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5: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23:41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的事件,虽然在历史中的清朝看来不过是多了一个蛮夷的臣服而已,但是在英国人,或者说是在欧洲人看来,这却是东西方最强大文明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
为此,为了保证此次出访顺利进行,避免因语言沟通问题而阻碍此次的交流,英国人在整个欧洲索罗了四名既懂英语又懂中国话的人。
这四名少有的掌握了英汉双语的人基本都是来自罗马教廷的中国传教士,英国人与他们签订了合同,承诺每年支付他们150英镑的高薪,而他们只需要从事简单的翻译工作即可。
在当时,英国印度总督的年薪也没有这么高,但是即使拥有着如此的高薪*,这些中国传教士在船队到达澳门后,却纷纷提出了解除合同的要求,无论马嘎尔尼如何挽留,他们都坚持要在澳门下船,这是为什么,远涉重洋回到祖国的他们到底在恐惧着什么?
实际上马嘎尔尼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传教士眼中的恐惧,当英国使团的船队行驶到巴达维亚时,远远的看着那些高挂着龙旗的中国帆船,这些传教士就已经被吓得胆战心惊了。
这是因为按照当时满清的闭关锁国*,未经朝廷批准而下海的行为都是重罪,这些中国传教士不仅违反了清廷的禁令擅自离开,同时还为罗马教廷和英国提供服务,按照清廷当时的概念,这几乎等同于叛国了。
看看不久前,乾隆对在菲律宾被西班牙杀害的数万华人的冷漠态度就知道了,这个国家虽然号称是世界的*,是人类世界唯一的文明国家,但是他却对他在海外的国民的安危漠不关心,相反却十分忌惮它的国民到海外谋生。
不仅如此,发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按照满清的规定,所有人必须在脑后留一条鞭子,被称为金钱鼠尾,没有这条鞭子的人最终将会被判处死刑,而这些在欧洲待了数十年的中国传教士,很明显早就已经没有了鞭子。
这四名神父中只有一名神父最终留了下来,与其他三位相比,他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忧虑,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是因为他的满洲旗人身份,在当时的清朝,旗人事享受着众多特权的,包括在违反法律制度方面的豁免权。
因此四名华人当中,唯有这名旗人是跟随着马嘎尔尼一起进京的,即使作为旗人享有种种特权,他还是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英*官的模样,以防止被满清的*认出来。
在历史故纸堆中看到这些时,往往会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情节,想象那时的海外华人在外漂泊数十年后,第一次踏入中国领海时,看着那蜿蜒的海岸线时,能十分兴奋而又充满期待的喊出一句“大清”或者是西方口中的“CHINA”。
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在那个封闭的满清时代,在威严的皇权统治下,留给人们的往往不是期盼,而是无尽的恐惧,这种来自百姓的恐惧对于满清朝廷而言或许被证明其统治效果是成功,但是对于民族或国家而言,则是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