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6: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04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清史稿·职官志》
一般而言,朝廷有“三公”,“三公”的副职为“三孤”;与朝廷相对应,国之储君——太子,也配备相对应的官职:教太子文化的“太子太师”、教太子武功的“太子太傅”和负责太子安全护卫问题的“太子太保”,三者并称为“三师”或者“太子三师”。
同样,“三师”也有副职,称为“三少”或者“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隋唐之前的“三公”、“三孤”乃至“三师”、“三少”地位显赫、权势巨大;隋唐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这些显赫官职却逐渐沦落成为毫无实际权力的名誉性官职,仅作为“兼官、加官及赠官”的形式存在。
在上述官职名称中,“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频繁出现于清史影视作品中,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康熙朝权臣鳌拜,就被称呼为“鳌少保”。
那么,“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到底类似于现今什么官职呢?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太子太保”名义上为负责太子安保问题的最高*,品秩为从一品,行政级别为正国级家。但就像前文所提及,清朝时期的“太子太保”仅为荣誉官职,整个清朝仅康熙朝命立过太子,但“太子太保”几乎每朝都曾出现。所以,这一官职仅为皇帝对朝廷重臣的加衔、兼职或者死后追授的象征性官职,作用只有一个:犒赏功勋、以示恩宠。
根据“太子太保”的行政级别来看,应该大致类似于现今政协或者*的副职。
作为“太子太保”的副职,“太子少保”也为荣誉官职,一般作为总督或者立有战功之武将的加衔、兼衔或者死后追授的形式存在。“太子少保”的品秩为正二品,形成级别为副国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总工会*或者国务委员、*委员。
随着*集权的逐步发展,清朝时期正一品的“内阁大学士”也逐渐沦落为虚职*,手中权力逐渐降低;就连从一品*中,也仅有“六部尚书”具备一定实权,还必须直接向皇帝负责。
如此背景下,沿袭前明旧制创设的官职体系便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虚衔官职,除了“三公”、“三孤”、“三师”和“三少”外,魏晋之前的实权官职——“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等也彻底成为加衔或者褒赠之官职,仅为确定级别,再无实际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04
他们是负责保护太子安全的人,也就是类似于保镖的职责,并没有太高的权力,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05
这个职位其实是一个虚职,就是保护太子的安全的,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05
这个职称是虚职,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嘉奖那些对于朝廷立下了大功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06
太子少保是东宫的一个官职,清朝的时候是正二品,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一般都是给地位非常高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