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4: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0:58
雹云的主要特点就是垂直对流非常深厚(可以接近甚至突破对流层顶),云体内存在固态水(冰晶颗粒)和过冷水(温度低于0度仍未结冰的水滴)。
而这类云系通常形成于夏季午后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中(简言之,近地面高温和高层低温之间的巨大温差创造了巨大的势能,促发了对流)。温度结构底层比较温暖(> 0°C),高层非常冷(<-20°C,有些可以达到-40°),所以底部为水滴,高层冰晶,中层为过冷水和冰晶的混合物。
云体内的这些固态液态的颗粒物在强大的上升气流中一直顽强地漂浮着没有掉下来,中间的过程有点复杂,简言之就是一个水的相变和(其形成的固液态颗粒)碰并的一系列的过程:
首先,一切开始于相变。暖区的小液滴凝结增长,冷区的冰晶凝华增长,整体上说,冰的凝华比水的凝结增长要高效很多很多倍(因为冰面的饱和水汽压要比水面底,所以水分子更容易从水面蒸发而跑到冰面上,这个液态水牺牲小我成就冰晶的过程被称作Wegener–Bergeron–Findeisen过程),因此混合区里冰相颗粒一般增长快;而颗粒(固态或液态)之间相互碰撞产生更大的颗粒,很快就会形成雹胚(此时还是较小的一个冰晶)。
雹胚作为冰雹的核心会继续随着强大的气流上升,收集其运动路劲上的过冷水或冰晶而持续增长。到一定程度雹胚会脱离主上升气流区,进入其前方的弱上升气流区形成雹胚帘(雹胚下降区),此时雹胚继续与其他液滴冰晶碰并增长迅速,而后又被带回到主上升气流区,这种过程可能会重复多次,所以一颗冰雹也许会在云体中反复上升下降,直到成长为云体再也托不住的重量时,就会掉下来(重力和托力之间的pk)。
简单说,要有强大的上升气流,丰富的水汽、液滴、冰晶,还要有完美的环流场(本文还未提及)等等等等,万事俱备才能产生雹。
前面提到云体高层温度较低,底层温度较高,当雹体进入低温区时,主要与冰晶碰并,即便是与少量过冷水碰撞,一遇到雹面也立马结冰了,所以这个过程形成的雹层会混进很多气泡,看起来就是半透明的。 而进入温度稍高的区域,水含量较高,冰雹与大量过冷水碰撞,由于温度高,加之过冷水结冰释放的潜热,以至于被碰水滴结冰不能迅速冻结,而是在冰雹表面铺展成水层,而中间的气泡也能及时逃逸,于是这时候形成的雹面就会比较透明。
而由于这个过程会交替进行,所以冰雹剖面形成的上图的多层结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0:58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后,会上升到空中凝聚成云,云在天空中遇冷又会逐渐液化。液化的云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逐渐变大的雨滴或冰晶,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就以降雨的方式落到地上。如果空气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0:59
冰雹是在云层堆积过多雨水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最终导致出现了冰雹,这也是由于云层之间的摩擦由透明色和不透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0:59
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水蒸气过于饱和,就会下雨,如果温度一直在持续下降,那么就会形成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