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狂 观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4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09:04
影片伴随轻快的圆舞曲音乐开始,这是一个现代都市喜剧电影。
我的观赏:【曾经以为喜剧都是浅薄的只是逗人一笑罢了,直到接触卓别林、周星驰等人的电影才明白喜剧只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同那些剧情片、历史片、战争片等一样有意义,给人某种程度上的启示。】
1980年某商场二楼女装部的范思哲、古琪、圣罗兰、阿玛尼、迪奥等名牌专柜之间发现一个三个月大的弃婴。这个弃婴叫方芳芳(张柏芝)。2006年,芳龄24岁的方芳芳带领小朋友们到商场买汉堡包,自己却因看见一个80年的LV限量版的包包而拼命抢购,大量买下各80年代名牌限量包,陷入疯狂购物的状态,沉醉于购物的乐趣,忘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等她发现自己忘了照顾小朋友们而着急时当场被解雇,雇主建议她去看精神科医生。
我的观赏:【购物狂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疯狂购物行为,他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方芳芳一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要买,尤其是自己出生那年(80年)之后的名牌限量包,非买不可。她在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之后就会融入一种兴奋状态而忽视周围其他事物,她不由自主地忘却一切只为满足当时购物的*。
购物狂主要是一些精神孤独、身心受损或是妄自菲薄的人企图依靠疯狂采购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而现代的信用卡结算方式更助长了病情的发展,因为患者已不能及时发现钱包早已掏光。在中国购物狂多为女性,疯狂购物与大多数女*情脆弱、富于幻想、喜爱浪漫的特点有关,更何况一些商品对于展示女性的魅力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设置在购物大厅中的广告及播放的画面音响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女性往往经不住这些*。一些错误的诱导,如“购物是享受”、“购物有益健康”,甚至把购物说成能够治疗心理疾病,在女性潜意识里更容易接受这种说法。最主要的问题是现代女性缺乏健康的压力宣泄渠道。女性由于参与体育活动、抽烟及喝酒的行为很少,心理补偿与发泄的渠道较窄,购物往往就成了她们平衡情绪、舒缓压力与宣泄情绪的最佳方式。
方芳芳也许就是因为内心的孤独才成为购物狂的,因为购物时给她带来的快乐能够忘却心灵的痛苦,实际成为购物狂是用一种痛苦来代替另一种更大的痛苦,也是一种自我防御。】
茶餐厅内李简仁(*云)正在为吃什么午餐而发愁:咖喱角上火,烧春鸡麻烦,迷你干炒牛河太油腻,三明治又吃不饱......排在他后面的方芳芳帮助他做出了选择。两人买到午餐后巧合坐到一起,方芳芳把大部分刚才抢购的衣服帽子围巾穿在身上开始剪上面的标牌,连剪刀上都挂着个小牌子(现买的)。方芳芳告诉李简仁自己是一个购物狂,下午三点约了精神科医生,因为来早了逛着逛着又傻乎乎地买了一大堆东西,因为怕拿着这么多东西会吓着医生,所以尽量把东西穿在身上。方芳芳上楼后发现诊所刚好招*,自己又是*专业毕业,于是决定又看医生又应征。她没想到刚才楼下遇到的患有选择恐惧症的李简仁竟是自己的心理医生。方芳芳为看时装杂志而学会法文、日文和意大利文,她以前做过半年*但因那家诊所在一个大商场里,还没发薪水就用光了所有的钱,目前三个月没有工作,刷爆了20多张卡还欠下了很多私人贷款。因为谈话中交替涉及应征和看病的事情,所以二人不停地换位置,应征问题坐办公桌前、看病问题坐沙发。这时简仁的*周佳生(邵美琪)早产,方芳芳和李简仁来不及送她到医院,只好在商场里生孩子。方芳芳找来很多雨伞围住周佳生,并协助李简仁顺利将孩子接生出来,有爱心又细心又会买东西的方芳芳成为了李简仁的*,并经常帮助李简仁做出选择,二人的合作很愉快。
我的观赏:【李简仁既是心理医生也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可见并不是心理医生都没问题,实际上所有人都是或多或少有些问题的,不存在100%完美的人。李简仁患有选择恐惧症,连午餐吃什么都无法选择。选择恐惧症属于强迫思维,明明没有必要却无法控制地反复思考如何选择。这种人做事非常小心谨慎,自我保护意识很强。选择恐惧症也是一种强迫症。有强迫症的人一般幼年受到的教育很严厉,导致做事容易紧张,在选择时考虑的太多,生怕出错,畏首畏尾。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种:1、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2、害怕承担自己抉择的后果;3、对自我不满,将对自己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
在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要尽量坐得放松舒适一些,很多咨询室都有沙发给来访者坐。咨询室的物品摆放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在换位过程中方芳芳一直拿着自己的一大堆购物袋调来调去,看来那些物品对她很重要,即使知道放在诊室里不会丢她还是要把它们随时放在身边才安心。方芳芳是个孤儿,从小缺乏父母亲的爱,她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
在一次电视台对李简仁的采访中,简仁介绍道:“购物狂的英文名是shopacholic,属于impulsive disorders,冲动性控制失调行为。”方芳芳作为购物狂患者接受采访时说道:“从小到大,看到好东西就想买,不买就手痒,好象被蚂蚁咬一样,不舒服。不买二三十袋就不肯罢休。”并展示了她的收藏品。她的整个家里都堆满了各种买回来的物品,在家连走路都困难。她喜欢按牌子分批,一看见就会很高兴。“购物狂患者多数都是因为脑血清素过低导致失去控制能力,治疗时要用药来提高脑血清素,增强控制力;并建议找一份兼职增加收入,负债少了压力就会小一些,对病也有帮助;另外建议找一些免费的活动代替购物等。”方芳芳找了一份卖服装的兼职工作,帮顾客挑选好了衣服却不由自主地把顾客晾在试衣间门口,自己在里面试穿起来。结果当然是又被解雇。在被解雇时她还要问老板有没有员工优惠,临走又买回一大堆衣物。她每个星期都会去她长大的孤儿院,并带很多玩具回去。玩具多到小朋友们都不要了,连那里的修女都在求上帝拯救方芳芳,让她免受购物的*,远离信用卡的魔掌。“都市下人人都有压力,压力下有点不正常也很正常,一旦发现自己花得多了、买得疯了,就要看医生了。”
我的观赏:【方芳芳其实是很有爱心的,她每个星期都要回自己长大的孤儿院,并带很多玩具给小朋友。也许她自己的童年没有那么多玩具,所以才会把自己的渴望看做别人的渴望。就像我们的父母经历了物质极其贫乏的困难时期,所以在物质上尽其所能提供一切,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他们自己的心理补偿。
在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中,人们因压力而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一旦发现自己有问题就要尽快咨询医生,以尽早改善自己的状况。国内很多人都回避看心理医生,生怕别人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怕被人嘲笑。实际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心理问题,没有问题的人是不存在的。能够主动找心理医生的人比那些回避自己问题的人勇敢,至少他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也许一些人不来主动看心理医生是因为他们还能承受那种痛苦,一旦感到无法承受他也会来看的。有时候人要被*急了才会做出以前做不到的举动。
实际上很多心理医生经历的痛苦比常人还多,正因为他们曾经体验过所以才会对来访者很好地共情,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对方内心的痛苦,并且把战胜心理困境的经验和来访者分享,帮助他们更好地自助。】
方芳芳在买蛋挞的路上看中一个柜子,却遇到人争我争的何穷富(陈小春)。何穷富把柜子争到手以后又十分后悔买下柜子。他明明不是买蛋挞也不是买柜子,但是看见人买他就要买,买了又后悔。方芳芳建议何穷富去看心理医生,但何穷富嫌贵不肯去,于是方芳芳将自己知道的治疗购物狂的方法教给何穷富选择恐惧症:“当你想买一件东西,就想想有没有需要、买了之后放在哪里,当你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找个锣在耳边敲一下。”这种方法对穷富很有用。
李简仁和方芳芳一起看电影,在电影院门口会面时二人都发现自己病情更严重:方芳芳在来电影院的路上买了一堆东西,而李简仁无法选择在哪里看电影:A院怕冷气凉,B院怕着火踩死人,C院怕天花板倒塌。简仁决定用暴露疗法来治疗,即选择一样怕得最无聊的场景去面对,面对完就会知道怕得最无聊。方芳芳说天花板倒塌最无聊,两人一起到C院看鬼片。简仁说怕得想叫,芳芳也是,他们大叫之后发现会好一点,于是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继续大叫。
我的观赏:【暴露疗法是指让病人暴露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是治疗恐怖症和强迫症等神经症最常用的行为疗法。其治疗方式是使用与应激有关的诱发刺激,通过有步骤地反复暴露取得适应来消除病人的应激反应。简单地说就是你怕什么就把你放到最害怕的场景中,直到你逐渐适应,以后就不会那么害怕了。简仁和芳芳看恐怖片时都吓得想叫,叫出来就感觉好多了。适当的发泄是有益于身心的,如果找不到发泄情绪的方式也许会出更大的问题。】
方芳芳有很多东西买了很久没拆过,拆了很久没用过,用过又不会再用。她在教何穷富时说可以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卖,卖了的钱拿来付信用卡账。何穷富用方芳芳的方法来做地产生意,结果成功完成公司私有化。穷富的省钱老爸认为方芳芳很旺他们家,叫穷富去追她。穷富说芳芳没人和他争,有些犹豫。正当方芳芳为一大堆账单发愁之际,突然发现何穷富和李简仁分别名列香港年轻富豪榜38、39位,又同时接到二人打来电话说一起吃饭见长辈,方芳芳恍惚中同时答应二人。在为晚上的约会挑选衣物时芳芳遇到殿堂级购物狂陆医生。陆医生看见方芳芳手里拿着两双漂亮的鞋,说请方芳芳挑一双,自己要另一双。方芳芳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陆医生说自己是心理医生叫芳芳画一幅房树人的图给她看。芳芳画了一大一小的房子,一大一小的人,一大一小的树,且房、树、人在纸上各占1/3。陆医生看了图之后说芳芳比较喜欢蓝色那双,伸手去拿却被芳芳使劲拉回;陆医生去拿咖啡色那双,芳芳也死命拉住。陆医生说两双都喜欢就都买吧,芳芳说其实都要买只是不知道今晚约会穿哪双好。陆医生说穿蓝色的吧,因为那只手拉得更有力。
我的观赏:【房树人测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投射测验,用来研究一个人的潜意识,从画中的房子、人物、窗户等安排可以看出当事人潜在的心理冲突以及自己也没有感觉到的情绪。类似的投射测验还有罗夏墨迹测验,通过一张形象不完整的图,让当事人描述自己的想象来分析出其内心的潜意识,以及沙盘游戏,其方法和房树人测验差不多,主要元素也包括房子、人物、动物等。一般人喜欢这类游戏是觉得它好玩,可以探索内心世界,发现自己也不了解的另一面。但如果要体现测验的科学性,帮助当事人正确解读自己潜意识的话,则测验的解释人必须受过专业的培训,可以通过标准图像的对比,来了解一张图大概反馈出来的情绪信息,例如人物之间的距离、窗户的关合反映内心的安全感、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等。我没有接触过房树人测验,但我想芳芳之所以房树人都画一大一小说明她内心十分渴望爱,自己是那个小的,而大的那个就是母亲,那个可以保护她关爱她的人。
很多时候非言语信息比言语信息更能体现人的内心活动。人都会说谎话,但很难掩饰身体语言。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能多少看出一些他的性格特征或当时的情绪。陆医生说方芳芳更喜欢蓝色那双鞋是因为那只手拉得更紧,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她拉蓝色鞋更有力是因为她是左手拿的,她是左撇子当然左手更有力。一个动作背后的原因不止一个,要根据实际状况来看。其实芳芳恐怕连她自己的潜意识都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双,看到后面你就知道她最后选择的是咖啡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09:04
从《鬼马狂想曲》的怀旧风味,到《喜马拉雅星》的异域风情,再到《购物狂》的都市“疯狂”,离开杜琪峰的韦家辉一步一个脚印,在喜剧创作上渐趋圆熟;《购物狂》则表明他发掘生活细节的能力,是一部充满笑料与惊喜之作。
韦家辉进入后银河时期,日渐摆脱原来的阴暗诡异,作品绚烂缤纷,有如乱花迷眼。《购物狂》重走《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的时尚路线,回到光怪陆离、色彩亮丽的现代都市,敏锐地抓取当下社会现象,为消费时代作注解。
该片可谓是绝佳的文化研究范本,以*方芳芳为中心,以漫画化手法刻画了一群亚健康患者,分别有超级购物狂、选择恐惧症、低贱俗购物狂、吝啬鬼、既爱花钱又小气的人格*者、既嗜赌又爱讲粗口者、渴睡症患者,等等;韦家辉将各种症候放大到极至,形成夸张惹笑效果,实在写尽都市压力下心灵的扭曲,人性的异化。
如果说消费主义是探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影片中人已为物所彻底俘获,离开物,人都是空虚无聊的个体,只有在无节制的金钱支出中,他们才能体验快感与获得满足。
亚当•斯密说“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而片中的方芳芳甚至可以在失业的时候也只顾消费,纵使欠债如山,也不能阻挡她对各种名牌的向往。丁叮当是低贱俗购物狂,一门心思扫罗仿冒品和便宜货,无疑是善意嘲讽世人的贪小便宜心态。穷富最匪夷所思,既遗传了天生老爸爱花钱的基因,又受到后天老爸的省钱教育,因此导致性格*,连名字也是自相矛盾,令人喷饭。
以上三人连同殿堂级的购物狂陆小凤,不买东西就手痒,买了却又弃置不用;于他们来讲,购物不是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出于心理依赖和虚荣驱动,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麻木地、惯性地消费数字符号。他们就像无数盲从消费者的缩影,折射都市中人面对物质*的贪婪占有*,以及缺乏自制力的身不由己。
简仁(他与陆小凤一样,本身都是心理医生,这也是充满反讽意味的地方)却又与以上四人相反,他患的是选择恐惧症,面对丰富多元的商品,往往犹豫不决,点餐的时候担心这个会得病那个没营养,就连打人的时候选择哪种功夫也不知道,这又是欠缺安全感、自主力低下的表现了。
最搞笑莫过于,商品消费终于影响了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片中的两男两女,在择偶问题上竟也想囫囵通吃,或者说分不清到底爱谁,令人捧腹,也倍感悲哀。不过这毕竟是一部要让观众看得开心的贺岁电影,在蜚声全球的心理学家陆小凤的聪明策划下,上演了一出抢妻游戏——占有固然有快感,但失去总还不至于无动于衷。经过无数回合的颠来倒去,他们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和真爱,各种心理疾病也不治而愈。
总之,韦家辉通过展示片中人物种种异于常人的惊世之举,描绘出一幅消费时代征候群的全景图,反映世人判断力的萎缩,在五颜六色的都市物质丛林中的迷失与困惑,笑闹之余启人深思,是一部深富言外之意的佳作。最后虽然让爱情轻易而皆大欢喜地消解了所有矛盾,但依然发人深省,不乏现实力度。
韦家辉的前两部作品《鬼马狂想曲》与《喜马拉雅星》,想象力不可谓不丰富,但过于天马行空,有时东拉西扯,经常失控。《购物狂》同样以癫狂手法出之,胜在构思新颖独特,主题贴近现实,故事紧凑连贯,比两部前作都要圆融流丽。尤其片尾的抢妻游戏,场面调度之复杂繁琐,足以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处理得有条不紊、清晰有度,较为难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09:05
购物狂》故事的开头女主角方芳芳带着一群孩子到商场参观,但是经不住包包的*,买了一大堆包包,却弄散了孩子,被开除了。
而男主角李简仁开始的时候面对那么多食物的选择却无从下手,在一直徘徊着。
女主角去看医生顺带找工作,而医生正是男主角……
当两人在办公室交流的时候,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由于男主角同时患有选择恐惧症,于是男女主角在两种关系之间转换,制造了喜剧效果。
男主角接受电视采访,指出购物狂是因为脑血清素过低,同时以女主角做范例来治购物狂,然而结果却是令*失所望。
之后女主角遇到另一位男主角,同样一位购物狂,跟着一场爱情追逐开始了,而另一位女主角的到来使得一切变得更加混乱。
在电影中购物狂也是选择性恐惧症患者,他们面对选择的时候,同样是无从下手,影片中一段芳芳芳遇到女心理医生时有这样一段话:“这两双鞋子我都喜欢,但是我不知道穿哪一双。”
都市中的人面临各种选择,当我们选择一样的时候,我们必须放弃另一样或者更多,我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感觉,而我们对于感觉的各种感受不同,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画张图吧,画一栋房子,一棵树,一个小人,我就知道你需要什么了……。”
影片中的*一段是女心理医生指导4个人如何选择,期间爆料百出,另人忍俊不止。“每人画个屋树人给我看看”“我已经知道谁娶谁,谁嫁谁了”也许我们内心的需求并非来自我们的一时感觉,而是来自我们的需要,我们该去需要什么?也许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我们的感受有多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09:05
昨晚上看了《购物狂》,自己是很喜欢买东西的,所以觉得挺对胃口。
四个人四种病态,虽然表现的很夸张,但在现实购物中时常可见。
购物狂——购物的冲动往往由买下第一件东西开始。这是自己在无数次的逛街中总结出来的。如果只是觉得想买,但一直没真正打开钱包买单,那么我会一直保持想买这种念头从一家逛过另一家,而最后可能什么都没买。但如果开始不久就买下了一样东西,就好象上瘾一样的,只要觉得自己想要,就会买下来了。
另一种的购物冲动在于太久没逛街。这种时候,不大买一次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买价格过于昂贵的东西。
第三种的购物冲动是不想要的,那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了。
选择恐惧症——这个如果是在普通的衣物上,我大多会全买下。但问题在于,现在多去商场逛,品牌的价位让我不得不再三的考虑。上帝保佑我以后可以随意的购买任意东西啊~~~~
自卑——自卑引发出来的购物问题在于品位的下降。这个不做考虑。
性格*——想买,又舍不得买。熊熊看完片子后摸着我的头说:“可怜的猪崽啊,你可是一个LV的包包都没有哦。我们来看看你买的包包最贵的是多少吧。嘿嘿。”“你再说,你再说我明天买FENDI的包包去!”“等你买的下手的时候再威胁我吧,哈哈哈哈”
其实,FENDI的袋子一次买3、4个也没问题。可就是买不下手。自己那种小农思想还没转化好吧,把袋子换成鞋子就大不一样了。实用性还是在考虑的最前面,虽然知道男人的表女人的包。
最后的对话记录:
“我严重声明我要睡觉。好好睡觉好好工作,赚钱给猪崽当购物狂。”
“恩,熊崽最乖了,亲一个啊。我要好好计划这个星期找人逛街去了。”
“我不行吗?”
“不行。”
“为什么啊?”
“你没体力。”
“我有品位啊。”
“不行,没体力。”
“我舍得花钱啊,你就不用犹豫了啊。”
“没体力NG。”
“恩,那你要是买不下手怎么办啊?”
“嘿嘿,我想看好了,下回出去吃饭直接拖你去买单啊。”
“那个那个,你能不能先开好单,我下班顺路带回来啊?”
“不行,我要能下定决心开单还用得着你去!”
“恩,要不把我的卡给你吧。”
“不行,我要能闭着眼睛刷卡我还用得着你的卡啊。”
```````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09:06
作为一部贺岁喜剧,《购物狂》的演员阵容可谓是老将新人汇集,组成了今年可谓最强的喜剧阵容。除了张柏芝、*云、陈小春、罗家英这些当红的喜剧高手之外,《购物狂》还请到了两位祖师级的老将出马,著名喜剧导演王晶的父亲王天林以及著名笑星吴君如的父亲夏春秋将携手出现在影片中。片中,张柏芝扮演一名有“购物狂”癖好的女孩,到处搜罗新款名牌,一买便停不下来。张柏芝透露,铺满整个片场的物品几乎都是她的私人珍藏,包括内衣裤,总值达80万港元。张柏芝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有购物癖好的女生,衣服多得夸张,其实,大多数女人是天生的购物狂,借购物来发泄,让自己开心,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