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科技春秋战国时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1: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2:0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铁农具广泛使用,耕作制度上开始出现复种轮作制。同时,农业思想学说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神农》和《野老》两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
在技术方面,青铜冶铸技术发展到最高阶段。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青铜冶铸已经从单一的陶范铸造发展到综合地使用多种金属工艺,创造了新的器形、纹饰。战国中期以后,冶铁技术发达,出现了生铁冶铸技术、炼钢技术以及铸铁柔化术三项重大突破。此外,渠系工程也开始兴建,如漳水十二渠、都江堰、郑国渠、邗沟和鸿沟等,这是统治阶级实施重农*的一项重大措施。
医学方面,出现了专门的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该著作主要介绍了医学中的整体概念,把人体器官看成一个整体,符合辩证法。并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天文学方面,观测技术得到发展,关于五大行星的知识得到研究,如发现了火星、金星的逆行现象,关于日食的记录也有了详细的记录。四分历的使用也更加精确,更好地确定了节气,确立了阴阳合历的历法形式,产生了24节气的独立创造。
在数学方面,商代人已使用10进位法,有了画圆和直角的工具。《孙子兵法》里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战国时期《荀子.大略》等书中记载了乘法九九表。《墨经》中提到了几何学中的点、线、面、方、园乃至极限和变数的概念。自然哲学方面,以墨家、道家以及荀子和韩非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对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验方法方面,墨子和他的学生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以及平面镜、凹镜、凸镜的实验,说明了焦距与物体成像的关系。《墨经》中还用实验方法讨论了杠杆平衡情况,比阿基米德更早注意到距离和平衡的关系。
关于宇宙的结构,先秦时期的天圆地方说、西周时代的盖天说、地圆说、赵人慎到主张“天体如弹丸”、《庄子》对地不动的观念提出疑问、战国末期李斯提出“日行一度”的观念等都有所涉及。自然哲学家们也曾涉及到物质有没有最小单位或物质能不能无限分割等问题,如惠施提出“至小无内,谓之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