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6: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03
明宣宗宣德年间,在运河边上的西河务镇里住着一对姓刘的老年夫妇。家中开个小酒馆,生活还过得去,只是有一点不如人意,老两口年过60还没个孩子。
这年冬季有一天天降大雪,傍晚的时候有父子两人到酒店来投宿。那儿子年少模样俊秀。老者说他姓方,本是京城禁卫军中的军士。儿子乳名申儿,今年12岁了。他们父子二人要回山东济宁老家,只因天降大雪,不能行走,所以才不得不来这里投宿。刘公听了便让他们住了下来,还招待他们饮食。可是没有想到方公年迈体弱,路上受了风寒,在当天夜里就病倒了。申儿本想为父亲请个郎中来看病,可是盘缠已经用完,拿不出钱来,急得直哭。刘公见了,便安慰申儿几句,亲自到镇上请了郎中来给方公看病,可是方公吃了郎中的药并不见好,没过几天便去世了。刘公为他置办了棺木,并把他安葬在房子后面的空地上。然后,刘公对申儿说:“我本想让你回乡去找个亲戚来把你父亲的灵柩运回老家去,可是你现在年纪太小,不如先在我家住着,等有人去济宁府时你再跟他们一起走怎么样?”申儿听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您老对我们父子的恩德,我今生今世报答不完,我怎么能说要走呢?您老正好没孩子,如果不嫌弃,我就做您的儿子吧!”刘公夫妇本来早就有收养个儿子的打算,听申儿这么一说,真是喜出望外,便忙扶起申儿,以儿子相称,改为刘姓,又不忍埋没他的本姓,就以他的原姓“方”为名。刘方对刘公夫妇十分孝顺,脏活累活自己干,好吃的东西留给父母吃;刘公夫妇也像亲儿子一样对待他,一家三口生活得和睦而幸福。
两年之后,有一天突然天降暴雨,运河水猛涨,来往的船只大多被洪水吞没。人们在洪水中捞起一个人,是个不满20岁的少年,已经是气息奄奄了,可是手里还死死抓住一个竹箱子。刘公把他背到家里,给他换了衣服,问他是哪儿的人,为什么到了这儿?少年回答说:“我叫刘奇,是山东人。三年以前跟我父亲进京赶考,不幸城里正流行传染病,父母都得病死了。我无依无靠,没能力把父母遗体送回老家,只好把二老火化,想带着骨灰回乡。不料乘坐的小船被洪水淹没,行李也被冲没了,现在已无法回乡了。”刘公听了,深表同情,便资助了他一些盘缠,让他上路了。
一个多月以后,有一天刘奇突然又背着竹箱回来了,他对刘公说:“家乡黄河决口,村里已被洪水冲得片瓦无存,我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希望您能借我一块地安葬父母,我一定做牛做马侍候二老。”刘公答应了,于是他便和刘方结拜为兄弟。两个人同眠同食,友谊一天比一天深厚。刘奇自幼饱读诗书,他就利用空闲时间教刘方读书识字。刘方本来天资聪颖,所以进步也很快。转眼过了两年,刘公夫妇因病去世,兄弟二人万分悲痛,如同死去亲生父母,他们为二老操办了隆重的葬礼,又商量着要把三家老人合葬在一地。刘方的母亲当初葬在京城,所以他便特意去京城移来母亲的灵柩,与父亲合葬在一处。于是三家老人的墓便鼎足而立。
诸事办好之后,二人便将酒店停了,另开了布店,生意十分红火。镇里有钱的人家,见兄弟二人聪明能干,便派人来提亲。刘奇几次都想答应,只是刘方执意不肯。刘奇不知刘方打的什么主意,但也不好勉强,于是婚事便搁置下来。一天,刘奇见燕子在梁上筑窝,便在墙上题词一首:
营巢燕,双双雄,朝暮衔泥辛苦同。
若不寻雌继壳卵,巢成毕竟巢还空。
刘方见了,笑着吟咏了几遍,随后也提笔和道:
营巢燕,双双飞,天设雌雄事久期。
雌已得雄愿自足,雄兮将雌胡不知。
刘奇读罢,大吃一惊,心想:我这个弟弟难道是花木兰吗?难怪他那样柔弱娇嫩,即便是盛夏酷暑也合衣而卧。如今推测词意,绝不会错了。但又不好贸然询问,就假作不懂词意,让刘方再和一首。刘方就又写道:
营巢燕,声声叫,莫使青春空岁月。
可怜和氏璧无瑕,何事楚君终不识。
刘奇见了这首和词,便脱口道:“弟弟原来是位女子。”刘方一听,羞红了脸,没等解释,刘奇便问道:“你我情同骨肉,本来不必隐讳,可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刘方皱起了眉头,痛苦地说:“我家本来寓居京城,因为母亲病故,我才随父亲还乡。害怕路上不方便,父亲便让我扮成男孩子。后来父亲又病故,没能与母亲合葬,所以不敢改装,想找一块安身之处,将父母合葬,再变换服饰。后来父母合葬的事办完,我原想向兄长说明,但又考虑家业还小,我如嫁了人,怕你独自一人难以支撑,所以迟迟没有向你说明。”刘奇说:“你我多年同床而眠,恩爱如手足。看你词中意思也想伴随我,我也绝无再娶的道理。我们从前是兄弟,现在做夫妻,恩义两全,这不是天作之合吗?”刘方说:“我已经考虑很久了,我们三家的先人都葬在这里,如果我抛下他们离去,心中不忍。如果兄长不嫌弃,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一起侍奉三姓的香火。”当天晚上,两个人便分床而卧。第二天,刘奇到镇上请了一位长者为媒,选择吉日祭告了三家的先人,然后便成了婚。这桩婚事轰动了镇内镇外,人们都传为异事,于是便将刘奇、刘方居住的地方称为“三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