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1: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0:34
在明治*的文明开化方针推动下,鹿鸣馆作为日本近代欧化主义的象征,开启了日本人的西式生活方式,包括西装和交际舞的流行,同时也启蒙了日本社交界,成为了建筑史上的标志性建筑。然而,鹿鸣馆在西方人眼中被批评为表面的模仿,甚至被讽刺为“东施效颦”和“公开的大闹剧”。对于传统日本人,如教育家岩本善治和《女学杂志》等,他们对此持批判态度,认为模仿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指责为媚外外交。
实际上,井上馨创建鹿鸣馆的目的远不止于此,他深藏不平等条约修改的意图。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重启维新改革,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收回国家主权,修改与欧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尝试修改条约的历程始于1871年的岩仓使节团,但谈判初期遭遇阻力,未能达成预期目标。
1873年至1879年寺岛宗则任外务卿期间,日本开始正式提出修改对外条约,以关税问题为突破口。大隈重信作为大藏卿,强调海关税是国家命脉,应尽快收回。1877年的谈判中,日本试图收回关税自主权,但遭英国拒绝。寺岛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修订条约的重任落在了井上馨的肩上。
1879年井上馨担任外务卿后,他将修改条约的焦点从关税转移到了治外法权。井上馨认为,要实现条约修订,日本必须成为“欧化新帝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并肩,这就解释了鹿鸣馆建立和大力推动欧化的深层含义,即为国家主权的维护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努力。
扩展资料
鹿鸣馆(rokumeikan)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改革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由于来客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都出自于鹿鸣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