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7:3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9:47
告诉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学习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惘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
来可泓.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9:47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9:4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杨伯峻: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钱穆:先生说:“仅从外面学,不知用思想,终于迷惘了。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学,那又危殆了。”
李泽厚: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
详解:这是比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更彻底穷源的一章。“学”,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这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而“思”,《说文》有“思,容也”,“容”,离不开一定的范式,例如一个筛子,对水来说就不是“容”的,还有所谓不可思议,相应的潜台词就是“可思”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超过这标准的,就被当成不可思议了。“思”的前提在于同一性,例如,能被欧氏几何所“思”,那其潜台词就是对象运动的刚体性在所“思”的对象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会有把所有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当成一样的可能。如果没有“同一性”,一切科学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个最简单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狭义相对论里,任何惯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没有这同一性的要求,狭义相对论根本无法展开。在哲学里,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其存在之“思”,也摆脱不了某种“同一性”的潜台词。
对于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学”与以同一性为前提的“思”,孔子的见解与德里达有相通的地方。德里达那里,差异性与同一性纠缠在延异(延缓的踪迹)之中,同时在场或缺席,在延异中不可能纯粹地分解或确立差异性与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异性与同一性构造或结构出延异,这与“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的胡诌辩证法没任何关系。“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这类垃圾命题,只能是那些毫无哲学素养的野鸭店哲学家才可能当成宝来忽悠。
上面三家与通常的解释,都不知道何谓“学”何谓“思”,更不知道“学”与“思”所隐含的前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学”与“思”,当下地纠缠一起不可分。任何的“学”,都以同一性的“思”为前提,这一点,连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思”的某种前提性结构,“学”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异性的“学”为前提,这一点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达说“我呈现给自己,是在语言之后”,这就有点靠谱了。
白话直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将差异性的“学”与同一性的“思”分开,都只能迷惘、疲怠而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