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三一律”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5 09: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15:35
三一律是戏剧结构理论之一,规则要求剧本创作必须保持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性。一部剧本只允许叙述单一的故事情节,行动必须在一天内和一个地点完成。此规则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的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布瓦洛确定和推行。
布瓦洛将其解释为“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故事,从头到尾维持舞台充实”。这个理论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引申而来,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强调戏剧模仿一个完整的行动,并指出悲剧的演出时间应以太阳的一周为限。然而,16世纪时,这些观念被诠释和误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解释为剧情时间,卡斯特尔维特罗则强调剧情与演出时间一致,剧作需限定单一地点。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奉为不可违反的规则。它要求一出戏在一天内和一个地点展开,情节集中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即遵循此规则,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在一个地点——奥尔恭的家里发生,并在一昼夜之内完成,主题聚焦于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
古典主义者认为,三一律源自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这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曲解。实际上,它是17世纪法国宫廷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制定,反映在布瓦洛的《诗艺》中。书中强调“一天、一地完成一件事,直至饱满的戏持续到底”。
实践证明,三一律在政治上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艺术上简化了时间和空间,但人物性格单一化、戏剧结构绝对化、程式化,限制了戏剧艺术的发展,最终被后人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