*立法制定的关于民政各项工作的有关法律、*以《条例》或暂行办法以及规定发布的关于民政各项事务管理的有关规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06:06
在中国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以下统称“法律”),很多法律一般是根据国家*制定的,为了保证国家*的顺利实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06:06
.*与法律的区别
(一)观点一
尽管*和法律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 原则、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
(l)党的*是全党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而法律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表现为由立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则,它们必须是公开的,面向社会公布的。
(2)*可以主要由或完全由原则性的规定组成,可以只规定行动的方向而不规定行为的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能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否则,权利和义务界限不明,难以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加以有效调整。
(3)*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施,但党纪只能适用于党内;而法律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可以对任何违反者实施制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4)*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党的根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大量的具体*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否则便不能发挥及时的指导作用;而法律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法律一般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如果变动周期过短,则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便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这样就不能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秩序。
(二)观点二
也有学者把二者的区别表述为:
1.两者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
狭义的法律仅能由有权制定的国家机关(即全国*及其常委会)制定,行*规和地方性法规也只能由*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党的全国性*只能由党*决定。法具有国家意志,党的*代表党的意志。
2.两者实施方式不同。
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党的*靠宣传教育,对党员还可以纪律制裁作保证。
3.两者的讽整范围
两者的讽整范围有的是共同的,交错的,但有的却是区别,例如具体犯罪问题仅由法律规定。
4.法律比较规范化、定型化;*一般比较原则,有较大伸缩性。
在当代,党的*与法治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对法治有指导作用,也体现在法治对党的*也有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