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5:1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8:09
最近退税很火,但是很多人并不会操作,很多文章也没说清楚。
公子教身边的同事怎么操作,有人退税500,有人退税5000。
我一朋友也跟着操作了一波,
结果发现要补税4000,
吓得他直接丢手机跑路。
怎么,现在都流行骗进来杀吗?
后面公子教他一个操作,反而还拿回了2000多。
公子这个流程,连税务局都得直呼内行。
在这里,把退税流程分享给大家.
这篇文章,分为四部分:
1、为什么会退税?
2、退税流程怎么走?
3、教你一招,从补税边退税!
4、常见问题解答。
所谓退税,
退的是我们的个人所得税,
国家从1980年开征个税以来,至今已改革6次了,
每次改革都是为了让个税制度更加体现出它设立的初衷——调节个人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在去年,个税的起征点从3500上调到5000,让一大批人不再需要用交个税。
同时还设立了6项个税专项扣除,
交税之前,如果有这6项支出,可以申报减少交税额。
同时,国家还实行了新规“月度预缴,年度清算”,也就是说,
每个月国家会按照我们的收入先扣税,一年结束以后,清算你全年的收入,
如果发现你达不到扣税的标准,或者平时你没申报这6个专项扣除,
就可能多收了你的税,最后得退给你。
这项措施,本质上还是照顾我们穷人,
毕竟我们背负房贷租金,或者养孩子养老人这些的话,压力很大,
如果可以减免,
税率就会跌下几个级别,
少交很多税。
既然能退税,
话不多说,我们先操作一波,
看看国库能够给我们拨下多少款项。
我提前替大家操作了一遍,
现在直接把教程放给大家:
说明:
直接在应用商店里面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即可。
说明:
必须注册才能使用,不注册的话可能回提示功能未开通。
可以用人脸识别注册,以后打开很方便,不然每次都要输入手机号和密码,很麻烦。
说明:
先汇算一下,APP已经帮我们提前填好数据了,看下符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说明:
一般税务局能够直接通过数据库带出我们身份信息、单位信息和缴税数据。
如果19年辞职过,存在几家公司任职的情况,随便选一家就行。
如果对税务局带出来的数据无异议,点击提交申报就可以。
如果有异议,可以切换到标准申报修改。
说明:
如果我们选择标准申报,勾选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就行,自行填写的话太复杂,不懂税法很容易填错。
说明:
填完基本信息之后,点下一步到个人年综合所得与税前扣除页,如有不对,可以点进去调整。
你会发现,自己实际年收入和这里的不一样,有些收入没出现,那是因为个税只征收工资、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其他的收入不用上报,一般人就只有工资薪金这一项。
而可以扣除的项很多,我们需要注意的是6项专项附加扣除,这是一般人最常见的,如果有数据没带出来的,可以点进去新增扣除。
说明:
填完信息,点下一步,然后提交退税,
这个时候需要绑定用来退税的银行卡,填写银行卡信息后提交并选中这种卡确定。
最后操作就完成了,只需要等着就好了。
快的一两天到账,慢的一周左右。
说明:
如果提交完成后感觉算得不对,还可以在查询里面找到自己提交的记录并撤销重来。
基本上按照这个教程走下来,
我们能退税的就能退到税,
该补税的补多少也会显示。
这个操作流程,
建议大家收藏,
因为以后每年的3月至6月,
都需要自己申请退补税了。
大家不要多想,
国家的钱不可能白拿,
我那朋友之所以能够操作回来6000多,
主要是要和国家好好“算算帐”。
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以后一定要学会的一个技能——学会申报税前扣除。
如果要补税,
我们先别慌,试着填一下专项附加扣除填报:
里面会有6项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支出,
这些支出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纳尼,税前扣除听不懂?
那我们稍微涉及一点点数学知识,作如下解释:
上图是我们纳税所得额的数学计算过程,
我把我们大多数人最经常遇到的情况高亮显示了,
当我们走标准申报计算出年综合所得算出来以后,
如果要补税,
我们一定要记得来看一下可以减少扣税的项。
可以减少扣税的项里面最常见的是
减除费用
专项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这三项。
减除费用就是起征点5000*12=6万。
专项扣除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中,需要我们自身承担一部分费用的”三险一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专项附加扣除是国家为了减轻我们负担,
在去年新增的6项: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
子女教育项,每个子女每个月可以扣1000,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都可以扣,
要么全部扣在父母一个人头上,或者两个人摊,但一年内扣法不能变化。
继续教育项,提升学历时,每个月可以扣400元,一个学历等级最多扣48个月,
如果考取专业证书,不管你前期报班报考花了多少钱,只能在拿到证的当年扣掉3600元。
大病医疗项,必须是走医保报销后,医保用药范围内自负部分超过15000元的可以扣,最多扣80000元。
这笔钱可以扣在自己头上,也可以扣在配偶头上,子女发生的可以扣在父母一方的头上。
房贷利息项,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利息,每个月可以扣1000,最多扣20年。
每个人只能有一套房的资格可以扣,不能扣第二套房。
住房租金项,必须是工作的城市没有房子但是租房的人才可以扣,
如果是在直辖市、省城或者计划单列市以及*规定的城市,每个月可以扣1500,
其他小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每个月可以扣1100元,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每个月可以扣800元。
提前结束租房合同的,按照实际租房时间计算。
赡养老人项,独生子女每个月可以扣2000,
非独生子女,大家去分摊2000元的扣除额度,
分摊方式可以是老人指定分摊比例,也可以大家书面约定分摊比例,还可以平均分摊,
指定分摊由于书面约定分摊。
这6项可能是常人最容易减少扣税的6项,
如果有,一定要填上,
填完以后,一般能少交不少税,
甚至能实现退税!
带大家过完一遍操作流程和“补改退”技巧,
接下来我们集中解答一下大家常见的问题。
1.为什么有的人要退,有的人要补?
一顿操作之后,
有的人可以退,有的人得补,
不管结果如何,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我要补税?
什么样的人要补税?什么样的人才可以退税?
需要补缴的人,
主要存在两种情形:
第一是收入渠道不止一个。
比如有的人在两家公司领取工资,每家公司都是8000。
在月度预缴时,每家公司都要先扣掉5000的起征点,剩下的3000,两家公司分开看,都只用交3%的税,3000*3%=90元,两家一共交180元。
但在年度汇算时,我们发现他一个月收入16000,减去起征的6万(5千*12),还超出了132000,应该征收10%的税,132000*10%-2520=10680,所以年底汇算的时候他就应该补税10680-180=10500。
很多人不是在两家公司获取收入,
而是一家公司通过两张甚至4张银行卡获取收入,
这种方法如果国家查到的话也是需要补税的。
第二是有副业的人群。
有的人除了领工资,还接了其他的私活儿,
因此会获得一些劳务报酬、稿酬或者特许权使用费等。
这些收入平时单独计税,小笔小笔的税率低,收得少,
等到年度汇算的时候,加总起来发现年收入很高,适用更高的个人所得税率,
于是平时征少了,最后也得补回去。
而可以退税的人,
也存在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是年度汇算时总收入不超过6万的。
比如花花第一个月收入8000,其他月份收入4000,
在第一个月的时候应该缴税(8000-5000)*3%=90元。
但是年度汇算时发现花花一年总收入才52000(4000*11+8000),
不到6万(5000*12)的起征点,无需纳税。
于是可以退税90元。
第二是有可以税前扣除的开支,但是平时没申报扣除。
比如花花每月收入8000,每月预缴的时候需要交税3000*3%*12=1080。
但是年度汇算的时候,发现花花有小孩在上学,可以享受每个月2000额度的子女教育专项扣除。
于是扣除掉2000后,花花应该交税1000*3%*12=360。
所以花花可以退税1080-360=720元。
第三是一年中就业中断导致扣除数不充分的。
比如花花去年在某公司上了8个月的班,每月工资1万,
但查出精神*,辞职回家养病去了。
月度预缴的时候,前八个月按10%交税:(10000-5000)*10%*12-2520=3480。
后面没上班了,于是年度汇算时花花的收入只有80000,
扣除60000剩下的只用按照3%交税:20000*3%=600。
于是,花花可以申请退税3480-600=2880元。
第四是一些自由职业的人群。
比如花花没有任职于哪家公司,只是在家接插画私活儿取得收入。
因此也没有公司给她交“三险一金”,但她自己以自由职业的身份交了职工养老金和职工医保。
她自己交的养老金和医保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但由于没有公司给她交“三险一金”,
在月度预缴时,就只能按照她的月收入扣税,没有扣除她交的养老金和医保。
最后年度汇算时,需要把她交的养老金和医保扣除,
于是月度预缴的税就比年度汇算时多,
因此产生退税。
第五是有些人劳务报酬、稿酬太高,月度预缴税率过高。
有的人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劳务报酬,
属于那种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那种,一笔劳务报酬十几二十万,
一年中也就发生一两笔。
比如花花去年有一笔劳务报酬是15万,
按照劳务报酬税率,
月度预缴时她交的税是:15万*80%*40%-7000=41000。
但是年度汇算发现她全年就只有这笔收入,
适用综合个人所得税10%,只需要交15万*10%-2520=6480。
于是可以退税41000-6480=34520元。
第六是本来享受个税优惠,但是在月度预扣时没有申报享受的。
比如残疾人享有税收优惠,但是平时没有申报享受,
于是可以享受退税。
第七是有些人平时有为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可以税前扣除,
但平时预扣预缴时没有申报的。
上面这么多种情况之所以存在,
主要还是国家实行的这个新的征管办法“月度预缴,年度汇算”,
月度汇算时采用的标准和年度汇算时采用的标准不一样,
才导致需要补退税。
有人不禁要问了,
既然这么麻烦,国家干嘛还要弄这一套呢?
这不都是为了我们穷人考虑嘛,
大家会发现,
能够退税的情况,
不是收入低,就是开销大,负担重的。
需要补税的,
不是两处任职,处处拿钱,就是收入渠道多元的。
如果只按照月度预扣的方式去收,
那很多来钱广,来钱多的人也成了漏网之鱼。
因此最后再来个年度汇算,
一年收入多少看得清清楚楚,
该补交的交,
该退税的退,
使整个社会更加公平合理。
2.退税是0啥意思?
从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月度预缴和年度汇算不一样,就会补税或者退税,
但两个值一样,那肯定就是退税为0。
比如那些月月固定领单份工资的人,
月入8000,没有其他收入,没有什么扣除。
平时交的税和汇算的税一样,
退税就是0。
3.发现需要补税,可不可以不补?
有的人打开APP一直点点点,
最后发现自己要补缴一大笔税,
马上就退出了,
以为这样就不用补税了。
但这样是不对滴,
退税是权力,可以放弃,
但补税是义务,你逃不掉的。
但凡如果要补税的,一定要补(400块以下,依据*,可以不补)。
且一定要在6月30日前补齐。
否则不仅要交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
还会上征信,影响到贷款买房买车。
金额较大的,算刑事犯罪。
怎么说呢?
纳税光荣啊!
4.什么人不需要报税?
那有人问,是不是我不下这个APP,
就不用管了?
钱我也不要了,只要别让我补税就行!
事实上,有的人可以不管,
但有的人非管不可,如果你不下载APP进行年度汇算,
你欠的税一直在税务局那里压着,他们有的是办法找到你。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管,什么情况下我们必须进行年度汇算呢?
可以不进行年度汇算的情况有:
1)纳税人不到12万的,不论需要补缴的税收是多少,都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
所以,只要你年收入不足12万,打开APP发现要退税,你可以直接退出不管。
2)纳税人需要补税的金额不超过400元,不管年收入是多少都不用补缴。
所以,如果你点完以后发现要补的税不超过400块,你也可以直接退出不管。
3)如果你有退税,你可以放弃不进行汇算,你的权力你可以放弃。
4)如果你的退税是0,你也不用管,不需要补税也不需要退税,和你无关。
从上面可以不进行汇算的情况
你也可以看出,
只有你年收入超过12万且需要补税的金额超过400元以上时,
你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
最后,公子再多说几句:
一是建议都下个APP来看一下,
万一退税还能有个“意外之财”,
万一补税(补400块以下,年收入低于12万的可以不补),必须要6月底前补齐。
否则有滞纳金(日万分之五利滚利),上征信,偷税漏税话还可能成刑事犯罪。
二是操作的时候,看下自己的收入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有可能有些企业盗用你的信息走账,
他们拿钱你交税,没天理。
如果碰到,APP内举报和报警就对了。
三是有些地方疫情原因,比如湖北、北京这些,还不支持个税申报,
建议再等等。
四是目前的个税申报只统计工资薪金、稿酬、劳务报酬和特许权使用费,
其他的比如房租、股票收入、分红等不算,别傻乎乎往里填,要交税的!
五是年终奖高的同学,选择单独计税,不要选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单独计税会少交一点,。
如果在工资薪金那栏上没有年终奖这项,说明公司已经给你选了“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了,
那就只能在其他专项扣除上下功夫了。
好了,
攻略已经带大家走完了,
大家快去看看国库给你拨了多少款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8:10
首先需要先了解退税的七大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8:10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缴税方式是“预扣预缴”,即每月一扣,或有收入就扣。但新个税法是按年计算的,有人按月算需要缴税,按年算又不用缴税,就会出现退税,若是跟汇算应纳税额,一样的话就会不补不退,也就是退税是0.。
2019年以前,个税都是公司帮我们交,大家在工资条上可以看到,公司会帮我们扣掉社保、公积金、个税,最后到手里的就是税后收入。而现在,国家把个税申报单拎出来了,以后个税我们要自己申报、自己缴纳。
改革之后的个税,计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新个税法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4项,合并为“综合所得”,按年开始计算。如果你月薪不到5000,或者说年薪不足6万,不用交税。
如果你年薪超过6万,那税务局会在第二年的3月1日-6月30日,根据你的全年总收入,重新算一遍你该交多少钱。即(全年收入-6万免征额-其他免税收入)*税率-速算扣除数。
这个大家不用计算,国家会帮你算好,我们只需要登陆个人所得税APP,查找“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就能看到。注意,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个税APP会出现“应纳税额”和“已缴税额”两个结果。
如果你的“已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就可以办理退税,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意外之财”;如果你的“已缴税额”和“应纳税额”数字一样,那说明这些钱就是你该交的,没有退税;当然也有人“已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这个时候就要补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