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的课和校本课程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7: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7:45
活动课与兴趣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从理论的层面上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发展基地的,学校享有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的绝对权利。这也就是说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和教师有了充分自主权,而这一权利的“下放”在以前是我们难以设想的。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是全部地位。课程的设置一向是由国家说了算、定了干,而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在绝对的指令下进行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从表面看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非常主动的,我们可以决定一节课怎么上、上完了后怎样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有了对“课程”的拥有感。然而这些我们可以“掌握”的内容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是一个系统,不仅仅表现为一节课、一次测试,在传统的课程体系面前,学校和教师只有服从。在以前,我们没有哪个学校和教师可以决定开哪一门课,并将其纳入与其它课程并驾齐驱的运行轨道中;我们也不能改变哪一门课应该怎么上,哪一个知识点是多上还是少上,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在国家课程中,始终只是“渗透”。因为有太多的诸如教参之类的“规章制度”给我们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线。于是,一些带有学校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的教育,就在活动课与兴趣小组中表现了出来,并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小记者班,锻炼学生思维的思维训练班,拓宽视野的科技活动小组,培养现代化高科技人才的电脑活动小组,还有美术小组、书法小组------这些兴趣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中,有着较大的“校本开发”的成份。首先,兴趣小组活动课是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与周边资源开设的课程。是学校主动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为(当然在此之前,我们或许并不以为这是一种参与课程的行为),在这里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不再是“渗透”,而是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因为需要这种体现,学校才有这种主动的行为。其次,在兴趣小组活动课中,学校是基地,是享有绝对主动权的,学校可以决定哪一个活动小组可以开设,哪一个不具备开设条件而不开设,哪些活动小组开设多长的时间(也就是课时),这些安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的管理。最后,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中,教师也是同样享有充分的主动权的。他们可以决定哪一次活动上什么内容,哪一些内容上或是不上,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考核。这时候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拥有“课程”,他们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一兴趣活动小组的管理职责。
从这一方面来看,原有的活动课开设与现在所探讨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有着相同意义的,他们都以学校为基地,倡导学校与教师的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体现学校意志与教育取向。应该说,兴趣小组活动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参考资料: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