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课堂第二课:知行合一 答顾东桥书(32.1-32.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3 07: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7:02
阳明心学课堂第二课:知行合一
原文
【32.1】学者们专注于外在知识的追求,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导致知识广博而缺乏实质。先生倡导的“诚意”概念,针砭时弊,实为大德。
【32.2】担忧立论过高,用功过快,导致后学者误传误解,有落入佛家顿悟的陷阱。我主张的“格、致、诚、正”是实践中的逐步积累,与顿悟相反。
【32.3】认为知行并进,不可分先后,正如《中庸》所言,两者相互滋养,内外一致。用功次第虽有先后,但并行不悖。
【32.4】知行合一,真知即行动,不行不足以称为知。此为学者应紧记的实践原则,切勿仅求内心,遗失外物之道。
阳明心学课堂 第二课 知行合一
译文
【32.1】学者们过于追求外在知识,忽视内心修为,即使知识广博,仍缺乏深度。先生倡导的“诚意”,针砭时弊,确为大德。
【32.2】担忧理论过高,实践过快,师生间可能误解,落入佛家顿悟的误区。我主张的“格、致、诚、正”是实际操作的积累过程,与顿悟理念相悖。
【32.3】主张知与行并行不悖,正如《中庸》所述,二者相辅相成,内外一致。用功次第虽有先后,但两者并行。
【32.4】知行合一,真正了解即为行动,不行动不足以称为真正的了解。这是学者应重视的实践原则,切勿仅追求内心,而忽略外物之道。
学员心得
张同学:知行合一,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为行动之始,真正的行动才能体现真正的知识。从小到大,我们听过许多道理,会讲许多冠冕堂皇的话,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暴露出知识的浅薄。
廖同学:理解到真正的力量源自内心,而非外界。年过不惑,经历了多地游学与工作,但很多时候,知道却做不到,知易行难。只有诚心待人,无论是同事还是上下级,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张同学: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自认为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却忽视了是否真正了解,是否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是否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内心下功夫,先做好准备,然后行动,争取做到格、致、诚、正,逐步实现知行合一。
钟同学:面对高堂父母,年高体弱,我意识到在新年首假回家侍奉时的不孝行为。反思后,发现自己的学圣之心与行为不符,良知缺失。从孝道入手,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改善内心。
陈同学:知行合一的核心在于实践,从学习中获取真理,通过实践成长。不只做研究者,更要做实践者,不抱怨,反躬自省。在企业管理中,作为体制建设的制定者,只有坚定执行,才能提升执行力,最终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