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5:58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二)》参*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A(读音依次为shàn/xiān,chen/chuànɡ,cì/sì。B.读音依次为chěnɡ,ruî/nuî,chà/shā;C.读音依次为biě/biè,kuì,bï/pō;D.读音依次为lǚ,lì/lí,ní/nì。) 2.D(“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史不绝书”等。) 3.C(A.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把“不管”改为“尽管”;B.语序不当,“不仅”、“而且”领起的语句应调换顺序;D.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4.D(句④紧承首句“人猿相别”,应放在前面;句②接着谈语言,并引出“语文”;句⑤紧承句②中的“口头上”、“书面上”,结合很紧密;句③与句⑥结合紧密,且⑥列举了语言的作用,其后接①较为连贯。第①句是总结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B(A.间:疏远;C.示:给人看;D.除:任命。) 6.C(均为副词,才。A.介词,用/介词,把;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D.助词,的/动词,到。) 7.D(①是说孟嘉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②是说孟嘉诚实。④是说凭孟嘉的名望和才能,符合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 8.B(“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与孟嘉相当”的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孟嘉与郭立的名声相当,而郭逊的名声在孟嘉之上。) 9.(1)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谨按采行事/撰为此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 (2)①同郡的郭逊,以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他常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认为自己不如孟嘉。(得分点:“以”、“右”各1分,句意准确通顺1分) ②一阵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桓温目示左右及宾客不要讲话,以观察孟嘉的举止。(得分点:“目”、“以”各1分,句意准确通顺1分) 10.(1)一方面紧扣标题写景,(1分)另一方面又融情于景,引出后面的怀人念远之意。(2分) (2)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万里梦”,点明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这是虚写;“五更愁”,点明时间,彻夜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深刻,这是实写。(3分) (能答出一种手法且言之成理即可) 11.(1)瀚海阑干百丈冰/胡琴琵琶与羌笛;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三、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12.CE(C.原文是“文化散文要从生命体验出发,不是从史料出发,不能被史料牵着鼻子走”;E.原文是“散文的文化精神不仅仅是用现代意识和现代情怀去触摸历史的沧桑和永恒,更应着力于对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弘扬和重铸”。) 13.B(指史料中蕴藏着的内在的精神风骨、思想质地和生命气象。) 14.①不少文化散文丢失了散文的精髓与实质,文化成了散文的“胭脂”;②一些作家在叙述时,对史料的开掘缺乏新的精神价值,缺乏生命体验与独到的发现和见解。③大多数作者为了追求书卷气而沉迷于故纸堆中,一味地旁征博引、摘章断句,缺乏生机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