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是哪年呀? 甲骨文的特征知道的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6: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0:34
清朝(1636年—1912年,1644年开始为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覆亡。自入关以来,清朝共历十帝,享国祚268年.到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维持83天,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甲骨文的特征
1.笔画繁简不固定
甲骨文中的文字往往不计较形体繁简、笔画多少,如“羊”在甲骨文中就有好几种写法:“”、“”、“”等。又如“田”字,甲骨文的写法就更多了: “”、 “”、“田”、“”等。不但是独体字如此,有些合体字也是这样。如“”字,甲骨文的写法就有三四种,最少的两个“羊”字排列在一起,最多的是四个“羊”字排列在一起。“晶”字也是如此。但不管怎样变化,作为独体字它的代表性特征总是保持不变,如“羊”的曲角, “田”的纵横界线。作为合体字,其中必有一个“母体”保持不变,如“”字的“羊”,“晶”字的“日”等。
2.方向和位置不固定
甲骨文中,除一些指事字外,其他的都可以正写、反写、倒写、侧写。如“卜”字,在甲骨文中可写为“卜”、“”、“ ”、“”等形。又如“明”字,甲骨文可写作“”或“”。甲骨文的部位虽可变易方向,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变位后容易和其他字相混淆的字均不变位。如“好”字,甲骨文写作,“毓(育)”字甲骨文写作,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前者一般只作左右换位,后者只作上下换位。很少有违背这一规定的现象的。
3.选用偏旁不固定
从文字产生、发展、演化的规律可以看出,甲骨文是由最初具体的、个别的特征逐渐向一般的、普遍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逐渐抽象化了。如“牢”字,现在固定从牛,而在甲骨文中它还可从羊、从马、从犬。又如“牝”字,现在也固定从“牛”,但在甲骨文也同样可以从羊、从犬、从虎、从豕。这就是甲骨文选用偏旁的不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