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知道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21: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8:07
一、考试中出现过的
程门立雪:易错点,程门立雪的主人公并非是“程”程颐。首先介绍一下这里的程颐,程颐乃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不好功名,深受周敦颐《爱莲说》的影响,“出淤泥而不染”以及儒家“诚”的思想的影响,自二十多岁起就在民间授徒讲学,数十年如一日,对待学问的真诚使他成为天下学子心目中的贤师。让他的名声再一次抬升的事件就是我们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游酢和杨时。二人都是少年神童,杨时还曾经做过一些年的官,为了精进学问,四十多岁毅然辞官,投身程颐门下,同样游酢比杨时小几岁,二人一同拜师。拜师那天,大雪纷飞,二人到了程颐讲学的学馆,发现老师正在静坐修习,二人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没有叫醒程颐而是静静等候在老师的身前,任大雪落在身上,等程颐醒来时,看到二人身上落满了雪而眼里却没有不耐烦或者是疲倦的神色。程颐大为感动,悉心教导二人。
指鹿为马:易错点:这个成语意在明知是错的还说,而并非是不知道对错瞎说。这个典故得主人公是赵高,赵高其人是秦二世时期的宰相,当时的他想谋权篡位,但是他不知道都有那些大臣是向着他的,所以就设法试探一下,于是他故意给秦二世献上了一只鹿,指着鹿说:“这是马。”二世说道:“丞相弄错了吧,把鹿看成是马?”于是赵高问其他的大臣,有的不吭声,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然后赵高就把说是鹿的大臣暗害了,这就是指鹿为马的含义。
二:历史人物成语典故
(一)病入膏肓——蔡桓公 讳疾忌医——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典出《韩非子·喻老》。
(二)高山流水——俞伯牙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乐曲高妙。春秋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补记: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其他九首为:十大古曲,则代表着经典之作,包括《高山流水》(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琵琶曲)、《渔樵问答》(琴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汉宫秋月》(二胡曲)、《阳春白雪》(琵琶曲)。
(三)一诺千金——季布
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四)围魏救赵——孙膑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她)撤兵的战术。
交战双方:齐、魏
涉及人物:
齐:田忌、田婴、孙膑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赵:赵成侯、丕选
(五)三令五申——孙武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
(六)前倨后恭——苏秦
前倨后恭,原指先傲慢而后恭敬。出自于《史记·苏秦列传》。战国时期,苏秦一开始游历各国,得不到重用,回到家,嫂子也看不起他,后苏秦执掌六国相印,他嫂子对其特别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