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0
“不败而败”是指中国在中法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懦弱、妥协,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签订不平等条约,胜利的成果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83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宣战以后,也担心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
李鸿章等人主张趁胜就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5月13日,清*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1885年6月9日,中法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日后中国修筑铁路要向法国商办;六个月内,中法两国到中越边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扩展资料:
在历史上,越南曾长期作为中国多个王朝的藩属国而存在。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晚清时期才被打破。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看到自诩为天朝上邦的大清王朝原来是如此软弱无力,于是就将殖民侵略的步伐逐渐向东方延伸。其中,作为当时世界一流强国的法国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了清朝藩属国越南。
1859年至1862年,法国以越南民众用暴力对付法国传教士为借口,派兵占据了越南南部被称为交趾支那的三个省,并迫使越南接受苛刻的不平等条约。自此,法国在越南获得了贸易权、传教权和控制越南对外关系的权力。
1874年,法国又在原条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按照新条约中的规定,越南实际上已经沦为了法国的保护国。当时的清朝*正忙于处理国内一大摊焦头烂额的事务,无暇顾及越南的情况,所以只是提出*并发表声明宣称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拒绝承认法国提出的条约。
不过,法国志在将越南变成它的殖民地,所以并不理会清朝*提出的*,依然我行我素地在越南北部派驻军队,修建军事设施。
1883年12月,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中法战争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法战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1
不败而败的意思是本来不可能失败的,最后却导致了失败的结果,不败而败要结合中法战争(清法战争)的过程来看。
1883年5月19日,在今越南河内市郊外的纸桥一带,中国黑旗军将士同法国侵略军进行了一次重要交锋,这就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纸桥战役。
纸桥战斗消灭法军230多人,这是中国人民在抗法战争中获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法国侵略军不甘心失败,继续扩大侵略战争,但中国人民的抗法斗争,也风起云涌,给法国侵略者以更大的打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
就在前线胜利进军声中,*的清*和法国*加紧谈判,最后竟在1885年6月9日签订了屈辱的投降条约,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前线官兵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被轻易地葬送掉了。
战败原因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其次,清*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了,而且危及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
英外交大臣就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他们极力施加影响,迫使清*尽快对法妥协。
扩展资料
中法战争的历史评价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巴德诺在《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上签字画押之后,清朝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中法战争宣告结束。
世人因此约丧权辱国,且签订于清军作战获胜之时,故称中法战争的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并且在以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说法不绝于耳,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然而一些学者也认为,用“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来总结中法战争的结局是不贴切的,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太大的失败,或者说中国压根就没有失败,甚至还可以说中国胜利了。
说中国失败不大的理由是,《中法新约》虽不平等,但与其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其后甲午战争所订的条约相比,中国的损失要小得多,以并不太大的损失结束一次中外冲突,在外交上是一次不大的失败。
另有学者评价说:“综合陆、海两线实际,乘胜即收是一项有利有理有节的决定。”
军机处发寄两广总督张之洞的电旨中说:“现桂(军)甫复谅(山),法即据澎(湖),冯(子材)、王(德榜)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纵再有进步,越地终非我有;而全台隶我版图,援断饷绝,一失难复,彼时和战两难,更将何以为计?”
这些出自实情的话语,说明清廷及时把握战机、以战促和,顾及全局的隐衷。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法国虽经这场战争实现了它把越南变成“保护国”的目的,但并未获得清*的战争赔款、割地抵押。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使号称“世界第二”的法国的国际声誉一落千丈,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却得到提高。所以,这场战争是双方均有得失的战争:中国没有失败,法国也没有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1883年5月19日 纸桥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法战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1
中法越南条约,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一切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导致或故意导致福州马江中法海战的下级*张佩纶,福建海防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下死命令不可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也斩。福州水师被全部憋死在马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2
中法战争,战争才只是刚刚开始,在并未见谁强谁弱的时候,清*害怕战争扩大,其它列强会介入,对战争的胜利没有把握,才提出签订条约,结束战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32
战争过程中,法军的陆海二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澎湖等地,却因于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全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又称为“甲申朝局之变”),但后期勉强在台湾形成僵局,且有冯子才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导致茹费里政权垮台。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启和谈,结果订定《中法新约》,清廷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两国重开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