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7小时前
南宋词坛的辛弃疾,何以在北固亭的佛狸祠前发出感慨:
站在南宋建康(南京)城附近,辛弃疾的目光落在京口(镇江)北固亭,这里曾是孙仲谋、刘寄奴等南朝英雄们奋斗的舞台,但眼前的一切,却让他心生沉痛。昔日的英雄祠堂下,如今供奉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的神像,香火鼎盛,百姓虔诚膜拜,仿佛历史的讽刺。辛弃疾不禁吟咏起那流传千古的词句:
江山依旧,英雄孙仲谋的英姿却难觅踪迹。舞榭歌台,曾经的繁华已被风雨侵蚀,只留下斜阳照耀下的寻常巷陌,人们讲述着寄奴刘裕的辉煌。忆起当年,金戈铁马,他气吞山河,如猛虎下山。
然而,元嘉年间草率的北伐,只换来仓皇南逃的狼狈。四十三年过去,烽火的记忆依然在扬州路的望眼中燃烧。面对佛狸祠下,那片神鸦社鼓,辛弃疾问苍天:廉颇老矣,还能否一战?
拓跋焘,作为胡族入侵者,其残暴统治令人发指。他推行种族隔离,拓跋鲜卑人凌驾于其他胡族之上,汉人饱受压迫,生灵涂炭。当其率军南侵,屠戮汉人,无恶不作,连孩童都不放过。这样的暴君,竟成为当地百姓祭祀的对象,忘却了他们的苦难历史。
辛弃疾,这位从沦陷区成长的词人,没有选择效忠金国,而是选择回归汉家正统,但南宋朝廷对他和归正人充满偏见。史浩这样的宰相,视归正人为草芥,认为他们无英雄豪杰之志,甚至担忧他们会成为未来的威胁。这种“宁与外贼,不予家奴”的狭隘思想,限制了像辛弃疾这样的才俊的发展。
尽管辛弃疾武艺超群,有卓越的见识和军事才能,但他的才华始终被压制在州郡小职上,无法施展宏图。他写下《美芹十论》,练就强军,却无法改变南宋朝廷的偏见,只能成为词坛的璀璨星辰,而非挽救国家危亡的栋梁。
直到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帝王的崛起,他们以铁血手段终结了这段耻辱的历史。朱元璋定都金陵,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如雷贯耳;朱棣更是远征四方,恢复了华夏的荣光。他们的壮举,才真正为辛弃疾这样的英杰志士,带来了迟到的慰藉和希望。
辛弃疾的遗憾,既是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是时代局限的烙印。但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篇章中,成为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