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国语”的满语,是如何在清朝慢慢没了排面儿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2: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3:25
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在满汉杂居的背景下,汉语汉文自然成为主流。
满语,作为清朝官方语言,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败的历程。辛亥革命时,能说满语的人已经不多。
伪满洲国时期,所谓的“国语”并非真正的满语,而是汉语的东北方言。
满语的衰落并非一蹴而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满语并非成熟语言,它是在女真语和蒙古话的基础上硬拼凑而成,缺乏长时间的演变。
满洲民族本身也不成熟,包括女真人、蒙古人、鄂伦春人等多个民族被编入八旗,成为满人。
满族贵族入关后,为处理军政事务,普遍学习汉语汉文。
雍正帝也曾指出,满洲官员不识汉字将难以处理案件。
清朝官员中,学习汉语而忽视满语的现象日益严重。
康熙年间,已有满洲官员不会骑射和满语。
乾隆年间,满人更是普遍使用汉语。
到了嘉庆七年,满洲官员中甚至有人不会写满文。
关外的满族也迅速转而使用汉语。
康德皇帝溥仪虽想恢复满语,但会讲满语的人已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