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结构游戏成为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4: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02
1、从社会热点找灵感。
例如: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期间,孩子们对新出炉的“上海世博园”展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适时的收集了世博场馆的图片、资料,在结构区进行了展出,造型各异的场馆,引来了孩子们议论纷纷。我在一旁参与幼儿对每幢建筑的议论,“意大利馆是方形的,特点是中间的凹槽。”、“我知道,我妈妈说波兰馆又叫窗花馆,每面墙都有窗花。”、“中国馆的形状像一顶帽子,上一层比下一层大一圈。”……随着孩子、老师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这些建筑的特点、风格渐渐的清晰了,幼儿对这些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再动手搭建就显得简单多了。
2、从身边的景观中开阔思路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孩子们搭了“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博物馆”等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后,幼儿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方向。这时,我及时的带领孩子参观幼儿园周围的小区、引导孩子多观察自己住家的周围,不同小区里造型各异的房子,为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启发。随后,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一轮的建设热潮中去了。老师的及时介入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为孩子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使得游戏活动得到了发展。
一、为孩子提供支持。
到了大班,低结构的材料更多了,难题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孩子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但如果难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会失去耐心、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给予支持。幼儿期的孩子,模仿力特别强。只要教师提供的模拟物,孩子就会模仿,模仿是孩子学习、创造的第一步。因此,在结构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迁移以前的经验、引导幼儿同伴间的经验交流是必要的。
在孩子遇到困难、在失去耐心和信心的时候,老师及时的帮助、提示能起到激励幼儿进一步努力的探索,使幼儿的活动能顺利的进行,使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得到了满足,有的幼儿产生了困惑,有的幼儿发现了问题……,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解除困惑、解决问题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为幼儿带来了快乐。
当游戏结束后的分享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交流一下游戏中的体会,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游戏后的分享成为了有意义的活动。
游戏后的分享活动的指导是与教学活动的指导有着很大的不同的一种特殊的指导。随着观念的转变,我们渐渐地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们尽情分享在游戏中的体会、快乐、经验、遇到的问题、不解的困惑,让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而满足又为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这种良好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支持和促进了幼儿的游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1、事先预约的分享。
对于表述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明确的指向性。
随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对于单纯的介绍颜色排列顺序或只介绍积木排列方法的讲述的方法已不再满足,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方法,不再硬性要求一定要讲清作品每个部位的名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例如:幼儿搭了一幢别墅,老师分享交流前就事先和孩子预约好,请他介绍自己别墅的特别之处,孩子在介绍时目的就很明确,介绍起来就有的放矢,不会显得凌乱、语无伦次了。
2、合作经验的分享。
幼儿活动时,有时需要几个同伴共同合作来完成一项作品,活动时,他们会共同商量,分配任务,然后协调合作。有时因材料不够用,孩子们会用各种方法寻找或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完成一项大的作品后,孩子们会请同伴来欣赏、玩乐,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陶醉于幸福之中,结构游戏同样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分享活动中介绍自己的合作经验,对其他孩子来说,能提供很好的启发、学习的机会。
例如:“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有幼儿想出来要搭建天安门。在开工之后他们发现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怎样才能又好又快的搭出天安门来呢?两人商量之后决定招募帮手专门负责根据要求找积木。开始时他们找到了一个平时表现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可是合作了一会儿就发现他是个“不服从指挥”的人。于是他们便开除了那个小朋友。接着他们又找到了其他非常合适的人选,后来的合作非常愉快,他们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天安门。在分享交流时,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合作经验,给大家提供了启示:能力强的人不一定就是合适的合作者,合作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协商,这样才能又好又快的完成任务。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
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在幼儿生活或生长发展中,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值得我们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