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6: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0 13:00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自秦设县,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这里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山东省广饶县,早在几千年前就成为一个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而后李文化遗址的发现,又让这个古城“长”了三千岁。近日,记者走进后李文化遗址,一探究竟。
三块陶片把历史推进三千年
2014年4月3日,在省道323(潍高路)改线二期工程(广饶段)修建之前,考古人员对拟定线路沿线进行了遗址考古勘探。
“本次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是自北向南进行考古勘探,然后对勘探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考古人员一边进行实地勘探,一边进行相关的调查。在土层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相应的土层,土层之间会有明显的分界线。考古人员就是根据这种特点,对土层进行层层分析。”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保管部主任赵金告诉记者,当整个考古工作进行到紧邻潍高路新线西头的西大张村南头时,地上散落的一些不显眼的陶片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工作人员马上在该处进行了钻探取样,同时发现村南头有一处两米多高的断坡。他们立即对这一段沟壁做切片,然后对土层进行分析。在清理沟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块泛白深褐色的陶片。这个陶片是一个陶釜的上沿,而且,叠沿造型与新石器时代前期后李文化的叠沿釜造型相同,这一下子让工作人员兴奋起来。随着考古的深入,工作人员先后在沟壁底层找到了三块同时期的陶片。
“我们这里离临淄的后李村后李文化遗址不远,所以这里发现后李文化遗址是完全有可能的。”赵金告诉记者,后来这些标本经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论证认为,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后李文化、商、周、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一发现也让广饶县有据可考的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了近三千年,表明早在75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在这片区域就已经有了文明。
9.2公里省道发现9处文化遗址
“我今年57岁了,从小到现在,这个地方就是这样的地貌,旁边是祖祖辈辈耕种的小麦地,直到考古人员来这里勘探,我们才听说这里大有价值。”西大张村村民耿建华表示说,村内不少人都因为在村里发现了重大考古线索而高兴。
“这就是遗址现场,我们在沟壁上发现了四个土层,文化堆积丰富,初步断定是一处生活聚居地的历史文化遗址。生土层以上有三个历史文化堆积层,分别属于后李文化时期、商周时期和唐宋时期。在遗址周围采集到叠沿釜、陶鬲、盔形器、盆、瓷碗、瓷盘等器物的残片。”在西大张村,赵金向记者介绍着遗址的情况。
记者在现场着实看到了明显的分界线,黄褐色的生土层上方有一条弧形的白色土层,再往上又是略显灰白的土层。据考古人员介绍,新发现的后李文化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350米,南北约250米,遗址面积约85000平方米。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堆积多在1米至1.5米之间,最厚处达到1.5米。
记者了解到,西大张后李文化遗址只是本次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针对省道323(潍高路)西段新线沿途考古勘探中发现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而整个9.2公里长的省道内,共发现了9处遗址,其中7处属于本次考古勘探工作的新发现。
“广饶县历史文化悠久,在古代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周边又有临淄、青州等著名古城,广饶本身也是一座千年古城,农耕文明在这里发展很早,地下遗址众多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荣子录告诉记者,在前期的沿线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从后李文化一直持续到汉代。
多处遗址需要抢救性挖掘
据了解,西大张村后李文化遗址所处的省道323(潍高路)改线工程将于近期动工,而在这条省道上先后发现如此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注意。加之目前广饶县存在的大量遗址多是以古人生活场所为主的遗址,这处西大张后李文化遗址经专家初步论断,也是以生活场所为主,目前考古部门已经针对遗址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工程迁移的申请。
“现在基本上能确定一段工程线路为避让文化遗址将向西迁移300米,这样一来我们至少有三四处遗址不会被破坏,但像西大张后李文化遗址这样无法避让的,我们现在正申请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最大可能保存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赵金介绍说。
除了西大张遗址,该县发现的具有东周至汉代文化遗存的杜宋遗址,具有商、周、汉代文化遗存的里大村南遗址以及具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特征的沟头村东北遗址等都需要进行抢救性挖掘,以便进一步发掘它们的考古和历史价值。
此外,荣子录还表示,本次后李文化遗址的发现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发现,“一般后李文化都依河而建,现在我们在西大张遗址附近还没有发现古河流,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考古工作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如果发现了古河流,那么对广饶甚至整个山东的历史将又是一个新发现。”(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钟文峰 马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