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洪洞大槐树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6:37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古老民谣,在年复一年地口耳相传中保留下来。这些民谣,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从那些古稀老人低沉而沧桑的声音里流出来,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遥远而漫长的故事。那么,洪洞大槐树的背后,到底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还得从元末明初时期开始说起。



元朝的统治者们虽然善于征战,却疏于统治,侵略扩张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民力财力,使得百姓税负越来越繁重。再加上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本来就容易引发抵触和争议,因此,在元朝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事件络绎不绝。然后朝廷又会派军队去*起义,如此循环往复。而比战争更可怕的,则是自然灾害。


元朝的自然灾害特别多,九十八年内共发生有记录的大型水灾九十二次,旱灾八十六次,冰雹灾六十九次,蝗灾六十一次,歉饥五十九次,地震五十六次,风灾四十二次,霜雪二十八次,疫灾二十次。“连年饥馑,民不聊生”,甚至出现“禾不入土,人相食”的惨状。以至于《中国救荒史》的作者邓云特先生都不得不在文末感叹:“可知元代之灾况,较其前之任何朝代,皆严重多矣。”


可以说是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共同摧毁了原本骄傲而庞大的元帝国。朱元璋推翻元朝,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而与此同时,一起被毁灭的还有人口和经济。无数的人死于战乱、死于饥寒、死于飞来横祸。不少地区都因为人口太少而不得不降低地区的行政等级。而到了明朝初年,全国人口只剩下不到一千万。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广等地都变成了人烟稀少、田园荒芜,一片萧条景色。



相比之下,山西则非常幸运,没有遭受过太多的自然灾害。而且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山西也没有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主战场,而是相对平和地完成了政权交接。所以在全国其他地区民生凋敝的时候,山西依旧是人口稠密,农田肥沃,百姓衣食丰足。


明朝以后,政局逐渐稳定,天灾也不再那么频繁。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大片本应该长着麦穗和稻谷的土地因为无人耕作而变成了荒地,当然觉得十分可惜。“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他下令让山西地区的人向外迁移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从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一共有十余次的移民。六口之家,去其三四,前后人数达一百多万。数十年后,才使得中原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


古代中国人一向安土重迁,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实属罕见。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背井离乡,首先是由于明朝*的强制要求。其次因为这些迁走的人通常都是一些山西的贫民,通过迁徙到中原垦荒,他们可以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田地,头几年不用缴税赋,还能得到*的奖励。这是他们改善生活,乃至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



但是中国人毕竟是恋家的,他们在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的同时,也带走了对故乡的眷恋。其中,山西洪洞大槐树就是最大的一个移民登记点。要移民的人们到这里集合,报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背着行囊,走上奔向远方的马车,一去不回。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这株大槐树栽种于汉代,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根深叶茂。古人多不识字,更没有GPS,跋山涉水之后,他们或许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大槐树因为本身年代久远,是很多人一出生就看到的。又是移民的登记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批人心目中故乡的标志和思亲之情的投射。于是这些迁移到外地的山西人唱出了“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样的民谣,并且把它教给了自己的儿孙,引导着他们来到大槐树下寻根。



现在我们看到的洪洞大槐树早已不是原来的那棵,而是在原来的槐树的位置上,用钢筋水泥重新还原成的。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成为了国家5*景区,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民间祭祀活动为特色的5*景区。


曹文轩在散文《前方》里说“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这大概就是大槐树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什么在人口迁徙日益频繁,乡村文化日益衰落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人,对钢筋水泥筑成的大槐树念念不忘的原因。


参考文献:《中国救荒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7:55

河北省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说,自己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来的。如果接着要问:为什么迁移呢?那就得从“燕王扫王”说起了。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守大都(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火文)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说则为“燕王扫北”。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村庄毁去十之*,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河北这块地方“青辚白骨”,“怵惊心目”,满目荒凉。而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风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片升平景象。 “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经济。永乐初年,诏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于是,当时的**便在洪洞县设立一个移民机构,专门办理移民事宜。相传此处有一棵老槐树。故河北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29

大槐树的来历

洪洞大槐树,又叫古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在洪洞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正如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历史起源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且是交通集聚地,明朝*便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的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寺旁的大槐树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为此,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鹤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来自山东、河南等18个省市的移民后裔也经常聚首古槐遗址,缅怀600多年前大槐树百万大移民的沧桑历史,形成了“大槐树寻根”的独特风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21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现在古大槐树为中国国家4*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祭祖。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予以残暴的*,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二年,宦游山东的洪洞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祭祖堂里供奉着所有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姓氏牌位,总共1230个,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众,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十八个省,五百县,有的还远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大槐树楹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誉延嘉树;荫庇群生。
  [编辑本段]洪洞大槐树景区景点
  主要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槐香桥、鹳鸣桥、莲馨桥、同源渠、过厅、迁民壁画、牌坊、茶室、一代大槐树遗址、二三代大槐树、石经幢、千年槐根、新塑大槐树、思源潭、献殿、祭祀广场、祭祖堂、洪崖古洞等景点。
  根雕大门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根字影壁
  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槐香桥
  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沧桑巨变无奈老槐逝然,但悠悠槐香荡漾于中原、华夏,萦绕于故土新居,萦回在千万移民后裔的心肺之际,这是思乡之情,这是恋祖之情,这是难割难舍的同根同源之情。“槐香”又曰“怀乡”、“槐乡”,正是“望乡更觉香,回乡香愈浓,香飘千万里,怀乡情更切”。
  鹳鸣桥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老鹳窝是一个情结,世世代代为移民后裔魂牵梦绕,它是老家的标志,是祖地的图腾。六百年来,汾水之弯,槐荫之下,鹳鸟群栖,戏水觅草,追逐鸣啭,声犹在耳。游子思乡之情,因鹳鸣而愈浓,移民恋祖之怀,缘鹳鸣而愈切,今回故乡踏故土,偿先辈之愿,叙宗族之情,连源流之谊,续世代之好,果如鹳鸣之韵,绕梁回野,久久不绝。
  莲馨桥
  洪洞自古就有莲花城的美誉,盛产莲藕,盛夏而后,到处莲花盛开,花香沁人,整座洪洞城都被莲花包围。道光进士、洪洞玉峰院讲席,祁宿藻《故乡吟》中有“一经莲桥花满城,问津疑是桃源渡。”的诗句。莲花是圣洁之花,君子之花,“莲馨”谐“连心”,寓意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心。
  同源渠
  同源渠,顾名思义,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融汇于整个华夏民族,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只要是大槐树的后裔就能在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踪迹,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过厅
  这座过厅为五间三开一启的过厅。门厦琉璃盖顶,吻兽齐全,正中檐下书写七绝二首。第一首意为:所有移民后裔都是杨侯国人—洪洞人,这并不是没有根据,众多的私家碑记、谱牒都有记载。第二首意为:北京、河南、山东以及安徽滁和一带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请不要担心互相误认,关于小脚趾为两瓣的古老传说就是我们相认的凭据。
  迁民壁画
  这幅迁民图是根据明代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由卢保桐先生绘制而成。反映了当时迁民的悲壮情景。据正史记载明初规模较大的移民有十八次,整个移民过程历经洪武到永乐先后近50年时间。移民在广济寺外大槐树下集中报名登记,领取外迁用的凭照和盘缠后迁往各州府。
  牌坊
  这座牌坊建于*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
  茶室
  茶室,建于*三年,专供游客歇脚休息、品茶聊天的场所。面宽10.45米,进深4.77米,面积不大,脊高一般,形貌与民居无异,意义却不一般,它是为接待远方归来的游子而特意兴建,匾额与楹联所表述的也正是这种老家与归客之间的亲情。
  一代大槐树遗址
  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三年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
  二、三代大槐树
  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石经幢
  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及佛像。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珍品。
  千年槐根
  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
  新塑大槐树
  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
  思源潭
  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移民先祖当年从这里开拔外迁,开疆拓土,但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对故土的思念。几百年后,移民后裔也绝不会因时间的遥远而淡忘对自己源头的眷恋。在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掸尘净手,以虔诚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
  献殿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祭祀广场
  “祭祀广场”位于“一堂两阁”正前方,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游人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阔。
  祭祖堂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 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洪崖古洞
  “洪崖斩壁”、“古洞连云”是洪洞八景之二,洪洞县名的来历是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为演绎洪洞这一胜景,修建了此“洪崖古洞”。“洪崖古洞”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南北长40米,东西宽20米,崖高16米,洞高4米,宽2.5米,洞内蜿蜒曲折,可供游客参观游览。
  [编辑本段]相关影视
  2006年《大槐树》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Lycoris Recoil》泷奈千里走单骑救千束,她们还真有夫妻相 美少女、热兵器——起底《lycoris recoil》的流量密码 西方的饮茶礼仪 天津 大众卡 什么叫“大众卡是按天扣费的” iPhone发送短信技巧你知道吗 收不到手机短信验证码怎么解决? 人体一共有多少快骨头! 人体由多少块骨头组成其中头颅骨、躯干骨、四肢骨、各是多少._百度知 ...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内容简介 大家谁知道配电盘安装规范是什么 洪洞大槐树事件是怎么回事? 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如题 谢谢了 作为我国唯一民祭圣地山西洪洞大槐树,究竟有何独... 为什么五湖四海的人们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历史文化 洪洞大槐树什么时候祭祖啊? 怎样用芹菜包饺子好吃 芹菜包饺子怎么做比较好吃 芹菜饺子馅的做法大全 芹菜饺子馅怎样做 芹菜馅的饺子怎么做好吃 芹菜包饺子怎么办陷好吃 芹菜饺子馅怎么调才好吃窍门 请问芹菜馅饺子怎么做 怎样包芹菜馅饺子好吃 芹菜饺子馅的简单做法 芹菜馅饺子怎么做最好吃 芹菜饺子馅怎么弄 芹菜馅饺子,怎样调馅最好吃? 原来旧手机买了个新手怎么登陆? 谁能讲讲洪洞大槐树的故事? 洪洞大槐树的历史 2011年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举行时间? 洪洞大槐树:被称为“根祖”的大槐树,到底有多大?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共有多少姓? 洪洞大槐树祭祖日记400字 淘宝上怎么查看别人的会员名全称 怎么查找别人的淘宝会员名 洪洞大槐树祭祖的日记 当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究竟流放出来多少个姓氏? 淘友,怎么看到对方淘宝号? 洪洞大槐树的由来是什么? 在淘宝上怎么看别人的账号呢? 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多大? 知道卖家的淘宝会员号怎么找到对方 被称为“根祖”的洪洞大槐树,究竟有多大呢?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个姓氏呢? 怎样知道别人淘宝用户名和密码是什么 在手机上怎么查看淘宝会员的级别,不是卖家的级别... 通过对方支付宝账户,如何查到他的淘宝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