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任氏起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6:3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22:33
山西的任氏应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
任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得姓于黄帝,此为得姓最早的任姓起源主流。其后裔曾经分封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10个任姓国家,以及“挚、畴”二国,均为任姓国。至西周初年任姓挚国的女儿大任(又与周武王母太姒合称为任姒)嫁至周,即周文王之母(周文王之母大任,是目前为止有明确记载而又没有争议的任姓先祖之一)。周成王时找寻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济宁任城)、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此为风姓任氏。现新郑有风后岭,此应该是风姓任氏的始祖之一。黄帝后裔“诸任”于春秋战国时期先后灭国得“薛”等“诸任”十姓。风姓任氏灭国于战国后期,得风姓任氏一支,期间出有任姓先贤任不齐。再后历代又有源于官位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的其他任姓加入任姓家族,但均为任姓支流。
任姓来源有六
1、由远古妊姓衍传。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2、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相传黄帝有25子,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氏,即为任氏。
3、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以国为氏。相传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姓任。
4、出自风姓。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氏之后,战国时灭亡,居者以国为氏。
5、历史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姓任的,其后代亦姓任氏。
6、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22:33
山西的任氏应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
任姓来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妊姓,出自母系氏族社会古姓,属于以自然现象称谓为氏。
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氏。在商王朝末期,就有著名的“挚仲氏任”。
据典籍《康熙字典》中指出:“太任(太妊),文王之母”;又据史籍《汉书·班婕妤传》上记载,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在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合撰的《毛传》中也记载:“挚国任氏之中女也。”周语:‘富辰曰:“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
东汉末期的著名学者韦昭(韦曜)特别指出:“挚、畴二国,任氏。大任,王季之妃,文王之母也。”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就是该支任氏族人,称“大任”。
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甘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氏族的显赫。
第二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太皞氏(伏羲氏)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周朝初期,周成王找寻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山东济宁)、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山东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后来在春秋晚期,鲁国执政上卿季孙(季子)想要讨伐附庸的颛臾国,还被孔子讥讽为“祸起萧墙”。
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改为任城县。
任国被灭亡后,原国王族子民以原国号为姓氏,称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任氏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到了夏王朝中期,有任奚为车正,后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再后迁于邳(今江苏邳县),其后嗣仲虺居薛,后为商汤的左相。
任奚、任仲虺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受赐之姓世代相传,是为任氏,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到了春秋晚期,有个名人叫任不齐,字子选,为孔子的弟子,在《孔子家语》中称作任子齐。传说,任不齐为禺阳的第六十四世孙,在从祀孔子的“七十二贤”中排名第十七位。
孔子逝世后三年(公元前476年),任不齐回归桃乡故里。任不齐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农历3月,卒于周元王八年农历9月(公元前545~前468年),逝世后葬于桃乡,其墓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城北房葛铺。
任不齐被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追封为任城伯,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当阳侯。
在任不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任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任氏正宗。
任氏族*多尊奉任不齐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
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任,即壬,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土地和国民,负责国内田地耕作和征发劳役。
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到了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称司徒。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依《周礼》置六官,大司徒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职古称为姓氏者,称任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时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人皇王,是辽太祖耶律·阿保基之长子耶律·倍的封号。
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在其地重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用汉族法制统治其地。
辽天显元年(公元927年)农历8月,人皇王归朝。农历11月,人皇王率群臣请于太后:“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太后从之,是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
辽天显三年(公元929年)农历9月己卯,辽太宗幸人皇王府邸,后派遣人皇王出使后唐政权。
辽天显六年(公元932年)农历3月辛未,辽太宗召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人皇王妃萧氏率东丹国僚属觐见。不久,人皇王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惨败,因而投奔后唐末帝李从珂。
辽天显十一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农历闰11月,后晋高祖石敬瑭率军攻至河阳(今河南孟州),李从珂穷途末路,要耶律·倍与他相陪一起自杀。耶律·倍不从,李从珂就派人将其杀之,然后李从珂举族*。后晋高祖下诏收其士卒战殁者瘗(堆)于汾水之上,以京观(古代将阵亡者的尸体堆筑成丘,称作“京观”)。
耶律·倍被杀害后,其子耶律·瑄携族分逃以避祸难,并相约以父亲“人皇王”之首字谐音汉字“任”为姓氏,其后代均称为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巴民族,出自秦、汉时期板楯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巴夷帅中有任氏。”
在《魏书》所指的“巴夷”,就是历史上人们所称的“板楯蛮”,是先秦末期至汉朝时期活动于川东地区的古民族,为古代巴人的一支,又称作白虎夷、白虎复夷、賨人、巴人等。
板楯民族主要分布于川东,在四川阆中一带。在两汉时期主要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这七个姓氏。板楯民族善长弩射,长于狩猎,沿今嘉陵江流域居住。因为该民族在作战过程中使用木板为楯,冲锋陷阵,至死不退,因此被称为“板楯蛮”。
相传,还在秦昭襄王嬴则当政时期,板楯民族就曾协助秦国除虎患,因有大功,秦昭襄王特赐以土地,并免征赋税。
汉朝初期,板楯民族掉过头来大力协助汉高祖刘邦大战秦军,为汉高祖定鼎关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并且由于其俗喜歌舞,还创有著名的《巴渝舞》,所以得到了汉高祖的高度赞赏,将其收为汉朝庙堂舞的一部分,并下诏“板楯世减其赋”。
到了南北朝时期,板楯民族中出现了汉姓任氏,应为汉民族融入的结果,其渊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七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王朝党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党项民族,是鲜卑拓拔氏的后裔分支,创建有著名的西夏王朝(公元990~1227年)。
在西夏政权当中,多仿采宋朝的汉制,包括机构、官位、礼制、文字、司法、生产与生活方式等,虽然两国世为敌对国家,战争频乃,但民间往来并没有断绝,在文化、贸易上时有往来,甚至包括婚姻等。
在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西夏景宗大庆三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之前,党项民族中未见有汉姓任氏,多有汉姓李、赵二氏,是为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鲜卑拓拔部党项氏族首领拓跋·赤辞降归唐朝后,由唐太宗李世民赐姓为李氏。
吐蕃民族北上扩展后,散居在今甘肃南部与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内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一带。到了唐朝末年,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辅助唐王朝*了黄巢起义,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再次被赐姓为李氏,同时赐封其妻室族系为赵氏,李思恭进爵为夏国公。从此,夏州鲜卑拓跋氏皆改称李、赵二氏。
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授党项部落首领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发兵前往接收统治权力。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坚决反对降附北宋王朝,率领族属逃奔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建立政权反抗宋朝。李继迁,就是西夏王朝开国景宗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因此,党项民族中的任氏,当为与宋朝汉民族联姻的结果。南宋理宗赵昀宝庆三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蒙古汗国灭西夏,党项任氏族*部分迁逃江南宋地,逐渐汉化,成为汉族任氏的一支。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舒舒觉罗氏,满语为Susugiolo Hala,属于满族老姓之一,源出辽国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国靺鞨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两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任氏。
⑵.满族仁佳氏,满语为Iingiya Hala,世居司旺堡(今黑龙江铁力)。清朝初期即多冠汉姓为任氏、仁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哈尼族、瑶族、回族、土族、羌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任氏,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