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1:5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5
正方说:铁血强宋,抵御蒙古中流砥柱,在世界沦陷后还坚持半个多世纪,且文治发达,经济繁荣为最盛之时代。反方说:弱宋名副其实,文臣领导宦官带兵,百万大军形同虚设,完全看不到一点大唐风骨,就是一娘们朝代。
如此正反叠加后,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就此成型。
喜欢它的说,我要穿越过去享受闲暇的市民生活。
讨厌它的说,怕穿越过去生活没享受,被弄成俘虏成五国城亡魂。
也是,穿越的时间决定了你的结局,两宋300多年,忍辱负重还有赔钱买和平几乎是主旋律。
那么为何一个如此繁荣的朝代,却不断被羞辱,只有在国破家亡时刻才能燃起斗志?
一提起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中都会归咎为如下几点!
首先:宋朝失去了中原文明对抗游牧民族的天然防线燕云地区,没有了长城的依托,在正面广阔的平原地区直面骑兵部队,无疑占尽了战略上的下风,完全无法强硬起来。
其次:宋朝失去了所有的产马区域,中原文明周边固定的三个良种马区东北辽东,西北的河套地区一个属于辽国一个属于西夏。没有战马加持的宋朝,处于战术上的下风,完全无法主动起来。
再次:宋朝特有文第一武第二*,让武将备受鄙夷,军神狄青都能被文臣气死,这样的时代无疑不属于武人。
最后:宋朝的军制也是问题多多,在重文抑武的国策指导之下,宋朝武将从未获得真正的信任,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如此军队环境,又如何能打胜仗。
战略,战术,武将,军队,每一个都是一团糟,这国家的军队能强那才是有鬼了,嗯嗯,以上一切都是正确的,可是也有些地方有失偏颇,需要分类解析。
第一:谈谈燕云防线问题。
北宋确实失去北方屏障万里长城,可在建国初年和辽国长期战斗还有后续时间,营造了“水上长城”。就是今日雄安新区白河沟沿线。随水网湖泊筑造水路立体防线,配合植树造林,形成了一道不输于长城的阵地。
可这段关乎生命的防线在后续宋辽和平日久后,却成了种植园和水产作物区,最后水域收缩,疏于防范,几乎形同虚设,如果不是如此,金人骑兵又如何能畅通无阻?
第二:谈谈马匹和军队组成问题。
宋军针对马匹较少问题,设置了步强骑弱的兵种配合制。也因此,宋朝步兵装备普遍比较*,步人甲在今日看都是强调重力防护力的极端护甲。
而骑兵真实情况如何?按文献记,名将刘光世军5.2万,骑兵七千、看上去不少。但战马才三千多,也就是说,近四千骑兵是有编制没马匹的,即便有马匹的正规骑兵,配置的也都是1.35米左右弱马。
第三:关于文武异位的问题。
这个问题,宋朝只是延续了唐朝的趋势而已,唐初中期府兵制占主流,自耕农组成的军队连战连胜,保家卫国开疆扩土,那时并没有被歧视的可能。可随着府兵制基础瓦解,人口增多,军人地位在唐中后期,因为战功勋官泛滥,越来越低。
府兵制维持不了成了伪命题,军官不值钱,当兵也成了人人鄙夷的贱业,失去家国荣誉感,又没有实际利益,人人耻当兵,文人就越发得瑟,这一切都是经济发展引发兵制改革造成的。
最后则是最重要的军制问题。
军事制度是一个军队强大与否的关键,并不是兵多就有战斗力,首先要看兵源的质量。
宋朝武人被鄙夷,造成结果就是“好男不当兵”无数社会精英都对当兵避之唯恐不及,最后军队充斥无赖、流氓。除了无赖流氓外,宋朝还有个习惯就是,将所有民间*流民征为兵,用钱维稳,将内部起义风波消除。
短期看有利稳定,可长期看,这样兵源素质如何能堪大用?起义一场维稳一场让宋朝陷入恶性循环,已有军队数目庞大,因起义又无限募兵,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军费随之激增。
《文献通考》记载:“吏以所募多寡为赏罚格,诸军子弟悉听隶籍,禁军额员多选本城补填,故庆历中内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
小吏都以征兵多寡来*行赏,完全不顾兵员籍贯,只要愿意就可就近参军,到仁宗时,*禁军地方厢军规模就达125万人。
如此多兵的情况下,如果训练组织跟不上必定是乌合之众,可宋朝对兵员训练还有管理上也毫无作为。
严格训练严明纪律?流氓地痞会吗?他们只会贪污*啊,这是兵员素质引发的恶果。
武将备受鄙夷,也让文人都不屑与带兵打仗,一群头脑简单的人占据军队主流,即便有真正用心用命的军官,他们也不占据主流地位。
百万大军一触即溃也就成了必然!
除军纪涣散外,宋朝人为的将军队两极化也让战斗力进一步锐减。
禁军属*军专注战斗算精锐,而大量厢军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杂兵、辅兵和*,除了能维持治安,管管后勤外,战斗力无限趋近于0。
如此状况下,宋朝军制成了压垮宋朝军队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
水上长城防护作用随经济开发越发的下降,战马本就奇缺,武将备受鄙夷也让当兵成了贱业,最后制度设置如此,谁又能回天?
少有的据有战斗力的部队,如西军、种家军、折家军,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内附私军,战斗力虽强可数目太少,他们挽救不了这个看上去光彩夺目的国度。
只有在真正国家危亡时刻,随着武将地位的提高,才有宋朝战斗力的短暂提高,北宋南宋分野时候的中兴四名将,哪一个都有不输于文官的地位,要不他们如何能有战斗力和荣誉感?
可是这一切,在和平时候就又复归常态,武将地位一底,战斗力就下降,这就像一个循环。
富国不强兵国恒亡,穷兵黩武国恒亡,宋朝从未找到真正的平衡点,最后国亡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5
主要是缺少高效的组织体系与指挥系统。宋朝为了避免藩镇割据,削弱武将的职权,派大量文官到地方管理军事, 并逐渐形成了“冗兵,冗官”的现象。虽有大量的士兵,但是缺少具有军事指挥才能的将领;冗杂臃肿的组织*也大大地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6
因为他们实行重文轻武的策略,军队的素质一向很低下,将军的指挥能力也很差,所以百万大军弱不禁风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6
因为宋朝比较看重文人,而武人的身份都非常低,所以导致很多人都不愿意当兵,军事管理也很差,武器也落后,所以在敌军面前表现得弱不禁风。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7
因为宋朝没有正规化的训练士兵,没有扎实的锻炼,参与作战机会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