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21: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3:21
“红得发紫”的由来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一概不能“染指”。各级*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 “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时,只是在局部作了一些小的调整。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职微。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其中就有遭贬后的官职低微之意。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则是位居皇帝之下的*了。故而,人们常以“红得发紫”来代替那些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3:21
“红得发紫”指某个人在某些领域方面的地位达到了巅峰,好得不能再好。不难发现,在这里,“红”已标志人的境遇良好,而紫则更胜一筹。两种特定的颜色怎会有如此象征意义呢?其实这与中国古代服色文化及其演变密切相关。作为服色,“紫”的地位本不如“红”,“红”在汉代称为“朱”,被视为正色,而“紫”是间色(杂色)。在上古时代,间色是被人看轻的,而紫色尤其被视为一种惑人的邪色。《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何晏注:“孔子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刘熙《释名·释采帛》:“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当然,紫虽本遭贬斥,却颇符合古人的审美习惯,故被称为“间色之好(美)者”。这就奠定了其地位变化的基础。据文献记载,“紫”的地位上升似乎与君主的喜好有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着齐桓公喜好紫衣并禁止百姓服紫的故事:“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王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甚贵,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公曰:‘诺’。于是日朝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终于,“紫”得以与“朱(红)”同列为权贵服色,“紫”的地位比“朱(红)”还略高一等。唐宋两代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唐代三品以下五品以上服朱。显然,这种服色制度正是“红得发紫”的滥觞。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3:22
红得发紫用来形容某人极受信任、重视,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极受皇帝宠爱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3:22
红得发紫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3:23
果实 红得发紫 就是过于成熟了 引申寓意 就是比喻·人很走火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