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5: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9:15
秦国,位于当时中国的西北方向,是为了防守西部的野蛮民族西戎而设立的。秦襄公因为救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
秦穆公时,四处征伐,扩大土地,使秦国成为强国。后来,秦国内乱,魏国强大,抢夺了秦国的河西之地,战国初期的秦国是个很一般的国家,当时土地广大的国家是楚国。为什么秦国能变得很强大,最后能灭了其他国家呢?这就要说到一个少见的天才人物——商鞅。
在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初期,秦孝公不甘心被其他国家欺负,秦孝公发布了招贤令,“谁能出奇计使秦国强大,我封他为大官,并给他封地”。秦孝公的招贤令没有*国籍,哪个诸侯国的人都可以来应聘。招贤令也没有要求必须要有秦国某个城市的户口,学历也没有要求。这么宽的条件,导致各国去找秦孝公求官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应聘的人是夸夸其谈、无真才实学之辈。某一天,从魏国来了一个叫卫鞅的人,他引起了秦孝公的重视,他留在了秦孝公的身边。卫鞅是法律专业出身,他很重视法律。
卫鞅在秦孝公处待了二年,他说,现在天太沉闷了,死气沉沉,这样不行。要打大雷,要下大雨!要电闪雷鸣!若想要增强秦国的活力,要大变法,重要的东西要推倒重来,才能使秦国强盛。
秦国的老一辈们对变法很反感。卫鞅说了一段很霸气的话:“在刚开始决策时,不能和老百姓一起考虑;在决策成功后可以和百姓一起庆祝。有大道德的人和习俗不一样,成大功的人不和老百姓一起谋划。这就是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效法过去的原因”。卫鞅的这句话类似于《论语》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说可以带着老百姓干,不要给他们解释原因。卫鞅又说,“聪明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遵守法律;贤德的人变更礼仪,没出息的人受制于礼仪”。简言之,卫鞅的意思是要制定规则,而不是受制于规则。要与众不同,别出心裁,才能干大事,才不会是平庸的一个人。卫鞅的话换成时髦的说法,就是要大创新,创新才能强国。性格叛逆,富有创新精神,且有大志的秦孝公赞同卫鞅的说法,开始变法。
勇于变法,勇于创新,才能使秦国强大。卫鞅是个少见的创新型人才,秦孝公也是少见的创新型君主,两个人合伙,干起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将百姓组成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实行连坐制度。告发犯罪和斩敌头同赏,隐匿不报和降敌同罚。有军功受上爵。私斗要被刑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赋役。不好好干活因懈怠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奴隶。宗室没有军功的不能享有宗室的地位。明确尊卑爵位等级,按等级确定田地、奴仆侍女及衣物。有功劳的有荣誉,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裕也没有荣誉。
上述法令有什么用呢?简单地说,建立百姓联保体系,互相监督,从小处做起,保卫各处的安全。军功有赏,私下打架斗殴要被重罚。鼓励生产,惩罚不好好干活的人。宗室也要立功,光靠着祖先的宗室身份不行了,等等。
这里最重要的是对军功的重视,国家自上而下重视军功,从宗室到普通老百姓,都重视勇猛,这为秦国后来不断征伐各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卫鞅的这个变法,动了宗室的奶酪,这可不行啊。宗室们开始发动*。法令颁布一年,秦国老百姓到都城上告说新法不便的人有数千人,太子也抱怨。这样太子也犯了法。卫鞅说,太子要继承大位的,不可以施刑,所以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在老师公孙贾的脸上刺字。没人敢提出异议。可怜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不知道是否真的参与了反对卫鞅,反正是都处了刑罚。
评论:法律成了卫鞅说了算,随意处置太子的老师,率性,任意行事。公子虔很能隐忍,之后他闭门不出八年,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我在这里的一个疑问是:处罚太子的老师,秦孝公对此有何意见?无条件支持卫鞅?若是支持卫鞅,那么处理了太子的旧老师,该给太子更换新老师了。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新老师呢?还用原来的旧老师,那么不是让太子登基后收拾卫鞅吗?
法令实行了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老百姓民勇于打仗,不敢私斗,乡野都得治理得很好。当初说新法不好的人中,有一些人来拍卫鞅马屁,说新法很好。卫鞅说,这些都是乱法的刁民!法律不可以评论!卫鞅把这些人都发配到边疆了。
评论:卫鞅太过分了,他把自己等同了君王。他不需要支持者吗?把反对他的处理了,把投降他、赞成他的也处理了,这样以后谁敢支持他?他的心思太难以捉摸了。
卫鞅主持秦国迁都咸阳(今天陕西西安的西边的咸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于一室,把小乡合并为县,全国设31个县。卫鞅废除井田制,打破土地疆界,统一斗、桶、权、衡、丈、尺这些计量单位。
评论:建立县,废除井田制,统一计量单位,惠泽中国久远。
卫鞅主张伐魏,秦孝公同意,派他带兵伐魏。魏国派公子昂带兵来抵御。两军相见,卫鞅派人给公子昂送信,说“童年时咱们是好朋友(卫鞅小时候在魏国生活),现在同为带军的统帅,我不忍心攻打您,咱们会盟,畅饮一番然后罢兵,这样使秦、魏国的百姓安定”。公子昂上当了,来与卫鞅相会。两人会盟完毕,喝酒时,卫鞅埋伏的甲士冲出了,俘虏了公子昂。卫鞅趁势攻打魏军,魏军没有防备,秦军大破魏军。魏惠王害怕,献出了河西之地,双方讲和。
秦孝公封给卫鞅商於地方的十五个县,所以卫鞅号称商君,也称商鞅。
评论:为秦国立下大功,该重赏。但卫鞅不守信用,这让人很害怕。不守信用的人,谁敢和他交朋友?不守信用的人,也让君王害怕。
秦孝公去世后,太子继位,这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个有为的大王,但他记恨着商鞅当年刑罚他老师的事,他要报复。公子虔有个徒弟告发商鞅要谋反,秦惠文王派军杀了商鞅,并车裂尸体来泄愤,商鞅全家被杀。秦惠文王杀了商鞅,但保留了商鞅之法,让秦国得以继续强大。
评论:为政要刚柔相济,一味的严刑酷法,是不行的。赵良当着商鞅的面说商鞅欺凌贵族大家,残害百姓,仗着秦孝公的宠爱,用武力维持自己的统治。商鞅的失败,在于不得人心。若他得了民心,商鞅就不会死了吗?答案是悲惨的,商鞅得了民心,也会被杀。功高震主,商鞅在秦国当政了将近二十年,他应该及早抽身,让权给君王。赵良的意见是让商鞅离开秦国,不要商君之地了,他的这个离开秦国的方法更安全。商鞅没听赵良的,五个月后,商鞅就被杀了。
商鞅建立了让秦国强大起来的法律制度,收回了河西之地,对秦国有大功。商鞅死后,秦惠文王沿用了商鞅之法,实际上是肯定了商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