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谥号”变成了“庙号”?两者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9: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2:36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称号会从“死后封号”变成“庙号”?两者有什么区别?下面小编给你详细解答。
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对前朝皇帝的称呼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习俗。一般是三到四个字,以朝代名称开头,如汉景帝、汉光武帝、隋杨迪、唐高宗、明朝成祖等。
但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唐朝以前,皇帝以“皇朝皇帝”的形式称呼最后一个字“皇帝”;唐朝以后,皇帝称呼的最后一个字是“祖”或“宗”。格式改为“朝名为祖”或“朝名为祖”。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唐以前皇帝叫谥号,唐以后皇帝叫庙号。两人的转折点是一个人,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想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必须知道死后封号和寺庙的意义和区别。
皇帝、总督、大臣死后,死后封号是为了表彰其行为和道德品质而授予的一种评价性的称号。根据《易周树释法解》,“然而,周公旦和太公都希望王业作为他们的继承人,为木材工业做出贡献,最后被埋葬。他们制作了一块石头,然后描述了石头的制作方法。石头和线的痕迹;数字,工作表;如果古代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会得到一个好名字。可见对功名的追求应该是从西周开始就已经形成了。
谥号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固定制度,专门用于评价帝王将相的得失。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谥号制度,西汉复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唐朝以前,谥号基本都是一两个字。历史学家通常以“皇帝谥号”的形式称呼死去的皇帝。
皇帝死了,在太庙里祭拜,就用庙名来纪念他的名字。它起源于商朝。西周没用。后来秦始皇取消了庙号和谥号,因为“庙号和谥号”的决定会导致“子谈父,臣谈君”的局面。寺门的使用是在西汉时期恢复的。与死后的爵位不同,这座神庙是国王独有的爵位。
据《孔子家语庙制》:“古之先人有功德,以德而居。那些自称祖先的人没有毁坏他们的庙宇。”可见,皇帝的庙号一般都以“祖”或“宗”结尾,标准显而易见。有开拓精神的帝王一般称为‘祖’,有成功精神的帝王一般称为‘宗’。大多数寺庙的名字只有一两个字。所以史学家也会按照“朝代名、庙号、祖先或宗族”的格式来称呼死去的皇帝。
无论是谥号还是庙号,都只是用来称呼皇帝的一个词。但是这个界限为什么会出现在唐朝,或者具体到武则天?
唐高宗执政之初,他的权力受到孙昌无极和褚遂良的严重制约,武则天成为他最坚定的盟友。夫妻俩一致同意,他们的利润被砍掉。唐高宗终于打败了孙昌无极和褚遂良,开始独自治理国家。因此,唐高宗早年对武则天非常信任,听从了他的建议。武则天曾向唐高宗暗示,被立为始皇帝的“文帝”不足以表达他的伟大,也不能体现唐高宗的孝顺。于是,商远元年,封其父为“文帝”。谥号应该是谥号崩溃的开始,中国古代的皇帝。本来,按照正常的传统,李世民应该被后人称为“王堂”。加了这个名字以后,就方便叫这个庙太宗了。
然而,武则天对李世民的赞颂以及她死后的封号仅仅是个开始,因为这位女皇帝非常不正统。唐高宗死后,她谥号丈夫为“皇帝中的皇帝”。她去世后留下的遗产使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欣在死后将“伟大女王”的称号授予自己,这仍然是一种不寻常的方式。
如果延长谥号只是武则天的个人行为,也不会是一个转折点。问题是,武则天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后人以她为榜样,把死后的头衔加到了杰出领袖的名单上。
例如,唐玄宗武则天的孙子继承了其祖母的谥号做法:他在谥号中增加了唐高祖为“尧帝和”皇帝,唐太宗为“和”皇帝,唐高宗为“萧弘帝”。
唐朝以后,历代皇帝都给祖先的名字加上各种好听的词和短语,又担心字典里的词不够用。这样,死后的标题篇幅越来越大,含义也越来越浮夸无厘头。清代甚至有20多个谥号字。那是谥号的“成田广韵圣德亲王李济仁萧段毅秦安弘文叶丁高第”,真是让人恶心。遗产已经完全失去了评估、分析和最后总结的作用。
幸运的是,保留了寺庙名称短小精悍的传统。唐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比如西汉对于寺庙名称的制定就非常谨慎和严格。只有四个皇帝,汉高祖刘邦,朝鲜皇帝,刘汉武皇帝车和皇帝,有寺庙名称。
唐朝以后,随着谥号年限的增加,庙号几乎成了每个皇帝的称号。另外,寺庙的名字也有一些复杂的感情,所以唐朝以后的史家就把寺庙的名字作为皇帝的称号。
事实上,死后寺庙和头衔之间往往会有重叠。遗书中的典型人物是文和吴。根据谥号褒贬的含义,可分为“美谗言”、“公正谗言”和“邪恶谗言”。
“文”和“武”是最著名的“石梅”,据明朝《释法解》:
“四海一家,修德远道而来,勤学好问,德才兼备,为人善良,爱民好学”可谓“文采”之至。
“丁克祸乱,护丰功伟绩,强敌之德,强化礼仪,强而从之,开疆拓土,抗侵略,惩人”可视为“力”。
堪称两个评价最好的追悼会。历史上,谥号为‘文’和‘武’的两个皇帝,堪称一家之主,一家之君。
不过‘文’和‘武’这两个字虽然在寺庙名称中也是表彰会的意思,但却相当常见。唐文宗和明朝武帝绝对不属于汉武帝和隋文帝。
除了谥号和庙号之外,史家还有另外一种称呼皇帝的方式,就是年号。
封建王朝用来确定年份的名称,通俗地说就是官方历法,起源于汉武帝,一直沿用到清末。明清以前,皇帝经常改年号。比如武则天在位15年,用了17个头衔。年数经常变化,不能用来称呼皇帝。而明清皇帝很少改头衔,所以头衔就成了皇帝的姓,这就是万历、崇祯、康熙、甘龙的由来。
需要注意的是,死后的称号和殿名都是皇帝死后的后人起草的。影视作品中,皇帝生前被追称谥号或庙号的事实是绝对不存在的。这是导演和编剧的无知和闹剧。