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阅读方面的复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21: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9:39
本题给出四个使用了人称代词“之”的文句,同时对各句中“之”的称代内容进行说明,要求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这种考查形式曾在1992年的全国试题中使用过,当时是考查指示代词“是”字的指代内容,具有较好的效度。应当说,“之”字与“是”字均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虚词,对它们用法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本题A项“胡兵终怪之”的“之”,称代的是胡兵感到奇怪的现象,正是指前文李广部队“解鞍”、“士皆纵马卧”,这些情况迷惑了胡兵,才使得李广的小部队得以保全而未被消灭。这一说明是正确的。B项“避之数岁”中“之”字,是承着上文“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而来,显而易见,“避之”的“之”正是代李广。这一说明也是正确的。C项“饮食与士共之”的“之”,称代的应是本句开头的“饮食”一词,“之”字是前文的“饮食”,并非称代更远的“赏赐”。“得赏赐”一句与“饮食”一句,分别讲的是不同的事情,“之”字也无法越过“饮食”而去称代更前面的内容。这一项的说明是错误的。D项“百姓闻之”的“之”到底称代什么,我们也可以根据后文的“无老壮皆为垂涕”来进行判断,正因为百姓听了李广“引刀自刭”一事,老壮才为他痛哭。这一项的说明是正确的。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因此C项是正确选项。
4、本题着重考查考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考查形式,实质上同时还要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采用给出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这一常用方式来进行考查。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六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判断选择。第①句“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这是李广的小部队在遭遇匈奴的数千骑马时,极为无奈之下作出的疑兵之计。此时李广的部队如果逃跑的话,必然遭到匈奴的追射,只有让敌人认为自己只是诱敌的疑兵,才能避免被追杀。这本来与“宽缓不苛”是没有联系的,但如果考误认为这两句是让部下休息,则对理解全题有一定的干扰。第②句“得赏赐辄分其麾下”,这是说李广廉洁自律,抗敌立功后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这当然是“宽缓”的一种典型表现,因而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③句“专为射为戏”,这是说李广因为“讷口少言”,不善言辞,而射艺精熟,所以平日十分喜好射艺,并以此为乐,常常练习,这当然与对待部下“宽缓不苛”无关,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④句“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是承着前文“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而来,讲李广爱兵,同士兵祸福与共,这正是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表现,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⑤句“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这一句是李广部队迷失道路,卫青将向皇帝报告,而李广可能受到处罚时,他为保护部下而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之后讲的话,当然反映了他“宽缓不苛”的做法。这一句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⑥句“广军干大夫一军皆哭”,这一句是李广自刭后他的部下的反应,体现了士大夫对他的深切爱戴。尽管这也是他“宽缓不苛”形成的结果,但却不是他对部下“宽缓不苛”的具体表现。这一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理清第六句话的内容,这道题的答案就十分清楚了,正确选项应是②④⑤,即D项。
5、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的题面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这四个切入点是:李广初显功名、李广设计脱险、李广廉洁自律、李广承担过错引刀自刭。试题中拟设了四项对相关文意的概括与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为了适当降低难度,四个选项中均未涉及对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概括,仅仅从阅读材料反映的内容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构拟这类试题中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例如本题D项所拟题面是:“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二者的判别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又是错误的。A、B、C三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按照题干的要求,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六)
斐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角氐 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斐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及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角氐 :均为古代杂戏名。 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2003年高考文言文试题
【试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史 务:致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为伯低头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入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解析】
2003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由《旧唐书·裴矩传》和《资治通鉴·唐纪八》中的两段文字组成,往年都是一段文字。前四题的题目设计与近几年一样,依照实词理解、虚词辨析、句子理解、全文概括的顺序,一马平川地推下去。但第5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把两段文言文结合起来阅读。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尝试。
第1题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120个实词,但均出于高中新教材(“哂”出自高中第一册新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知识迁移能力。第2题中中的四个文言虚词都是考纲所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之内的“熟面孔”,以“因”高考曾考过多次,但今年仍然还考,造成了文言文命题的一大败笔。其实文言虚词的考查应该换换面孔,比如“其”“则”等虚词也可以考一考。第2题四个选项中都涉及到高中课文中的语句,指导中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应充分重视课本的阅读。第3、4题都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重点考查信息的筛选、提取、概括与分析。
值得一说的是第5题,要求考生结合《旧唐书·裴矩传》分析司马光一段话的观点。完成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对司马光的了解,而他主编《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给君王作辅证,理应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与刘日句 写《旧唐书》站在裴矩的角度不同,司马光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他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景随)。可惜这一届考生没有读过《赤壁之战》,否则就会知道《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完成这道题就会容易些。这道新颖别致的考题,既符合考纲要求,又符合考查综合能力的方向。在认识与分析古代人物形象方面,扩展了考生理解人物的视野,即人物形象应有所变化,是发展的,而不像往年的人物或忠或奸都是一贯而终。这种新视野依赖于不同典籍的阅读;因为同一种典籍对一个人的评价一般是一致的,而两部不同典籍中的相同人物形象的评价,则可能不同甚至相反。这道题给语文教师一个新的提示:今后文言文中的人物将有可能比以往更加丰满,富于变化,应该指导中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人或事。
三、课内巩固
(一)申屠嘉罚邓通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日:“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宴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日:“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日:“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查垫丝堡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日:“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日:“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日:“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日:“丞相几杀臣。” (《史记》)
【注】①蹶张:用脚踏强弓,使张开。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第往 只管
B.文帝度丞相已困通 估计
c.文帝尝宴饮通家 宴请
D.君释之 释放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B、不来,且斩通
成以其小,劣之 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C、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 D、至于朝廷之礼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舞幽壑之潜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邑二十四人 封地
B.门不受私谒 私人馈赠
c.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 武士
D.嘉坐自如,故不为礼 自若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举故吏士二干石从高皇帝者
(2)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申屠嘉严肃“朝廷之礼”的一项是 ( )
①⑥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②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③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④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⑤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申屠嘉是一位从普通士兵逐步提拔上来的丞相,他为人廉洁正直,对皇帝的宠臣也一视同仁。
B.申屠嘉认为邓通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斩首。
C.邓通是皇帝的宠臣。皇帝不仅给他许多赏赐,还曾在他家举行宴会。
D.文帝最后派使臣召回邓通,并感谢申屠嘉。说他只想戏弄一下邓通,让申屠嘉把邓通给放了。
(二)参代何为汉相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深刻,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窗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富日:“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日:‘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窗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窗二百,日:“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窗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日:“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日:“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日:“善。君休矣!” (《史记》)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喝
B.岂少朕与 轻视
c.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追查
D.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通“促”,赶快
2.下列旬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遵萧何约束 B.吏之言文深刻
C.帝富于春秋 D.今陛下垂拱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辄饮以醇酒 B、乃反取酒张坐饮
但以刘日薄西山 今其智乃不能及
C、间之,欲有所言 D、然无言吾告若也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追问小学六年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