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4小时前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时,曹刿请求接见。他乡人认为这由当权者谋划,与己无关。但曹刿坚持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于是入朝见鲁庄公。他询问鲁庄公凭什么作战,鲁庄公提到衣食分配公正,神明祭祀诚实,以及处理案件能按情实办理。曹刿认为这些虽然能获得小恩惠,但不足以让民众听从。他指出只有公正处理案件才是尽职分,可以凭借此条件打一战,并请求随行。最终,鲁庄公和曹刿共同作战于长勺。战前,鲁庄公欲击鼓进军,曹刿阻止,待齐军三鼓后才同意。齐军溃败后,鲁庄公欲追击,曹刿又阻止,直至查看车辙,登轼瞭望齐军旗帜混乱,方决定追击。战后,鲁庄公询问原因,曹刿解释战争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衰落,第三次竭尽。鲁国的士气正盛,而齐国已竭,故能胜。他提醒要警惕大国的难以预测,以免有埋伏,确认齐军溃败而非诈退后,才决定追击。
翻译与注释:长勺之战的详情如前文所述。文中详细描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以及他们在战前、战中和战后的行动。通过对话,展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如何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最终使鲁国取得胜利。
文言知识:文章中包含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古代汉语和文言文的途径。
相关成语: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这些成语源自于《曹刿论战》,蕴含了古代战争中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智慧。
重点:文章重点在于展现曹刿“论战”的过程和观点,而非战争的具体经过。通过对话和行动的对比,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写作特点: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详略得当,通过对话交代情节,刻画人物,展现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等修辞手法。
题解:题目“曹刿论战”概括了文章内容,强调了文章的核心在于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而不是战争过程的叙述。
赏析:文章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合理的叙述,不仅记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更深入探讨了战争中的战略思想和决策艺术。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对比和战争智慧的体现,使得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本篇选文是《左传》中关于公元前684年齐国攻打鲁国,两军战于长勺的历史记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情况和人物的智慧。
左丘明,作为春秋时期的史家、学者和思想家,其著作《春秋左氏传》和《国语》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记录历史,更通过文字传达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