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川军的建制和装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17: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3
川军编制
1935年1月整编前的各路川军编制如下:
第20军,军长杨森,辖6个混成旅共18个团。另一宪兵大队,一精练司令,一机炮指挥,一手*大队,共6个团。第21军,军长刘湘,辖9个师,5个独立旅,四路边防司令,叁路警卫司令,两路警备司令,一城防警备司令,一独立支队,共125个团。另有:一宪兵大队,一机*司令,一炮兵司令,一警卫大队,一税警总队;一航空司令,飞机10架;一川江*舰队,炮舰2艘;一战车大队。第23军,
军长刘邦俊(原为刘存厚),辖1个师,6个团。另一特务大队。
第24军,军长刘文辉,辖4个师,一屯殖司令,共27个团。
第28军,军长邓锡侯,辖5个师,一特科司令,一警卫司令,共42个团。另一宪兵司令。
新6师,师长李家钰,辖7个旅,共19个团。另一特科司令。
新23师,师长罗泽洲,辖4个旅,共12个团。另有特科叁大队。
以上新6、新23师及24军独立,其他统归刘湘指挥。共有兵力约340个团。
1935年3月,整编后的川军编制序列如下:
第20军,军长杨森,编为第133、134、135叁个师,计6个旅14个团。
第21军,分编为21、23、44叁个军,以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分任军长,统归刘湘直辖。共计83个团。第24军,军长刘文辉,编为136、137、138叁个师,共16个团。
第28军,改45军,邓锡侯为军长,编为125、126、127、128、131五个师,共24个团。
第29军,改为41军,军长孙震,编为122、123、124师,共19个团。
新6师,改为104师,李家钰任师长,编为3个旅9个团,另一独立团。
整编后,川军缩编为不到170个团。 一支永垂青史的队伍
在四川省会成都城东的万年场,默默屹立着一尊雕塑:一名年轻的士兵,脚蹬破烂的草鞋,穿着短裤,身着旧式军服,打着绑腿,胸前挂着两只木柄手榴弹,背上背着一把大刀和一只竹编斗笠,他手里端着一支上着刺刀的老旧步*,前倾着身躯,坚毅的面庞正对着东方!----这就是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每年的抗战纪念日,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不知名的老老少少,默默地把鲜花放在碑前,然后默默地离去。
雕塑上年轻士兵衣衫的褴褛、装备的破旧,曾经引起过我的好奇。老人们说,当年的川军将士,衣衫就是这样褴褛、装备就是这样破旧。他们的步*多是四川土造的“单打一”,据说其威力“打只土鸡、兔子什么的还能凑合”,连手榴弹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弹”,在当时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质装备。但这些生于乱世、许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将士们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却是那样的强烈,令人在很多年以后都无法忘却他们的忠烈!老人们说,那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原就是一尊铜像,就立在成都东门城门外(现城东东门大桥桥头)----川军将士们当年去参加抗战就是从这里出城的,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后来这尊铜像就不知去向了----在那个疯狂的年月,连古老的城墙和市中心的皇城都无法保全,何况一尊旧军人像?现在这个碑是后来重建的了。
光荣历史
说起这川军,还得从清末明初说起,宣统二年,清*废绿营,在全国建陆军叁十六镇(师),四川因省大人多兼控康藏地区,因而成立了十六、十七、十八叁个镇。同时,成立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官军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来培养中小下军官,这些学堂出来的学生,后来成为川军中的骨干,其中优秀者还曾被派遣出国深造。在辛亥*中,各省纷纷独立成立一个军*宣布独立,惟独四川先有*党人在重庆成立大汉军*,后又有人在成都成立蜀军*,这种情形是各省中绝无仅有的。在护国之役以前,川军编为五个师,尚可基本统一。护国之役之后,川军*,以坐镇重庆的熊克武为主的一派,倾向孙中山先生,另有一派则依靠北洋*势力与熊军争夺。历经多年作战,内部几经*判变,熊始终未能统一全川,反而自己连脚都渐渐立不住,于二十年代率部下,号称十万大军经贵州赴广东投奔孙中山。留在四川的各路军阀经过一番远交近功,合纵连横,逐步形成了刘湘、刘文辉、赖心辉、刘存厚、邓锡侯、杨森、田颂尧等几大势力。北伐战争后,各部都先后易帜换上了国民*军的旗号。刘湘为二十一军、刘存厚为二十叁军、刘文辉为二十四军、邓锡侯为二十八军、田颂尧为二十九军、杨森为二十军。然而,改旗易帜并未结束川中的内战,在这各派当中,又以刘湘、刘文辉这二刘实力最强,此二人都是四川大邑人,这刘文辉还是刘湘之叔。二刘首先联合在一起,击败了刘存厚、赖心辉,瓜分了两人的地盘,最后四川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四巨头分治的局面。二刘都是野心很大的人物,他们的目标不光是统一全川,还要问鼎中原,因此两人的合作只能是暂时的,最终还要有一番对决,而这其中,由于刘湘与老蒋关系较密,而刘文辉则与桂系等反蒋势力有些瓜葛,故刘湘得到了老蒋的支持。1932年刘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秘密联络川中各部,与之结盟,并策反刘文辉部下,向刘文辉开战。二刘经过泸州、宜宾、成都、荣县威远等战役,刘文辉大败,十万人马损失四分之叁,于1933年秋败退西康,这样刘湘就当上了四川省*、川军总司令。从一九一二年成都省门之变开始,到此,历时二十叁年,大小四百余战的四川内战才基本结束。
从公元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四年,历经二十二年大小四百余战,四川军阀的混战终于有了大体的眉目,“面带三分憨相”的刘湘当上了四川省*。川军打内战的恶名举国闻名,其人员素质、装备等,却堪称中国最差劲的杂牌!但川军将士们还来不及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尽情享受,抗战就爆发了。此前的川军也曾参与对红四方面军和*红军的作战,除了惨败、大败,没有更值得外传的战绩。但就是这样一支如此不堪的队伍,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用自己对民族的忠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实现了作为军人的价值!
抗战初起,川军将士即纷纷请缨参战,据说当时的川军将领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声。这位杨森虽然也是一名军阀,但很有民族气节,当年驻防川东门户万县,就曾率部与英国海军血战(事件缘起于英国兵舰在川江上肆意横行,撞毁我渔船、残杀我平民,详情请查阅万县“九五惨案”有关史料----与“五卅运动”同时期),杨森可谓川军中的代表人物。当时蒋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说称其也有“借刀杀人”之意,遂同意调川军出川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