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与专硕的调整,是好事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9 09: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0 03:29
先说结论:早该调整了,这是好事!
所谓学硕,就是为搞学术研究培养的硕士人才。大批量招学硕,有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即使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2022年全国总共招收的博士也才刚刚突破13万而2022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有124.25万人,假设这些研究生都按照未来做学术的模式培养,事实上至少有9成的硕士生是没机会读博的,这种制度性的卷,对科学研究没有太大意义。
第二,学硕收费相对比专硕低,并不是因为培养学硕成本低,而是因为国家对学硕的补贴更高,补贴10个人,最终只有1个能真的继续读博从事学术,这对教育资源而言是极大的浪费。
第三,要培养合格的科研人员,博士是基本门槛,因为经过博士期间的训练,才能基本建立系统的科研能力。只是读完硕士,哪怕的学术型硕士,大概率也没能力搞科研。而学硕所安排和学习的课程和训练,对于未来进入具体的行业从事非研究性工作,不能说完全没用,但性价比属实太低了。
所以,对于那9成将来不打算读博搞科研的人来说,专硕其实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专硕如果搞得成熟了,课程安排也应该更贴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完成学习之后,能具有更多深入行业的能力,这对个人和行业发展来说都是好事。
再者,专硕收费相对较高,意味着国家补贴相对少了,省下来的钱,理论上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其他科研领域。
专硕也学硕分流之后,下一步的配套措施,应该是学硕和博士培养的一贯制打通,就是硕士和博士的课程和能力培养更好地衔接,避免重复学习,或者前后学习的东西不连贯。
当然,以上只是告诉大家这一个改革方向对了,但事实上,没有什么改革是一蹴而就的,真的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和专业,他们到底给专硕和学硕开的课程能否差异化,能否通过学硕培养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科研能力也让专硕具备更高阶的行业能力,还不好说。
但方向对了总是好事,方向对了,哪怕问题很多,但每一寸进步都通向更好的未来。方向不对,做得再正确,也只会导向更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