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4: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5:48
写的是阿坝藏族牧区建国 60 年,改革开放 30 年的现实,活生生的、无遮无掩的现实。写的是人,叙的是事。故事中蕴含着时代的变革,人物的命运和观念的变化,没有官话,没有空话,爱憎分明,是非明辨。它寓教于欢乐中、 悲情中、奋斗中、人性中。这就是《雪域忠魂》的可贵之处。 这是一本极富吸引力、不得不看的好书。它记述了 6 个平均年龄 72 岁的“老草地”,在雪域高原奉献青春的人生旅程。展现了雪域高原的人文风情、绚丽的草地景色、藏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建设者们跌宕起伏坎坷曲折的经历、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雪山埋忠骨的悲壮、纯真爱情的颂歌以及改革开放后命运大逆转、惊天大喜剧的结局。令读者喜怒哀乐、爱恨交织于其中,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2008 年,中华盛世迎来了改革开放 30 年,紧接着又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在这两个喜庆的日子里, 我们这一批共和国诞生不久就进入川西北雪域高原的汉族干部,满怀*地热烈庆祝,缅怀我们在雪域高原的日子。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者,目睹了雪山草地前 30 年翻天覆地的巨变,亲身参与了剿匪平叛、民改建政、民族团结,以及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艰苦卓绝的工作。1978 年以后,我们已步入中年,又参加了改革开放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牧区的新长征。无数汉族干部,在物质生活条件极端匮乏和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高寒缺氧环境中,在长期待遇菲薄、缺少家庭温馨和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中, 他们以坚强的毅力, 在各种*运动制造出的各种冤屈中,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不少仁人志士,雪山埋忠骨,英魂返故里。无论他们是否烈士,都应英名永存,事迹流芳。包括我们在内的一批幸存者,尽管身心疲惫,但意志顽强,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气概,大多数都在雪域高原工作到晚年。一位从黄土高坡到雪山草地的南下干部薛氏,回老家探视,已无人能识,问其何来?真如唐诗所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数内调干部,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工作出色,成绩斐然。他们身还故乡,却对雪域高原魂牵梦绕。 在此“双庆”到来之际,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为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精神永存,为了传承开拓雪山草地的先驱者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了给新一代建设者留住美好,我们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用了一年多时间,无论严冬酷暑,伏案于书桌,用颤巍巍的手,一字一句地写成了六篇纪实文学《雪域忠魂》系列作品,作为雪域高原解放 60 年和牧区改革开放 30 年的纪念。 《雪域忠魂》以人物传记为主线,以历史为背景,以传奇故事为内容,用纪实文学形式,叙人论事,抒情写景,把雪域高原几十年的变迁和人物故事跃然纸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雪域忠魂》里的人物故事,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他们自传式的人生,是一大批有血有肉的支援川西北雪域高原人物的缩影。每一篇故事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跌宕坎坷、传奇色彩,都引人入胜,给人们启迪,内涵深远,情感丰富,趣意盎然。 《雪域忠魂》是一条历史长河。像蜿蜒曲折的雪域川流,有冬日的千里封冻,有春泛的破冰涌流,有夏日的汹涌澎湃,有秋日的静如止水。 《雪域忠魂》是展现雪山草地风貌的画卷。它既有藏族牧区原生态古朴、粗犷、原始的美感,也有现代社会带来巨变后的美伦美奂。 《雪域忠魂》是一首民族关系的颂歌。它赞美人性、和谐、团结和亲情。每一个主人公的雪域生涯中,周围都有一大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藏族牧民,长辈般地、兄弟般地关怀呵护着这些来自远方的汉族人。 《雪域忠魂》是一种精神,它是当年红军过雪山草地的传承,是改革开放建设牧区的新长征精神,它含盖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怕牺牲、为*奉献一切的光荣传统。 《雪域忠魂》是川西北藏区各种奇闻轶事、民风民俗、传奇故事的大集粹。它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时代变迁的时空转换,带来无限遐想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