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炒作怎么能体现价值,谁还会去参与没价值的产业投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6: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8:11
浩庭:艺术不炒作怎么能体现价值,谁还会去参与没价值的产业投资?
面对以下对艺术品市场的抨击:单浩庭告诫藏家、艺术家------艺术不炒作怎么能体现价值,谁还会去参与没价值的产业投资?
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是“当代艺术”。三年前才卖10万元不到的一张画,现在要卖2000万元。
当代艺术的拍卖天价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成交,还是一场*?
当代艺术拍卖天价*和暴利内幕
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热,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从价值意义上看,80%的艺术资本投入写实油画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要么是一个很无知的选择,要么存在着一种市场运作集团幕后的故意欺诈。
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是怎么玩的
艺术拍卖“天价做局”的暴利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元左右收购。一年后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元。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第一年,我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每次送拍把每张以三五十万买来的画价格标到1000万,如果没有买家接手,就由混在竞拍人群中的自己人举牌“假拍”。这种“假拍”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为一千万就算按5%的佣金算也至少要付50万元,我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我“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我都只付20万佣金。
为什么卖不掉作品也要玩“假拍”游戏呢?一个是有广告效应。最近两年中国的新闻传媒只要一听到一个拍卖“天价”数字,就会一窝蜂跟着报道,如果要在这些媒体上登广告的话,恐怕100万也不够。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钓鱼”:拍卖会上将天价作品卖掉,其实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前两次拍卖会没有将天价作品出手,到第三次拍卖会也许就会出现一个不了解行情的新收藏家,一激动就把天价作品买走了。
“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前者是真想收藏当代艺术,后者是把艺术拍卖会当做股票市场来投机一把。
这些年一些艺术炒作集团的策略是跑到纽约、香港的国际著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这种“天价局”主要是忽悠东南亚的华侨和国内的新贵阶层,华侨和新贵觉得国际知名的拍卖公司总不会有诈,实际上想错了。
表演价与天价轴心价值标准链
“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也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新买家。
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画被标到2000万元拍卖,他们没有分到1000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的价格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有好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
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一些三四流画家以及年轻的70、80后画家也紧跟着模仿拍卖天价的绘画风格。
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一部分拍卖明星画家早期在中国范围内还称得上有语言探索和先锋姿态,但被资本集团下订单后,开始将艺术“企业化生产”,或者“成批生产”。订单太多了,自己画不过来就找“*手”画。有些大哥画家找出一些现成图像拼贴修改,然后出一摞“电脑效果图”扔给助手照着画,助手画完了,自己添几笔调整一下,签个名,然后一卖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现金。有些没找助手的大哥画家,则是画法越来越简化,比如“细密画法”改为“狂草画法”,一个人物的脸原来要80笔画完,现在只用了40笔。这在江湖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
“谎言共同体”之下的“大腕”文化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公众和艺术投资人在艺术知识的掌握上与专业艺术圈有一个“时间差”。艺术圈不认为是前卫的东西,社会公众和新贵阶层这几年刚刚开始觉得很前卫;艺术圈不认为国际双年展是很重要的学术标志,社会公众和艺术投资人才刚刚开始对威尼斯双年展产生敬仰。这就为各种“伪前卫艺术”、“伪当代艺术”和夸大自己艺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群体预留了欺世盗名的空间。
以北京798等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不断地将艺术创造变成一种符号生产的个人产业。从网络、杂志、艺术史、民间艺术、卡通漫画、影视剧照,甚至从医学、生物学、军事武器书上寻找一个个现成的图像,然后抄袭西方艺术的语言方式,将别人或集体发明的图像修改成自己的符号,通过资本和市场炒作变成“知名符号”,只要这个“知名符号”出现在画布上就很好卖。然后在艺术市场上做价格。利用国内的新收藏家不太懂艺术,让他们以为这是原创的前卫艺术。完成了这一轮资本和名声的原始积累后,再利用资本盖更大的工作室,请助手帮自己做作品,参加各种国内外展览和买各种学术杂志版面学术包装,利用新收藏家和国内不了解国外情况,夸大自己在国外展览的重大影响。在搞定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打开欧洲、美国、亚洲的艺术市场。
这就是当代艺术资本化之后的“大腕”文化,这描述起来太像冯小刚的电影《大腕》。行外人也许不信,当代艺术圈实际上的商业游戏和“大腕”作派其实比冯小刚电影更牛。
东早
艺术家投资自己“做自己的局”(专家访谈)
“当代艺术的'天价做局’其实就有艺术家本人的参与,这几乎成为艺术圈一种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方法。”一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考虑到被访人的要求,此处隐去他的真实姓名,被访人是一位资深艺术投资顾问。
问:目前这种在拍卖会上“做局”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答:对于很多拍品,在落槌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大概能拍多少钱,谁会买了。基本上现在市场上价格超过100万美元的都会有所谓的“局”在里面。因为一个高价的产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问:一般都会有哪几种方式?
答:其实,做局的“托”也分几种。有一种方式是艺术家自己参与炒作。可能在一场拍卖会之前,这个艺术家的遍布各地的收藏家或者经销商会接到电话,内容大致是:如果你帮我买下这件作品,那我会再送你两件。这对藏家来说非常合适,比如这个艺术家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00万人民币,经销商通过画廊或者二级市场卖到150万,中间他可以赚到50万。如果这个经销商能在拍卖会上以300万的价格买下这件作品,艺术家还会送给他两件,这样,用300万的成本,拿到三件作品,一转手就能赚150万,所以一些藏家或者经销商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问:你知道的这样操作的艺术家大概有多少个?
答:不会少于五个。像一些画大脸系列的,岳敏君、俸正杰、祁志龙、尹朝阳,他们都做过这种局。目前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样下去很容易失控,今年的春拍已经显现出这种做法的恶果了。
问:也有画家自己把作品买回去的情况吗?
答:坊间流传说这一“优良传统”是从曾梵志开始的。曾梵志早已是商业上非常成功的艺术家。很多画家本身就是投资家,投资的是自己。
问:以张晓刚为例,他的作品拍卖价格已经到了几千万了,但是他真正能拿到的有多少?
答:他最近两年的画应该还没有出现在二级市场上,他的风景系列(新作),按照一平方米算的话,他大概能拿到100万人民币。一张大画好点的话也是在100万美金之内。
问:“F4”的庄家都是西方人?
答:对,西方的庄家手里有“货”。像张晓刚和岳敏君,都在几年前参与了美国一个基金会的计划,这个基金会的老板据说是开夜总会的。他们买断了几个画家两年内的所有作品,价钱应该每人不超过100万美元。然后这家基金会就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幅度拉升这些艺术家的价格。有的艺术家像岳敏君,国内的藏家很少有他的作品。
问:你觉得中国艺术家的拍卖价格很快就会过亿吗?
答:按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整个经济规模来看,过亿是迟早的,也是理所应当的。只要这个过程是合理的,作品是优质的,让各方面都心服口服。因为很多人用在这方面的钱还没有花完。我担心的是干扰这些热钱做出决定的因素。
单浩庭:没有艺术机构的炒作,显现不出艺术的珍贵,谁还回去掏钱收藏艺术,艺术品市场还会火热吗?格力空调、海尔冰箱本身就保质保量,为什么还要花几千万在央视做广告?
过度的抨击就是扼杀市场!艺术家、藏家跟着起哄就是搬砖砸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