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0: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9:58
Spetzler和Martin在1986年提出了一种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分级方法,主要依据AVM对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引流静脉的特征以及AVM血管团的大小。这个分级系统分为6级。
评估AVM所在区域的神经功能是分级的关键,包括感觉运动、语言能力、视觉、丘脑和下丘脑、内囊区、脑干、小脑脚以及小脑深部各核。如果AVM紧邻这些关键区域,则记1分,否则称为“静区”,记0分。引流静脉模式根据脑血管造影显示,如果部分或全部引流静脉进入深静脉,则得1分,否则为0分。
AVM的大小是根据血管团的最大径来确定,经修正放大系数后作为分级依据。小型AVM直径小于3厘米记1分,中型AVM直径在3到6厘米之间记2分,大型AVM直径超过6厘米记3分。将这三项得分相加,即得出AVM的级别,总共有12种可能的组合。最低总分1分为一级,最高总分5分则为五级,总分为2分和4分的均为二级,总分为3分的为四级。此外,当AVM明显影响到脑干和下丘脑时,被认为是不宜手术切除的,这类情况被标记为六级。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上的变异,在病变部位脑动脉与脑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直接与静脉相接,形成了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产生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上的紊乱,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的颅内出血,部分性或全身性抽搐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本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另一种常见原因,仅次于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