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2: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5:21
(一)土壤化探结果
对矿区局部地段进行地表1∶5000土壤化探,线距100m,点距40m,化探面积约1km2,共圈出10个金异常,其中Au1、Au2号异常分别与金矿体及矿体南西侧的硅化带相对应,Au3、Au4、Au5、Au6、Au7共5个异常分别与黑云斜长花岗岩中的辉长闪长岩或闪长岩的出露空间吻合,这种岩脉附近常伴有石英细脉沿张裂隙充填,Au8异常与矿体北东侧零星出露的石英脉带有关,并有稍许位移,Au9和Au10异常位于覆盖区(图2-24)。
总之,通过1∶1万地质草测及土壤化探,区内土壤化探Au异常规律性明显,与区内地质体、石英脉体等重合性好,具有明显的指导找矿意义。
图2-23 吉拉拜金矿脉地质草图
(二)地电化学测量结果
为了解决吉拉拜金矿深部的找矿问题,由桂林工学院在吉拉拜金矿区约0.6km2范围内按120×20m测网布置8条剖面开展了面积性地电化学详查找矿研究工作,结果在测区发现了具有找矿前景的地电提取Au异常4个,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4个。
图2-24 新疆布尔津县吉拉拜金矿区土壤化探异常平面图
1.地电提取金异常分布及特征
地电化学测量结果对230个数据统计算出该测区地电提取Au元素的背景含量为10×10-9,由此按>20×10-9为外带,(20~40)×10-9为中带,大于40×10-9为内带的*浓度分带标准,在区内圈出了4个地电提取Au异常,Au异常编号从测区东往西依次为D1、D2、D3、D4(图2-25)。
(1)D1号Au异常:异常位于测区最东部。出现在J1、J2、J4、J6、J8线的1~5号测点范围内,呈长条带状NW-SE向展布,长500多米,平均宽约20m,异常强度为38×10-9~113×10-9,异常高出背景3~11倍,异常浓度分带明显,异常最高值113×10-9出现在J2线的1号测点位置,在异常通过的J4线1号测点和J8线5号测点处地表发现有石英脉露头出现。
图2-25 新疆布尔津县吉拉拜地区地电提取金异常平面图
(2)D2号Au异常:异常位于测区基线以东,呈树枝状NW-SE向展布长达900余米,贯穿整个测区,异常最宽处达15余米,强度为20×10-9~2556×10-9,浓度分带明显,异常最佳浓集中心分布在J2、J4、J6、J8线的5~14号测点处,最高异常值位于J2线的11号测点,达2556×10-9,即2.5g/t,而且在该浓集中心地段,连续出现60×10-9以上的高值异常点7个,其中180×10-9~242×10-9的异常点3个,最佳异常浓集中心长350m,平均宽50m,在异常浓集中心通过的J2、J4、J6线的7号测点,在地表均见到有一定规模的石英脉分布。
(3)D3号Au异常:异常位于测区基线以西,呈香肠状NW-SE向展布长达900余米,贯穿整个测区,异常平均宽约100m,强度(20~1053)×10-9,高出背景2~100倍,*浓度分带明显,异常最高值1053×10-9,出现在J2线的16号测点位置,次高值211×10-9出现在J1的17号测点位置,此两异常高值点分布的地段,正是位于正在开采的2号金矿脉位置,很显然该地段出现的Au异常应该是由2号矿脉或者是已开采完后的2号矿脉剩余的矿体引起。该异常的内浓度带发育较完整,一直向NW-SE向延伸,而且在J3线19号测点,J4线20号测点,J5线19号测点,J6线19号测点等异常浓集地段地表也见到很好的石英脉出露。
(4)D4号Au异常:异常位于测区SW角,呈长条带状,NW-SE向展布,异常分布规模较小,异常内浓度带发育不完整,最高异常值160×10-9,单点出现在J线的27号测点,平均异常强度仅50×10-9。
2.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特征及分布
吉拉拜地区测出的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分布范围较宽,按照5~10μs/cm,10~15μs/cm,大于15μs/cm 的3级异常分级标准,在测区划分出了4个异常,编号从测区由东往西依次为T1、T2、T3、T4号异常(图2-26)。
图2-26 新疆布尔津县吉拉拜地区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平面图
(1)T1号异常:异常位于测区东部呈一鲢鱼状,NW-SE向分布,异常规模不大,浓度分带不完整,仅在J3线的2号测点出现20μs/cm高值异常点,平均异常强度为6μs/cm。
(2)T2号异常:异常位于测区基线以东,呈蛇状,NW-SE分布,长达800余米,贯穿整个测区,异常平均宽约100m,异常强度为5.2~48μs/cm,浓度分带明显,异常浓集中心分布在J1、J2、J4、J6线的8~13号测点,最高异常值48μs/cm,出现在J2线的11号测点,与地电提取出现的最高Au异常11号测点相吻合,整个异常带的分布与电提取D2号Au异常相吻合,异常内浓度带长500m,宽25余米,在浓度带内连续出现几个30μs/cm的高值异常点,在这些高值异常点出现的地段,地表均见到石英脉分布。
(3)T3号异常:异常位于测区基线以西,呈香肠状,NW-SE向分布,长达900余米,贯穿整个测区,异常平均宽度为100m,异常强度为5.2~104μs/cm,浓度分带明显,最高异常为104μs/cm,出现在J2线的16号测点,异常分布形态、出现部位都与地电提取D3号Au异常极为相似,吻合完好,在极高值异常出现的地段,同样在地表见到石英脉露头分布。
(4)T4号异常:异常位于测区西部,呈长条带状,NW-SE向分布,异常强度不大,出现的高值异常点很少,仅在J2线的23号测点测出24μs/cm高值点一个,异常浓度分带也不完整,平均异常强度为6.5μs/cm,但异常分布还是具有一定规模,外浓度带长达900余米,平均宽50余米,基本与D4号地电提取Au异常相吻合。
3.地电化学异常的评价及找矿预测
经过对吉拉拜地区地电提取Au异常、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按照异常的规模大小、强弱变化、吻合程度、异常分布的地质部位及其他一些地质因素,将区内的D2、D3号地电提取Au异常和T2、T3号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划归为Ⅰ类靶区,在该靶区内,两组地电化学异常分布范围大,其规模长度均超过900m,平均宽度也达100m以上,异常的*浓度分带清楚,异常轴线均呈NW-SE向展布,与区内主构造线的走向相一致,两组异常形态很相似,呈雁行排列分布,异常都集中分布在同一地质位置,吻合性非常好,而且在该靶区内集中分布了多个高异常值,在J2线6~14号测点和15~18号测点,J4线的6~12号测点和19~22号点连续分布(60~200)×10-9以上的地电提取Au异常和连续分布18~40μs/cm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特别是在J2线的11号测点处,地电提取Au异常高达2550×10-9,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值也高达48μs/cm。并且在这些高值异常区范围内,即基本都在每条线7~11号测点和19~21号测点处的同一地质部位,都见到石英脉露头(图2-27)。
图2-27 吉拉拜金矿Ⅰ、Ⅱ号矿体纵投影图(a)和吉拉拜金矿Ⅱ线剖面图(b)
通过对Ⅰ类地电化学异常靶区的综合分析,推测区内测出的两组地电化学异常均是由两组含Au的石英脉所引起,根据地电化学异常最佳浓度集中分布的位置来看,含矿主体部位应在J2、J4、J6线的6~13号测点范围内,并且在J2线11号测点测出的Au含量已达2.5g/t,推测在J2、J4、J6线的6~13号测点范围内,是最有希望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含Au石英脉矿体,值得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