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7: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1:20
龙桥铁矿位于庐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缺口镇境内。矿区水陆交通方便,庐江—铜陵砂石公路经过矿区北侧,合(肥)—九(江)铁路线的柯坦车站距矿区约30公里,合肥—铜陵公路在矿区南22公里。另距矿区4公里的缺口镇设有小型水运码头,每日有小轮行驶庐江、巢湖、合肥等,由巢湖进长江可通往长江沿岸各埠。
龙桥铁矿是一伴生有铜、硫等矿产的相对较富的大型磁铁矿床。矿体埋深340.63—584.23米(标高负268.07米—负507.41米)。探明铁矿石储量1.04亿吨,铁矿石中伴生铜金属储量9.04万吨;伴生硫元素278.6万吨,换算成硫铁矿标矿储量795.9万吨。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石易采选,伴生的硫、铜可综合回收。
矿床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北部边缘与基底沉积岩的接合部位。属层控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矿区地层主要由上侏罗统龙门院组、砖桥组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以及中侏罗统罗岭组、下侏罗统磨山组的陆相沉积碎屑岩组成。矿区构造以枣树咀背斜为主体,矿床位于该背斜南翼二房院—马鞭山单斜构造的西端。断裂为矿区主要构造,大多为浅层断层,少数可深切矿体。与成矿有关的燕山晚期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呈岩株状分布于矿区南部负300米标高以下。近矿围岩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钾长石化为主。
矿体主要赋存在罗岭组上段第三层上部的碳酸盐岩向含铁、钙质泥质粉砂岩过渡的相变带中(目前研究成果,赋存地层应属中三叠统月山组)。全矿区共有13个铁矿体,其中,Ⅰ号主矿体规模最大,其储量占全矿床总储量的99.7%。矿体形态简单,呈层状—似层状,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产状平缓,层位稳定,长2188米,最大宽度733米,平均512米,厚度一般为20—40米,最厚为63.58米,最薄为2.61米,平均27.20米。全铁含量一般为30%—50%,最高68.3%,平均品位44.00%。磁性矿石占84%。其它12个矿体中,除Ⅲ1号矿体规模略大外,其余11个为小矿体并均属单孔控矿。
主要伴生元素硫在矿床中分布普遍,含量较高,最高含量为24.29%,最低为0.04%。全矿床硫平均品位2.69%。硫主要赋存在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中。
铜是矿石中仅次于硫的主要伴生组分。铜的含量最高达4.24%,全矿床平均品位为0.09%;但含量与分布极不均匀,含铜小于0.1%的占76.74%,大于0.3%的只占5.29%。全矿床伴生铜金属量为9.04万吨,Ⅰ号主矿体伴生铜金属量为8.97万吨,平均品位0.09%。其中,含铜≥0.1%的为5.24万吨,平均品位0.2%;含铜在0.2%—0.3%的为1.6万吨,平均品位0.23%;含铜≥0.3%的为1.43万吨,平均品位0.4%。
1958年,在全党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当地群众上山找矿,发现龙桥矿区的蛮牛地一带有锰矿露头,并进行小规模露天开采。为适应地方采矿需要,省地质局三二七队于当年对蛮牛地一带铁锰矿露头进行了普查找矿工作,提交锰矿地质储量33.2万吨。1959年,该队在本区又重新开展普查找矿工作,提交锰矿地质储量62万吨,并于1960年对蛮牛地铁锰矿进行了深部钻探验证,所施工的3个孔均未见矿,证实其为风化淋滤型而予以否定。1961年,原三二七队物探分队在该区进行1∶1万地面磁测工作,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钟山、黄屯工区物探工作报告》。在矿区范围内圈定的磁异常不明显,曲线不规则跳动,当时推测为火山岩本身磁性所引起。
1976年,庐枞铁矿会战序幕拉开,国家地质总局部署第二物探大队一○八队在庐枞盆地开展1∶2万重力、磁法和化探测量工作,面积为360平方公里,1981年提交了《罗河工区1∶2万物化探测量报告》。龙桥附近磁异常不明显,报告中未加评述,但对重力异常作了初步评述,认为可能是硫铁矿所引起的。在这前后,国家地质总局还部署航测大队九○四队在进行大别山1∶5万航测的同时,对庐枞地区也进行航测。1977年提交了报告,在垂导异常图上标出了龙桥磁异常(编号C—76—203,报告中称黄屯异常),认为是铁矿所引起的,但在ΔT等值线图上龙桥矿区并没有异常,把203号异常标在另外一个异常上,平面图上的反映也不清楚,加上当时综合人员缺少经验,只注意ΔT等值线图和平面图,而未对垂导异常图做进一步核实,因而导致龙桥铁矿的发现走了一段弯路。
龙桥铁矿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北部边缘东西向重、磁梯度带的中部,何家大、小岭—盘石岭近南北向重力高值带及矾山重力低的环状重力梯度复合部位,是一个有利的成矿地段。龙桥见矿后的1990年,三二七队物探分队为研究地磁特征重新改变测线方向,又开展了1∶1万地磁详查,结果在平面图上等值线零乱,范围大,峰值高,具典型火山岩地区地磁场特征;异常整体特征上南正北负,近东西向展布,经过实测25个点的园滑后,在矿体上方磁场正值向北凸出,指示矿体有异常反映。经进一步对园滑后的数据用自由多项式拟合区域场所求得的剩余异常,在平面位置上与铁矿赋存部位基本吻合,且具矿异常特征。说明了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必要性、可靠性,同时指出开展成矿远景区的物、化探工作的重要性。
1980年,庐枞铁矿会战结束后,三二七队不少地质人员对比宁芜的控矿条件,提出向盆地边缘找矿的战略指导思想。在突破岳山铅锌矿之后,为扩大外围找矿效果,王嘉申等选择成矿地质构造条件良好的黄屯—龙桥一带进行1∶2.5万普查找矿及立体地质填图。1983年布置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面积为15.5平方公里,由化探组骆先业等完成,同年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龙桥工区化探工作简报》,在矿区范围内圈定了H1、H2、H3、H44个铜、铅、锌综合异常,并提出进行深部钻探验证的建议。
1984年5月,省地矿局三二七队傅维保等对本区的铜铅锌综合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开展铜铅锌矿地质普查工作;先后施工5个钻孔,仅局部见零星的铜、铅、锌矿化和夕卡岩化、磁铁矿化。1985年初,王锡新等继续对化探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在验证H4化探异常的第7个钻孔中,仍只见矿化,故提前请求大队准备结束施工。大队总工程师王嘉申和地质科长汪祥云一起到现场察看后,决定继续加深施工,于孔深371.17—383.87米之间见到了12.7米厚的含铜磁铁矿,从而发现本区铁矿。接着研究该区磁、重资料,并结合地质预测编制普查设计,施工后见矿效果很好,矿床规模不断扩大。至1985年底,由董必田负责铁矿普查工作,初步查清了矿体范围,证实龙桥铁矿是一矿体形态简单,相对较富的中偏大型磁铁矿床。
1987年初,为深化矿产地质勘查改革,安徽省地矿局决定对龙桥铁矿进行详细普查评价,在全局系统实行公开招标。三二七队中标后,迅速转入详查工作,历时两年半。由于工业部门急需,详查未结束即转入对口勘探,故未提交详查地质报告。
龙桥铁矿被发现和证实后,以其规模大,矿体形态简单、稳定,埋藏相对较浅,品位较高,易采选等优点引起工业部门和安徽省*的高度重视。1989年初,安徽省*积极联系,牵头促成武汉钢铁公司和马鞍山钢铁公司联合投资勘探龙桥铁矿。1989年7月,三二七队在对龙桥铁矿详查工作尚未结束的条件下即转入勘探。
为尽快完成勘探任务,三二七队及时组织了一支最强的施工队伍,抽调和增添了一批先进的施工设备,按省*要求,于1989年7月1日开动6台钻机,投入钻探施工。由队总工程师汪祥云兼矿区技术负责人。通过全队职工尤其是参加矿区勘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艰苦奋战,于1990年底全面完成野外工作,并于1991年9月由汪祥云主持编写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龙桥铁矿床勘探地质报告》。
庐江龙桥铁矿自普查以来,省地矿局物探大队、三二七队物探分队先后在矿区内开展了磁法、测井和电阻率测深等工作,对查明矿体与异常的关系,了解矿床地球物理特征起了一定作用。
庐江龙桥铁矿的发现,是继罗河铁矿、大包庄铁矿发现后,省地矿局三二七队在庐枞地区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为此,地矿部授予三二七队龙桥铁矿地质找矿一等奖。该矿已列入马鞍山钢铁公司规划开采项目,将成为马鞍山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