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27
“东西三不借,借了家准败”是一句流传较广的俗语。俗语是劳动人民口口相传且具有指导性的语言,虽然大多没有优美的文辞作修饰,但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所谓的“话糙理不糙”。古代有“三不借”,现代也有“三不借”。前者反映了古人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传统,后者反映了现代的人情世故。
古代版三不借
1、不借香火。
香火就是祭祀时用的香和烛火,古人的祭祀分为两种,一种是祭祀自己的先祖,另一种是祭祀神明。祭祀先祖是中国的传统,由来久远且一直保留到现代。在古代,香火一词也指“后代”。例如俗语有一句“断了香火”,就是指家族绝后。中国的家庭观念很重,这体现在对亲戚关系的重视,和对祖先的尊敬。祖先留给了我们财富,让我们在社会中有立足的资本;祖先生下了我们的亲属,让我们在社会上有人帮持。
中国人用祭祀祖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后代在重要的日子一起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不仅是“尽孝道”,也能提高家族的凝聚力。
在古代,人们最重视的就是对祖先的祭祀,祭祀的礼仪中,香火是必不可缺的。每个人都要用香火祭祀自己的祖先,后代也要用香火祭祀自己,所以香火后来也开始代指后代。
香火的意义不仅是祭祀所需要用到的礼器,它也有别的涵义。把自家的香火借给别人,心里会觉得不妥。在近代,传统观念还很浓厚,人们都不会借香火。而到了现在,借给别人也觉得没什么不妥了。
2、不借婚床。
这个“不借”现代人也很好理解,新婚夫妇,结婚之后就开始组建自己的新家庭。房间、家具、床被都要买新的,这不仅寓意着新婚夫妇将要担负新的责任,将要开始新的生活,也是对彼此的尊重,新婚夫妇哪能用旧的家具。
“一生在世,半生在床”,古人最看重的家具就是床了。床这种贴身的家具都不能随意借给外人使用,何况是结婚买的新床呢。
而且随意把婚床借出去,也是对另一半的不尊重,在传统观念浓厚的古代,婚床是绝对不能外借的家具。
3、不借药罐子。
现代有西医,人们生病可以用服用方便的胶囊和冲剂治疗,古代只有中医,如果生病了就只能用药罐子熬药喝了。药罐子是古代家家必备的工具,而且现代的老年人,很多家中都备有药罐子。
在古代,药罐子是不能外借的,现代一些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老年人也是不外借的,年轻人可能觉得没啥。
有些老人不允许后辈随便谈到“死”和“病”两个字,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不吉利”。
药罐子当然是生病了的人用来熬药喝的,所以它也与疾病联系到了一起。借药罐子也是“不吉利”的事,这像是把疾病借来借去,别人借走了你的药罐子再还给你,就像是把疾病连带着带到了你家一样。
现代版三不借
1、不借钱。
“谈钱伤感情”这句流传很广的“新俗语”是有现实意义的,现在借钱不还的大有人在,很多亲戚、朋友为了一点钱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关系破裂,搞得现在很多人都不敢轻易把钱借出去。有些人不是却那点钱,而是不想失去那份感情。
不管是向别人借钱还是借钱给别人,都要慎重考虑。但也不是说不能借钱,人云亦云不可行,如果关系到位,如果互相信任,如果非借不可,该借的必须得借,毕竟谁都有难出,毕竟关系比钱重要!
2、不借房。
借钱倒还好说,借房的话就得慎重了。前段时间也在新闻上看到过,有一户家境较好的家庭,把一栋不住的大房子借给了几个远方亲戚,结果就收不回来了。这栋房子被几个亲戚整的一团糟,他们也从来不收拾。房主忍无可忍,最后选择把房子卖给别人,这几个亲戚居然宣言:“你无权私自把房子卖出去!”
一般情况下,关系再好的人也不会轻易向你借房的。毕竟每个人都赚得到钱,咬咬牙的话,不至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毕竟每个人都要脸面,借钱好开口,借房的话怎么开得了口呢?
3、不借信用。
什么叫“借信用”呢?
人说话都是要负责的,一诺千金、金口玉言,不能想一出就说一出。借信用,就是帮别人打保票,说别人一定不会怎样怎样,自己可以担保,绝对不会出差错。
你可以借钱给别人,但你不要轻易帮别人借钱,不能在别人借钱时帮着打保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