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3: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4:17
儒教的核心是儒者们所推行的“教化”,即教育广大民众。这里的“教”并非现代教育的狭义,而是通过神祇进行的引导与教诲,被称为“神道设教”。在《周易》的“观·彖”篇中,有“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表述,儒者认为这是引导民众易于接受并服从的方式。有人误解为儒者不信神,但现存儒教文献并未发现这样的记载,实际上,他们批判低级神祇是为了维护更高级的信仰,这与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类似。
“神道设教”本质上就是宗教,尽管“宗教”一词在近代被认为是外来词汇,但其实它在中国古代已有深厚的根源。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宗”最初指盖屋祭祀神祇,而“宗教”则指通过神祇的象征意义,引导民众遵循天理,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历史上的宗教,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是人们借助神祇来教育、塑造社会现象的方式。因此,用“宗教”这个概念来描述这种社会现象,相较于英文的“religion”,更为精确地揭示了其核心本质。
儒教,或称孔教、名教、礼教或先王之教。儒教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宗教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宗教组织,以天坛、宗庙、孔庙、泰山为宗教场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宗教仪式。而狭义上则是指民国初年以来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运动。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未曾中断,儒教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也未曾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