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1
更正一下,中法战争,中国停战是正确的。但是方式屈辱了些。被视为法国“不胜而胜”,清廷“不败而败”的战争结局,是不是真的完全就是清廷**的杰作呢?被传统史观一直颂扬的“镇南关大捷”固然是爱*民用鲜血和勇气换来的难得的胜利,但是这场胜利并没有转变整个战局。冷静一点看的话,它只是一场暂时的局部的军事上的胜利。“暂时”是当时的清军实力和士气并不足以长期作战,而法军在惨败之后虽然让茹费理内阁倒台,但是内阁好战情绪不减反增,复仇之声高涨,立马通过增拨军费议案;“局部”是因为这场陆路胜利并无法改变海路上的困局,刘铭传虽然击退了法军的登陆,但是法军海军旋即攻占澎湖封锁台湾,刘铭传急电清廷中枢,“若无接济,束手待毙”;“军事上”是因为当时清廷的国际环境十分恶劣,日本趁人之危发动“甲申事变”,沙俄因为伊犁谈判的失败耿耿于怀。从全局上说,这场胜利的意义不应被过分夸大。因此,“乘胜即收”的决策并非完全*的行为。何况和清廷其他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相比,中法新约没有任何割地赔款,已经是难得的进步了,何必苛求古人?难道要当时世界五强之一法国赔款给中国不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1
中法战争,清朝军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并直接导致法国内阁的倒台,但是清*软弱*,匆忙与法国*签订了条约,使得法国*获得了一大笔赔款,以及一些贸易上的便利。这样就形成了中法战争后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可笑结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2
因为中国打胜了仗却签定了不平等的条约,法国战败了,它的内阁倒台了,但它还是获得了它想通过战争得到的利益。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2
和澶渊之盟一样——因为国力太弱,只想求和啦!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3
同意一楼的回答,统治集团的不自信,之前与列强的战争都以战败告终,最后是割地赔款,中法战争的时间比较长,漫长的等待战果,对于当时的皇帝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在战胜法国后,法国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早早知道结果,可怜啊,我们的皇帝,只知道结束了,可具体结果不知道,战报还在八百里加急的往回报,大臣们也一样,有人就建议:自己先投降了,是不是可以少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