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穿裙的最后朝代是什么时候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5: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09
中国明代曾一度兴起肖像画,艺术家们写实而传神的作品,刻画了当时的服饰形象以至服饰的细节。
明朝,是中国男人穿裙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1628—1644在位)在国破家亡之际,命其皇子换上青布棉袄、紫花布袷衣、白布裤、蓝布裙、白布袜、青布鞋、皂布巾,打扮成平民百姓模样,以避战祸。可见当时平民男子是穿裙的。在画家戴进的《太平乐事图》中,骑在水牛背上和步行的农人都穿着短裙,即那种围在腰间,一圈皱褶,长仅及膝的裙子。裙子里有长裤或短裤。如今京剧中丑角店小二的典型服饰形象。还保留着这种皱褶短裙的基本造型。
肖像画中留下最多的是*和文人的形象,大多戴儒巾或四方平定巾,穿大襟长衫,有的还手拿拂尘。扬州西部明代墓穴出土过一套士人服饰,其中有拖着长长垂角的儒巾,有镶着深色缘边的圆领宽袖斜襟大袖衫,还有高筒毡靴。类似的配套服饰形象被保留在京剧的剧装中,以致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文人雅士。
明朝女服更是优雅贤淑,汇集了中国古装仕女的装饰、情态之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明朝服饰继承了唐宋服饰的精华。明以后直至今日,大凡描绘古代女性、神话女性的视觉形象,一般都取明装。明朝平民女子多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色、绿色、桃红,不许用大红、鸦青与正*,以免混同于皇家服色。
最能体现明代女装特色的是长长的直至膝下或裙边的坎肩,当年被称作“比甲”,织花面料上再施刺绣,领处有镶上的领抹,对襟处缀以玉佩,更显出中国工艺美术的传统装饰特色。明女着比甲的形象在明朝仕女画中随处可见。明朝女性以身材修长为美,而比甲恰恰能在视觉上给人苗条、挺拔的印象。
古代男装明朝女子的襦裙装与唐代女服相比,少了几分雍容,多了几分恬静,也不像宋代女装那样过于拘谨和板直。细看起来,那些着襦裙装的妇女,不似唐女般张扬、任性,只是安静、端庄地穿着窄袖或宽袖襦衫和肥瘦适中的带有织花图案的长裙。腰间常有打成蝴蝶结的腰带,腰带的两端长长地垂至膝下。一般在腰带的右侧垂下一串绦带,中间打成八宝结或蝴蝶结。结与结之间穿着玉佩,也有人佩着披帛,成年女性的头上也戴着簪钗。总体看来考究但不奢华,很雅致。
明朝襦裙的款式与整套搭配后的形象,比较接近宋代襦裙装,只是在侍女、丫环等年轻女性穿着时,常爱加一条短小的腰裙,大约是为了干活或活动时不弄脏长裙的缘故吧。此外,由于有个腰裙,等于多了个层次。我们从明朝绘画中看到,年轻姑娘们的腰裙不会平展地垂在腹臀部,它会因质地柔软而出现自然的褶皱,于摇曳的动感中更添几分俏皮,如果再配上头部的环髻或丫髻,更显得活泼秀丽。
随着元明戏曲小说文学的繁荣与刻坊书肆的发达,木版插图兴盛起来,不论数量和质量都极极为可观。文学作品中的数百幅精美插图,留下了众多民间服饰形象,有文人、淑女、丫环、老妪、舞者、村姑、车夫、渔父、艄公、随从、僧侣、童子,有脚夫、乞丐、衙役、农民、商人、还有绿林好汉、有牛背牧童……尽管故事叙述的不都是明朝的事,但由明人刻制的版画文字插图,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服特色。
明人着装与明朝肖像画有着如影随形的关系,服饰丰富了画面,绘画记录了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