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10:3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37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改革开放4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但也面临许多“发展中的烦恼”,如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等。
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既有损社会公平正义,又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协调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8:37
第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对特殊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显著加大,区域合作广度深度也持续拓展。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区域发展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需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第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轨道,劳动力、资金等各种资源要素纷纷涌向城市,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机制原因,城乡之间物质要素流动与人的流动不协调,农村资金、土地等物质要素向城镇流转得更多;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与人口流动不协调,农民工作为劳动力进城了,但他们的家庭人口还大都留在农村生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与农村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相一致,使农村非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相一致,使城乡人均占有资源要素逐步达到协调平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为此,必须加快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有序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体现城乡发展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权利公平的要求,形成城乡一体化、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三,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形之下,社会建设比较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是必要的,但在经济总量做大以后则要注意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否则就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阿喀琉斯之踵”等病灶,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和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工作,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必须看到,维护发展成果需要强大的国防能力、稳定的发展环境。因此,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